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在不断刷新,那代表着人类首次在蓝星上,以可控的方式,稳定的束缚住了如同恒星核心般的能量!
主控室内,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呼和热烈的掌声!
黄将军甚至激动地站了起来,紧紧的握住了双拳。
这稳定燃烧的等离子体,持续了整整十分钟,远远超过了设计指标的约束时间,充分验证了“烛龙”设计的优越性和运行的稳定性。
“现在,进行并网发电测试!”尤启明再次下令。
聚变反应产生的巨大能量,通过高效的能量转换系统,转化为强大的电流,平稳地接入了“启明集团”产业园内部电网,并瞬间填补了因部分传统机组停机检修而产生的电力缺口。大屏幕上,代表园区总用电负荷的曲线稳中有升,而外购电力的输入曲线则瞬间归零!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史云鹏主任激动地抓住尤启明的手,声音都有些颤抖,“启明同志,继武同志!这是里程碑!不,这是工业革命!是能源革命!我们龙国,率先掌握了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能源卡脖子了,我们的工业发展将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的天空将变得更加蔚蓝!”
他立刻指示随行人员,全程拍摄的点火录像和技术简报(经尤启明审核允许公开部分)立刻整理封存。“我必须立刻回京,向最高层汇报这一历史性的突破!”史云鹏一刻也等不及,仪式结束后,他甚至没来得及参加庆功宴,便带着无比激动和振奋的心情,乘坐专机直飞京城。
在核聚变示范堆主控楼外休息厅内,几位白发苍苍的院士,却已顾不上礼节,将年轻的尤启明围在了中间。为首的钱院士,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
钱院士放下了香槟杯,急切地问道:“启明同志!了不起,真是了不起!我这把老骨头,今天算是见到奇迹了!但……但这心里确实是有太多的疑问,不吐不快啊!”
尤启明谦和地微笑:“钱老,各位院士,请讲。我必定知无不言。”
李院士推了推眼镜,语气凝重:“无论是托卡马克还是仿星器路线,巨大的磁体系统和等离子体不稳定性都是世界性难题。你们这个示范堆体积如此紧凑,是如何实现等离子体长时间稳定约束的?我们观测到的数据,其能量约束时间远远超出了现有理论预测!”
尤启明看向父亲尤继武,尤继武心领神会,上前一步。他的气质沉稳,仿佛一位浸淫此道数十年的巨匠,这得益于尤启明的系统直接的“知识灌输”。
尤继武的话语沉稳有力:“李老问到了关键。我们采用的并非传统的单一超导磁约束。而是“复合场动态约束”技术。
他随手拿起桌上的茶杯和杯垫比划:“简单地说,我们在核心区域叠加了一个高频脉动的二次磁场,这个场与主约束磁场形成协同效应,就像……无数只看不见的手,在等离子体即将发生湍流或不稳定震荡前,就预先将其“抚平”、“梳理”顺畅。这使得我们能用小的多的磁体系统,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约束。”
王院士倒吸一口凉气:“预判并主动抑制湍流?这……这需要对等离子体微观行为有近乎神明般的洞察力和控制力!你们的理论模型和实时运算能力……”
尤启明接过话题,语气平和但带着自信:“王老,这依赖于我们独有的1套“流体力-电磁耦合实时预测算法”,以及为此专门设计的光学计算核心。它的运算速度,足以在微秒级别完成对等离子体行为的模拟和校正指令下达。(注:此时晶体管计算机尚处早期,尤启明巧妙地用“光学计算”来解释其远超时代的数据处理能力。)
钱院士目光灼灼地盯着尤启明:“第二个问题,第一壁材料!上亿度的高温等离子体,还有高强度中子辐照,什么材料能承受得住?我们现有的材料,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要么瞬间融化,要么迅速脆化!你们用的到底是什么材料?”
