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亚洲国际钓具博览会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旭遇”每一位员工的血液里。团队载誉而归,带来的不仅是厚厚的意向订单和国内外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更是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品牌自信。陈遇没有给团队太多庆祝的时间,返程后的第二天,就在焕然一新的红星厂区主办公楼会议室里,召开了全员总结与部署大会。
会议室宽敞明亮,取代了昔日基地的拥挤。长长的会议桌旁,核心团队成员悉数在座,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却难掩的兴奋。
“首先,肯定大家在上海的表现。”陈遇开门见山,声音沉稳,目光扫过众人,“我们打了一场漂亮的亮相仗!不仅‘遇龙’钓竿获得了国际认可,‘虎煌’帐篷、支架系统和强子的饵料,都成功打开了局面。这证明我们走综合性、技术驱动的品牌路线是正确的。”
周凯立刻补充,语气激动:“陈总,媒体反馈非常好!《户外装备》亚洲版打算给我们做个封面专题!几家欧洲和北美的大代理商也发来了详细合作询盘,需求量很大!”
林莉接着周凯的话,展现了她作为财务总监的冷静:“订单激增是好事,但压力也随之而来。我初步核算了一下,尤其是冬钓帐篷和配套支架,目前主要依靠外协加工,产能和品质稳定性是最大隐患。饵料要规模化生产,需要新建符合食品规范的生产线,投入不小。我们的现金流虽然比之前充裕,但同时支撑钓竿扩产和新品类上马,资金链会非常紧张。”
孙宇推了推眼镜,技术人员的严谨让他更关注潜在问题:“展会期间,我注意到日利的人对我们的帐篷骨架连接结构和饵料成分表进行了极其细致的拍摄。我担心他们会从技术细节或环保标准方面发起新的诘难。我们的新材料应用在某些领域是创新的,但也意味着缺乏现成的行业标准参照,容易被人做文章。”
李文博点头赞同:“是的,陈总。特别是饵料,涉及动植物成分和添加剂,不同国家的进口检疫标准非常严格且复杂,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全面的认证准备,这是一场硬仗。”
王小虎的右手已经能进行一些轻微活动,他用左手敲着桌子,嗓门洪亮:“怕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的帐篷轻便结实是实打实的,饵料效果钓友们都说好!生产线的事儿,遇哥,你给个方向,俺带着老师傅们和新招的伙计们一起琢磨,就不信搞不定!外协厂要是质量不稳,咱们就自己干!红星厂这么大地方,还怕没地儿建车间?”
毛蛋最近和刘倩感情稳定,人也更加沉稳,他思索着说:“遇仔,我觉得接下来得分几步走。第一,钓竿是老本行,不能松劲,新厂区的产能要尽快拉到满负荷,确保‘潜渊’、‘凌波’的供应,这是咱们的现金牛。第二,帐篷和支架系统,我建议两条腿走路,一边筛选优质外协厂,签订严格的质量协议,一边着手规划自建核心部件生产线,比如最关键的那个‘虎煌’骨架的连接头,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第三,饵料这块,投入大,风险也高,是不是可以先小规模试产,主打国内市场和几个关键海外区域,稳扎稳打?”
赵强对饵料充满感情,急忙说:“陈遇,毛蛋哥说得对,饵料不能冒进。但我可以保证,咱们的配方绝对绿色安全,效果杠杠的!认证的事儿,我跟着莉莉姐跑,一定把手续办齐全楼!”
