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子的孕肚逐渐明显,将靠近主卧的那间空房改造为婴儿房的计划,也正式从仁王的平板电脑设计图,进入了实质性的准备阶段。这过程,如同他们关系的缩影,是理性与感性的碰撞与融合。
仁王负责结构与安全。他利用几个周末,亲自测量了房间的每一个尺寸,绘制了精确的图纸。他研究各种建材的环保标准,最终选定了甲醛释放量远低于国际最高等级的板材。他甚至计算了东京这个季节的日照角度和通风规律,来确定婴儿床和尿布台的最佳摆放位置。
“这里,距离插座最近,方便夜灯和温奶器使用,但避免了电源线暴露在婴儿可触及范围。”他指着图纸上的一个点,向信子解释,语气像在汇报工作,“窗户加装儿童安全锁,护栏间隙必须小于国家标准。”
信子则沉浸在色彩与氛围的营造中。她带来了许多色卡和布料样本,倾向于柔和的马卡龙色系,比如淡鹅黄、浅天空蓝或者柔和的丁香紫。
“雅治,你看这个淡黄色好不好?感觉很温暖,像阳光一样。”她拿起一块色卡,眼睛亮晶晶的。
仁王瞥了一眼,手指在平板电脑上调出光反射率数据:“puri~这个色号反光率偏高,可能会刺激新生儿视网膜。旁边这个饱和度低10%的米白色,更合适。”
信子嘟了嘟嘴,但知道他说的有道理,最终妥协,选择了更温和、不刺眼的米白和浅灰作为主色调,用软装来增添色彩。
最大的争论点在于主题。信子向往童话般的森林或者星空主题,想象着墙上画着可爱的小动物或者闪烁的星星。
仁王对此嗤之以鼻:“墙面装饰过于复杂,容易积聚灰尘,且幼儿期的色彩认知不宜过于混乱。简洁,便于清洁和后期更改,是更优选择。”
眼看信子的小脸垮了下去,仁王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主题可以体现在可移动的物件上。”
他拿出新的设计图,展示了如何通过可变动的模块化家具和软装来实现“主题”切换。比如,婴儿床的床帏可以更换成带有森林动物或者星空图案的;地毯可以选择色彩活泼但易于清理的短绒款式;墙面留白,但可以悬挂一些可更换的、无害的布艺挂饰。
这个方案既满足了仁王对实用和易维护的要求,又给了信子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她立刻兴奋起来,开始搜索各种可爱的床铃、玩偶和墙贴。
采购过程也充满了他们的风格。仁王负责筛选品牌、核对安全认证、比价。信子则负责最终的“审美审核”。当他们推着购物车,在婴儿用品店里穿梭时,画面颇为有趣——
信子拿起一个毛茸茸的兔子玩偶:“这个好可爱!”
仁王检查标签:“材质合格,但填充物可能致敏,接缝处不够牢固,有被扯开的风险。puri~否决。”
信子又指向一个音乐床铃:“这个呢?音乐很柔和。”
仁王研究结构:“旋转部件存在细小缝隙,有夹伤风险。光线变化模式过于跳跃。否决。”
几次之后,信子有些气馁。仁王看着她,难得地主动拿起了一个设计极其简洁、色彩柔和、所有细节都经过圆角处理的布艺摇铃,递给她:“这个,还行。”
信子接过,发现摇铃的底部,巧妙地绣着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小的狐狸头像。她的心瞬间被击中了,用力点头:“嗯!就要这个!”
最终,婴儿房在他们共同努力下,一点点成型。墙壁是温和的米白色,地板铺着柔软的环保地垫。靠窗摆放着符合所有安全标准的白色木质婴儿床,床上挂着那个带狐狸头像的摇铃。旁边是多功能的尿布台兼储物柜,所有物品分门别类,井井有条。角落里放着一把舒适的哺乳椅,旁边是一个小边几,方便放置水杯和书籍。仁王甚至预留了空间,放置柳莲二强烈推荐的“婴儿动态监测仪”(带数据记录功能)。
整个房间看起来简洁、明亮、安全,又不失温暖。没有过于幼稚的图案,却处处透着精心规划的巧思和对新生命无微不至的考量。
信子站在布置好的婴儿房门口,抚摸着已经明显隆起的小腹,眼中闪着感动的泪光。
“雅治,这里真好……”
仁王站在她身后,手臂自然地环住她,目光扫过这个他们亲手打造的小小世界。
“puri~马马虎虎吧。”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些,“至少,不会让他\/她一出生就面对太糟糕的环境。”
puri 好奇地溜进房间,在新地毯上嗅了嗅,然后找了个阳光最好的地方趴了下来,尾巴悠闲地晃着,仿佛也在认可这个新领地。
婴儿房的完成,像是为即将到来的新生命奏响了序曲。这个融入了理性与感性、数据与温情的空间,正静静等待着它的主人,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