尤启明回答道:“钱老,这是我们启明材料实验室的又一突破。我们称之为“梯度功能复合陶瓷金属基材料”。”
他又详细解释道:“它不是单一材料,而是一个多层结构。面向等离子体的一面,是经过特殊掺杂、具有极佳抗热震性和低活化特性的纳米层状陶瓷,它能有效反射热量并抵抗粒子冲刷。中间层是自愈合复合材料,在中子轰击下产生的缺陷能部分自行修复。底层则是具有极佳导热性的定向结晶核金,能将热量高效传导至冷却系统。三层之间通过原子尺度的界面设计完美结合,确保了在极端热-力-辐照耦合环境下的长期稳定性。”
几位院士面面相觑,这些材料学术语他们闻所未闻,但其设计思路之精妙,让他们本能的感觉到其中的可行性与巨大潜力。
李院士深吸一口气,问出最终疑问:“那么,燃料循环与氘自持呢?示范堆显示你们的能量增益因子q值高的惊人!氘氚反应产生的氚,你们是如何实现高效回收和再利用的?这可是聚变能商业化的命门!”
尤继武再次接过话头,展现其“深厚功底”:“李老,我们设计了1套“液态铅锂包层结合在线提氚系统”。中子轰击液态铅锂增殖剂产生氚,同时液态金属本身也是高效的载热工质。关键在于,我们研发了一种基于特殊分子筛和低温吸附的高效同位素分离技术,能从复杂的混合气体中,近乎实时、高纯度地提取出氚,并直接回注燃料系统。整个闭环的效率,足以满足示范堆乃至未来商用堆的氚自持需求。”
尤启明最后总结道:“各位院士,我们所展示的,是一条基于全新物理认知和材料体系的技术路径。它或许与当前主流思路有所不同,但实践已经证明,这条路的尽头,是可行的、可控的、清洁的无限能源。”
一番解答下来,几位院士脸上的激动逐渐化为一种深沉的震撼与沉思。他们提出的每一个尖锐的技术难题,都得到了远超他们知识范畴,却又逻辑严密、自成体系的解答。
钱院士紧紧握住尤启明的手,声音带着微颤:“后生可畏,国家有幸!启明同志,继武同志,你们这不是在追赶,你们这是……开创了一个时代啊!龙科院希望能与“启明集团”展开最深入的合作!”
尤启明微笑着点头,“钱老,“启明集团”愿意与龙科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我们的部分实验室,也会对龙科院开放!”
钱院士的手,再次与尤启明紧紧的握在一起。
窗外,由核聚变点燃的灯火,正照亮着这片1961年的土地,也照亮了一条通往未来的、截然不同的道路。
第二天一早,风尘仆仆的史云鹏主任再次出现在了宝安。他的脸上带着彻夜未眠的疲惫,但眼神却亮的惊人。
“启明,继武,好消息!”他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宣布,“最高层听取了汇报,观看了视频,极为震撼,也极为重视!指示我们,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将能源革命的成果最大化!”
他顿了顿,传达着来自最高层的决策:“经过紧急磋商,国家决定,在“宝安科技产业园”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立即启动国家新能源战略计划!委托“启明集团”作为总设计与技术主导方,在我国能源负荷中心区域,再选址建设一座规模更大的、发电功率达到5000m瓦(电)的核聚变发电厂,作为国家级的能源示范基地!”
史云鹏目光灼灼的看着尤启明和尤继武:“国家将集中力量,在政策、资金、土地等各方面提供全力支持!希望你们能再接再厉,将“烛龙”的成功模式快速复制、放大,为彻底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尤启明和尤继武相视一笑。他们知道,“烛龙”的顺利点火,不仅点燃了核聚变的火焰,更点燃龙国能源独立和工业强盛的燎原之火。一个属于清洁、无限能源的新时代,就在他们手中,正式开启了序幕。接下来,将是更为波澜壮阔的全国布局,“启明集团”的核心技术,将成为驱动这个古老国度迈向未来的最强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