她若涉世未深,就带她看尽世间繁华!
在马龙一套组合拳的狂轰滥炸之下,赵雅之被马龙安排的明明白白,服服帖帖。
明明是与父母断绝关系,众叛亲离,举目无亲,无家可归的悲惨局面。
如今的赵雅之却浑然无知,反倒觉得此刻才是她人生最幸福的阶段,简直乐不思蜀!
这些日子,赵雅之整天跟马龙如胶似漆,蜜里调油,形影不离。
若非马龙坚持不搞办公室恋情,或许赵雅之已经在马龙旗下的几家办公室里,统统打完卡。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一来到马龙的公司办公室,赵雅之就有些控制不住心里的欲望。
或许,这也正是马龙吸引她的地方。
有实力,有财力,而公司办公室正是体现马龙这两方面的地方。
本来,赵雅之还想尝试一下。
于是年假结束后,就立刻将小日子航空公司的工作辞了,准备来马龙身边做个俏丽、能干的女秘书。
可不想,马龙意志坚定,一再坚持,坚守底线,坚决不让赵雅之得寸进尺。
若不是在两人独处的时候,感受过马龙的疯狂,赵雅之还以为马龙是柳下惠呢!
也明白了,马龙不会在公司做荒唐事。
赵雅之这才压制住心里的欲望,转而认真扮演起马龙期待的人前贤妻良母,人后x娃x妇的角色。
并且在马龙的安排下,赵雅之乖乖前往邵氏电影,学起了黄梅调。
有一说一,如今的赵雅之,跟马龙心目中的巅峰赵雅之差了好几个档次。
其中,人妻味可以慢慢孕育,古典、端庄的味道,却需要通过戏曲来学习。
邵氏有民俗文化大师李翰详。
黄梅调,宫廷戏,风月片,都是他的拿手好戏。
不过,近期黄梅调有些落伍了,李翰详在刻苦钻研风月片……
马龙送赵雅之去邵氏,自然不是想要让她当演员。
更不可让她跟其他男人搂搂抱抱,卿卿我我。
为了避免麻烦,马龙送赵雅之去邵氏的时候,是亲自带人过去的。
而且在当时,就已经向邵老六和方姨华表明了跟赵雅之的关系。
如今邵老六跟马龙的合作还算愉快,马龙旗下的戏院结算票房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很干脆,没有半点拖拖拉拉的。
再加上,马龙对邵老六的态度一向以来都比较恭敬。
所以,邵老六也愿意给马龙一个面子。
亲自指示方姨华,带着赵雅之办理入职手续。
等方姨华带着赵雅之在邵氏公司和邵氏片场转了一圈后,这才带赵雅之去找几个仍在邵氏工作的黄梅调名角。
如今邵氏的黄梅调电影虽然日渐西山,风光不再,但是黄梅调演员还是有一些的。
他们得知赵雅之来头不小,便都十分热情地接待她。
赵雅之入职邵氏的第一天,晚上回到家后,赵雅之还兴致勃勃的跟马龙叙说着在邵氏的学艺经历。
大树底下好乘凉,有方姨华做靠山,邵氏黄梅调演员都没有藏私,基本上都是你一言我一语,耐心且细心的给赵雅之传授黄梅调的技巧。
短时间内,马龙倒是没发现赵雅之有什么改变。
但是,渐渐地却也能嗅出一丝不一样的味道来。
随着戏曲方面的深入学习,赵雅之说话的韵味,乃至身段的姿态,都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这无疑更能引动马龙对赵雅之的探索欲望……
当然,这些就是后话了。
话说回来,马龙安排赵雅之去学戏曲,一方面是因为个人审美爱好,另一方也是为了让赵雅芝能有自己的事业。
如此一来,也不至于整天缠着马龙,诉说儿女情长。
热恋中的女人有时候会显得过于粘人,马龙自然不可能为了一棵树,放弃一整片森林。
给赵雅之安排一份工作,让她乐在其中,这也能让马龙日后许多麻烦。
……
时间转眼间来到正月初四,马龙刚刚安排好赵雅之,重新回归工作,旗下的公司就一个接一个的给他传来好消息。
首先是餐饮公司和服装公司,小吃连锁店和服装专卖店开业前三天的营业额和盈利,已经完全统计出来了。
小吃连锁店这边,三天时间一共有104万进账,每天营业额基本上都在30万到38万左右。
而这还是开业前三天半价优惠下,呈现出来的结果。
诚然,开业优惠活动结束后,整体的销售数量肯定会有所下滑,但是营业额,肯定还是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毕竟这三天,每天都稳定在30万以上了,这意味着每天卖出去二三十万份小吃。
维多利亚港两岸,至少有十几万顾客,光顾了小吃连锁店的生意,这些顾客至少有六七成会成为回头客。
这也意味着,即便半价优惠消失,每天还是会有近十万顾客,前来光顾小吃连锁店。
再加上维多利亚港两岸本来的客流量。
粗略估计,小吃连锁店每天的营业额将达到四五十万。
甚至,达到六七十万,也不奇怪。
随着新的小吃连锁店不断开业,营业额肯定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再过一两个月,小吃连锁店整体营业额超过100万,也是正常情况。
说完营业额,再说盈利。
因为搞活动的缘故,盈利方面相对偏少,开业前三天只有34万出头,差不多是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不过,接下来小吃价格恢复正常,毛利润将会达到销售额的六七成。
到时候,小吃连锁店每日的盈利,或许会跟盒饭生意差不多。
这妥妥就是另外一头年利润破亿的现金奶牛!
