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后,负责监视新家园村的无人机传回消息。
看着屏幕上日军长长的行军队伍,李云龙开口说道:
“这帮小鬼子总算动了,查清楚这几路敌军的番号了吗?”
情报连连长摇了摇头:“小鬼子最近加强了清查,但我们还是掌握了部分情况。”
“这次,朝香宫鸠彦王亲自下令要夺回大峪口关。”
“为此,出动了第36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4旅团,另外还有一支部队正在赶来的路上,但我们还没弄清楚具体是哪支部队。”
“不过根据我们的观察,这支日军有些不同寻常,不像是晋西地区常见的日军部队。”
“而且装备相当精良,很可能是小鬼子的精锐。”
李云龙眯起眼睛说道:“该不会是第六师团或者第16师团吧?”
“要是真是他们,老子就带着坦克部队给他们一顿猛打。”
“先不管这些了,等他们来进攻就是了。”
不知是畏惧独立团的远程炮火,还是害怕火箭炮覆盖,
这回小鬼子的行军方式也变了。
不再像以前那样毫无顾忌,而是以联队为单位,分散前进。
每个联队之间相距约一公里左右。
一旦遭遇炮火打击或火箭炮覆盖,部队可以迅速疏散。
至少不会像之前那样被一锅端。
正因如此,小鬼子的行军速度慢了不少,短短十几公里的路程,竟然走了两三个小时。
他们最终在距离大峪口关约五公里的位置停下脚步。
仍然采用分散队形驻扎,显得极为小心谨慎。
在第36师团临时指挥所中,
师团长太正吾雄与独立混成第14旅团旅团长小岛正益正拿着望远镜观察大峪口关方向。
看到眼前的地形,太正吾雄不禁皱起了眉头。
“如果是面对普通的八路军,我们只要在关前架设火炮,在炮火掩护下发起进攻便可。”
“可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李云龙的独立团,他们的装备远胜于我们。”
“如果是小岛君你,会如何发起进攻呢?”
小岛正益虽然军衔比太正吾雄低一级,但他绝非泛泛之辈。
他与石原莞尔是同门师兄弟,战术与战略能力都很突出,因此年纪轻轻就升任旅团长。
他放下望远镜,叹了口气:
“如果从正面发起进攻,恐怕投入再多兵力也是徒劳。”
“这大峪口关虽谈不上险峻,但若独立团死守不退……”
“除非我们投入重兵,否则突破防线将极其困难。”
“不过,我们还有一个突破口,如果能拿下那个地方,大峪口关可能很快就会失守。”
大正吾雄目光一凝,急切地问:“小岛君说的是哪个位置?”
小岛正益用手一指,说道:“在大峪口关东南方向大约两公里的一处高地,刚才我发现那里有防御工事的痕迹,估计八路军也意识到了它的战略价值。”
“但相比大峪口关,进攻那里难度要小不少。”
“只要我们能占据那片高地,布置火炮,就算独*立*团装备再精良,在炮火压制下也难以发挥。”
“一旦他们的伤亡上升,大峪口关自然不攻自破。”
大正吾雄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就按小岛君的建议来,我们主攻大峪口关作为牵制,吸引独*立*团的火力。”
“你们第14旅团负责进攻那处高地。”
“小岛君,这一战的胜负,就拜托给你了。”
小岛正益郑重地点头回应:“共勉,一切为了帝国的荣耀。”
“杀给给!”
日军将炮兵阵地布置得极为分散,几乎每门炮都单独设立阵地。
虽然第36师团尚未与独*立*团交过手,但他们从情报中了解到不少关于这支队伍的情况,这些都是用鲜血换来的教训。
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独*立*团的炮兵似乎拥有某种特殊手段。
他们能够通过炮弹的飞行轨迹,迅速判断出发炮位置,并据此进行精准还击。
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何日军一开炮,对方就能迅速锁定炮位,并在极短时间内展开反击。
至于那设备具体是什么,又基于何种原理,他们并不清楚。
所以只能采用这种广撒网、快转移的方式,避免被敌方锁定。
“轰——”
一门92式步兵炮轰然开火,炮弹呼啸着飞向大峪口关前沿阵地。
“快转移,马上!”
炮击刚一完成,一名军曹立刻指挥炮组成员推着火炮迅速转移。
他们动作迅速,几名日军齐心协力,将炮架推离原位。
动作必须快,稍有迟缓,敌方的反击炮弹便会如暴雨般倾泻而下,将他们连人带炮一同吞没。
此次日军主要使用的是机动性强的92式步兵炮和41式山炮。
大峪口关前哨阵地由孙德胜率领的机械化一营负责防守,而张大彪指挥的坦*克一营则隐蔽于关口内部。
他们如同潜伏的猛兽,只等关键时刻出击,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鬼子开始炮击了,所有人立刻进入掩体,动作要快!”
日军刚刚开火,机械化一连连长立刻大声命令。
随着他话音落下,一枚枚炮弹接连砸在阵地上。
“轰隆隆——”
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与烟尘腾空而起,夹杂着飞溅的碎石泥土。
“集中全营迫击炮,对敌方炮兵实施反击!”
在营指挥所内,孙德胜果断下令。
此时日军的主力火力尚未出动,重炮营和火箭炮营暂不轻动,以作威慑。
面对日军的92式步兵炮和41式山炮,用迫击炮足以应对。
他们营的火力支援连中,就有w式120毫米重型迫击炮,最大射程可达7.7公里,远超日军41式山炮的6.3公里射程。
82毫米和12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完全具备压制敌方火力的能力。
很快,迫击炮连与其他连队的火力迅速集结,对日军炮兵阵地展开猛烈还击。
由于独*立*团的通信设备已普及至班排层级,他们也摸索出了一套高效的战术:兵力分散,火力集中。
这套战术简单易懂,却极为实用。
毕竟以如今的通讯技术来说,实现兵力分散、火力集中的战术并不困难。
在迫击炮连统一的指挥调度下,数十门迫击炮开始有条不紊地对日军展开压制性反击。
双方的炮兵火力对拼逐渐变得激烈起来。
但迫击炮连占据高地,不仅视野开阔、射速快,机动性也更胜一筹。
因此,这场炮战刚一打响,日军的炮兵火力点就明显落在了下风。
第36师团师团长正吾雄大佐见状脸色骤变,气得鼻孔冒烟,怒不可遏地命令道:“传令224联队,立即发起进攻!”
日军一开始就投入了一个联队规模的兵力。
黑压压的日军士兵端着步枪,朝大峪口关前沿阵地发起如潮水般的攻势。
数千人的冲锋队伍确实颇为壮观,气势逼人。
日军的进攻节奏掌握得极好,队形分散,步伐稳健,行动异常谨慎。
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一上来就玩命冲锋。
显然他们已经吃一堑、长一智了。
如果面对的是国军或者其他八路军部队,他们根本不需要这么小心翼翼。
在炮火掩护下,直接发起猛攻即可。
毕竟不是哪支部队都像独立团这般拥有如此密集猛烈的火力网。
“杀给给——!”
当日军接近前沿阵地约五百米时,进攻势头便受到了阻碍。
“轰!轰!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