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新显然不信,却也没有追问,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什么事别憋在心里,要是需要帮忙,随时跟我说。”
尽管私下刻意保持距离,但两人在戏里的配合,却意外地“贴合”。尤其是拍摄秋雅向夏洛摊牌,坦言“我早就不爱你了,我爱的是你的名气和财富”这场戏时,倪尼的表现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她穿着干练的职业装,眼神里没有丝毫温度,语气平静得像在谈论天气,却带着刺痛人心的直白:“夏洛,你不会真以为我还爱你吧?我爱的,从来都是你的名气,你的财富,不是你这个人。现在你没用了,我们也就到此为止了。”
吴尘看着她的眼睛,仿佛真的看到了那个被现实打磨得冷漠的秋雅,心里一阵刺痛,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眼神里带着震惊与失望。
“卡!完美!”导演的声音响起,他兴奋地拍了拍手,“倪尼,你把秋雅后期的世俗感演活了!那种冷漠下面的现实,太真实了!吴尘,你的反应也很到位,两人的对手戏太有张力了!”
工作人员纷纷围过来,夸赞两人演得好。倪尼只是礼貌地笑了笑,说了句“谢谢大家”,就独自走到一边,拿出水杯喝了口水,没有和任何人过多交流。
吴尘看着倪尼的背影,心里有些复杂。他不知道这场戏的成功,是源于两人精湛的演技,还是私下里那份难以言说的情绪——那份刻意的疏离,刚好成了秋雅“冷漠”的最好注脚。
拍摄接近尾声时,剧组组织了一次小型团建,在酒店的餐厅里聚餐。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饭,聊着天,气氛很轻松。
有人起哄让吴尘和倪尼分享一下“演情侣的心得”,毕竟两人在戏里从学生时代的暗恋到成年后的纠葛,对手戏很多。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两人身上。吴尘正想找个借口敷衍过去,倪尼却笑着站起身,语气轻松却态度明确:“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心得,我和吴老师只是工作上的好搭档。
我们的‘情侣戏’能有好效果,全靠吴老师的专业指导和导演的耐心调教,还有整个剧组的配合。私下里,我们都是专注于各自事业的演员,希望大家多关注我们的作品,而不是作品之外的东西。”
她的话条理清晰,既得体地回应了起哄,又清晰地划清了与吴尘的界限,让在场的人都明白了她的态度。没人再追问,话题很快就转移到了其他地方。
团建结束后,吴尘主动找到倪尼,语气带着感激:“今天谢谢你,帮我解围了。”
倪尼摇摇头,眼神依旧平静:“不用谢,我只是不想因为不必要的猜测影响作品。毕竟我们拍这部戏付出了很多,不想最后因为这些无关的话题,让大家忽略了戏本身。”
她顿了顿,看着吴尘,继续说:“吴老师,戏快拍完了,这段时间谢谢你的指导和照顾,我学到了很多。希望我们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但仅限工作。”
吴尘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心里的愧疚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倪尼的敬佩。他点了点头:“好,我尊重你的想法。也谢谢你这段时间的配合,和你合作很愉快。”
随着《夏洛特烦恼》拍摄接近尾声,剧组的氛围既带着杀青的期待,又藏着一丝不舍。吴尘与蒋新之间的氛围,也渐渐从之前的微妙回归到“工作伙伴”的从容。
两人心照不宣地不再提及酒店那夜的插曲,却在镜头前的对手戏里,多了一份旁人难以察觉的“默契”。
最后一场重头戏是夏洛为马冬梅煮茴香打卤面的戏份。场景设定在两人婚后的小房子里,厨房的窗户透进暖黄色的阳光,灶台上的锅里冒着热气,空气中仿佛都飘着茴香的香气。
吴尘穿着简单的家居服,系着围裙,笨拙地搅动着锅里的面条,时不时抬头看向坐在餐桌旁的蒋新,眼神里带着“生活化的温柔”。
蒋新则双手托着下巴,安静地看着他。按照剧本设定,她的眼神里应该只有“幸福与满足”,可拍摄时,她的目光却比剧本多了一层东西。
那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眷恋”,像冬日里的暖阳,轻轻落在吴尘身上。当吴尘把煮好的面条端到她面前,说“冬梅,快尝尝,还是你喜欢的味道”时,蒋新接过碗筷的手微微顿了一下。
抬头看向吴尘的眼神里,除了角色的感动,还藏着一丝转瞬即逝的“不舍”,仿佛在透过马冬梅,珍惜与吴尘相处的最后时光。
吴尘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份情绪,他没有刻意回应,却用更细腻的表演给出了“留白”的答案。他笑着坐在蒋新对面,拿起筷子夹起一根面条,假装尝了尝,然后皱着眉说“好像盐放多了”。
语气里带着故意的“笨拙”。蒋新被他逗笑,眼眶却微微泛红,轻声说“不咸,很好吃”,声音里的温柔,比剧本里的台词更动人。
“卡!完美!”导演的声音响起,他看着监视器里的画面,满意地感叹,“这才是夫妻间的感觉啊,没有刻意的煽情,却全是生活的温情。”
拍摄结束后,蒋新收拾好道具,走到吴尘身边,手里还拿着没吃完的半碗面条,笑着说:“吴老师,这段时间合作真的很开心。
马冬梅这个角色,因为有你的配合,我才能演得这么尽兴。以后要是有机会,我还想和你演一次对手戏,最好是那种不用纠结的角色,比如并肩作战的伙伴。”
吴尘看着她眼里的坦诚,心里泛起一阵暖意。他知道蒋新的“想再合作”,是对这段工作经历的认可,也是对两人关系的“体面收尾”。
他笑着点头:“我也是,和你合作很舒服。下次有合适的剧本,咱们一定再搭档,到时候我争取演个让你省心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