无独有偶,服装专卖店也很成功,预期的年收益一点也不比小吃连锁店差。
开业前三天,营业额累计达到了175万,即便搞活动,基本以4折价格出售服装、服饰,毛利润也达到了38万,比小吃连锁店还高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正常情况下,服装专卖店的毛利润,不会比小吃连锁店差多少,基本上也在六成左右。
马龙旗下的服装专卖店,还是全部由马龙自己的服装公司生产的,原料也是由纺织公司提供的,产业链完全打通了。
这意味着,服装这一块,整体的盈利会更高。
不过,饭每天要吃,衣服却不会每天都买。
可以预见的,开业半价优惠活动结束后,服装专卖店的销量将会锐减,每天营业额能有个几万,那就谢天谢地了。
勤俭节约是华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这年头即便是香江富人,一年也买不了几件衣服。
不像美国人,过惯了大手大脚的日子,穿一件扔一件,每年人均要买四五十件衣服。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香江纺织业拼了命的想要把衣服卖到美国去。
然而,从十几年前开始,美国为了保护本土的纺织企业,就已经在搞各种纺织业的外贸限制,大打关税牌。
直至去年,《多种纤维协定》正式生效。
香江这边因此受到影响,正式进入服装出口配额受限的时代。
实际上,出口配额限制不是第一次出现。
早在五六十年代,香江纺织业、成衣业刚刚兴起的时候,华商就因为出口配额不足,难以赚取到更多钱,难以扩大生产。
为了解决这种情况,纺织业华商选择联起手来,通过本土帮派,限制纺织工人去英资纺织工厂上班,借此打击香江英资纺织商人。
港英政府为了更多税收,不得不将更多出口配额,分配给经营纺织业的华商。
自此以后,纺织业迅速成为了香江第一大产业。
不过,现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甚至连大英自己也积极加入欧共体,大搞共同市场。
这样一来,英联邦最惠国待遇名存实亡。
香江服装想要远销英国、澳洲、加拿大,分别需要欧共体、澳洲、加拿大的成衣配额。
冷知识,香江是自由港,零关税。
但是,港英政府却想着法的想要从华商手里赚钱。
为此,土地能拿出来拍卖,维园摊位能拿出来拍卖,出口配额也同样能拿出来拍卖。
这不,新年刚过,工业贸易署就准备举办今年的纺织、服装出口配额拍卖会,给香江大小纺织业公司下发了拍卖会邀请函。
马龙是纺织公司、服装公司的老板,自然也在受邀的名单内。
股灾刚过,许多从事纺织业的老板,因为前阵子热衷于炒股,导致现在手里没什么钱。
再加上,许多人从事这行业,只是盲目跟风罢了,并不清楚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变化。
历史上,也是从这一届出口配额拍卖会开始,香江开始进入成衣配额大战。
部分纺织业商人,靠着炒卖出口配额,限制其他纺织、制衣公司的发展,并且从他们身上吸血,逐渐成为香江制衣业的四大天王,跻身大亨之列。
而没有获得出口配额的制衣公司,要么另辟蹊径,要么申请破产倒闭。
香江着名影星陈佰祥,就因为没有出口配额,不得不跑到中东卖雨衣,结果还真特么给他卖成了,甚至说服海盗给他打工……
不过,也是因为拿不到出口配额,卖完这批雨衣回本后,也只能申请破产,重新回归娱乐圈。
马龙小时候也是看周星星电影长大的,能够在周星星电影里表现的与之不落下风的陈佰祥,马龙也很有兴趣了解一下。
故而,对于成衣配额,也有一些记忆。
在接到出口配额拍卖会邀请函之后,马龙也很快找手下了解了一下情况。
得知此事有可能影响到纺织公司、服装公司的生死存亡,马龙自然更加重视接下来的拍卖会。
好在,马龙如今手里有将近两千万港币的现金,此外还有八百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工业贸易署拍卖成衣出口配额,一共卖了6.8亿港币。
香江出口的成衣接近12亿件,成衣出口配额平均单价是0.56港币。
如果今年成衣出口配额数量变化不大的话,马龙有机会拿下1亿件,相当于是总配额的9%。
要知道,全香江有8000多家纺织厂、制衣厂,总雇员超过了25万!
马龙旗下纺织厂、制衣厂的员工加一起,还不到1000人。
马龙以0.4%的生产规模,拿下9%的出口配额,那绝对是一项惊人的成就。
马龙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一场硬仗,是一场血淋淋的厮杀。
赢下这一仗,马龙就能一波肥!
不单单是炒卖成衣出口配额,转手赚个几千万,乃至一个小目标。
这更是功成名就,正式踏上太平山山顶的第一步!
马龙想要借此成为香江有名的成衣大王!
甚至,从这一次成衣出口配额拍卖会开始,马龙要让自己的纺织和服装产业在全球都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