陈遇认真听着每个人的发言,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等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他才缓缓开口,条理清晰地下达指令:
“大家分析得都很到位。上海的成功,只是拉开了更大舞台的序幕,接下来的挑战才是真正的考验。下面我布置具体任务。”
“第一,稳固基本盘。虎子,你总负责,孙宇、文博配合,新厂区钓竿生产线必须在一个月内实现满产达标。质量是生命线,任何一支不合格的钓竿都不能流出厂门。同时,‘雷霆’和‘撼岳’系列要加快研发进度,尽快完成定型,丰富我们的产品矩阵。”
“明白!保证完成任务!”王小虎瓮声瓮气地应道,孙宇和李文博也郑重点头。
“第二,突破新品类。莉莉,你牵头成立新项目组,毛蛋哥协助。帐篷及支架系统,按毛蛋哥说的,核心部件自产,非核心部件外协,尽快制定出详细的供应链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案。饵料项目,由强子主要负责,莉莉负责资金和法规支持,先建设一条小规模、高标准的生产线,同步启动主要目标市场的产品认证。记住,新品类不求快,但求稳,口碑比销量更重要。”
林莉、毛蛋、赵强齐声领命。
“第三,应对潜在风险。孙宇,文博,你们组织技术团队,对所有新产品的技术细节、材料参数、测试数据进行系统梳理,形成完整的技术文档。特别是应对可能的技术质疑或专利纠纷,要做到有理有据。凯子,宣传上要保持主动,多展示我们的研发过程、质量控制和实际应用效果,用透明应对猜测。”
“第四,市场开拓。凯子,国际订单的跟进由你主导,莉莉配合。优先选择信誉好、渠道稳的合作伙伴,条件可以谈,但品牌定位和价格体系不能乱。国内渠道,继续深化我们之前确定的直营+核心经销商模式,重点提升终端形象和服务能力。”
周凯和林莉表示明白。
“最后,”陈遇目光变得锐利,“日利绝不会善罢甘休。伟哥,信息监控不能放松,重点关注他们在技术、市场、人才方面的动向。我预感,他们的反扑很快就会到来,而且方式可能更隐蔽、更多元。”
张伟沉稳地点了下头:“明白。已加强网络和行业信息监测。”
会议结束后,整个“旭遇”如同上紧发条的巨轮,按照新的航向开始运转。王小虎几乎住在了车间,带着工人们三班倒,调试设备,优化工艺;林莉和毛蛋四处考察设备、洽谈外协、跑政府部门;赵强则泡在实验室和即将改建的饵料车间工地,反复验证配方和工艺;孙宇和李文博埋首于技术文档的整理和新品研发;周凯则忙着接待一波波来访的客户和媒体。
陈遇作为舵手,穿梭于各个关键节点,协调资源,解决突发问题。他常常很晚才回到和林莉在厂区附近租住的小家。林莉虽然同样忙碌,但总会给他留一盏灯,一碗热汤。两人在灯下交流工作,互相打气,感情在共同的奋斗中愈发深厚。
这天傍晚,陈遇正在办公室审阅孙宇提交的“雷霆”系列最新测试报告,张伟敲门走了进来,脸色比平时更显凝重。
“遇哥。有情况。”张伟将一份简短报告放在陈遇桌上。
陈遇放下报告,示意他继续说。
“两方面。”张伟语速平稳,“第一,监测到日利集团旗下的一家投资公司,近期与我市两家为我们提供碳布原料的中小型供应商接触频繁,提出了溢价收购意向。对方动作很隐蔽,但资金实力雄厚。”
陈遇眼神一凝:“想从上游原材料入手,复制对付‘渔火’的那套?”
“可能性很高。那两家供应商规模不大,如果被收购,可能会影响我们的部分特定规格碳布供应。”张伟分析道。
“第二,”张伟继续道,“我们注意到,最近有猎头公司在频繁接触孙工、李工,甚至虎子哥手下的几名关键技术骨干。开出的条件非常优厚,不仅薪资翻倍,还承诺提供出国培训、参与‘国际前沿项目’的机会。对方背景……指向日利在中国新设立的一家研发中心。”
“双管齐下。”陈遇冷笑一声,“一边掐原材料,一边挖人才。看来日利是铁了心要遏制我们的发展势头了。”
他沉吟片刻,果断下令:“伟哥,继续盯紧这两条线,特别是那两家供应商的动向,尽量掌握更具体的谈判细节。另外,提醒孙宇、文博和虎子,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但不要声张,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明白。”张伟领命而去。
陈遇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眉头紧锁。日利的出手,果然更加老辣和精准。直接收购供应商,比单纯抬价或断供更彻底;而高薪挖角核心技术人才,更是直击创新企业的命门。这两招,都需要强大的资本实力作为后盾。
他拿起电话,先后拨通了林莉和毛蛋的号码。
“莉莉,准备一笔应急资金,规模……可能需要应对原材料端的潜在变故。另外,加快我们与那几家备选供应商的谈判进度,必要时可以适当让步,确保供应链安全。”
“毛蛋哥,你通过你的渠道,了解一下日利那家投资公司的背景和收购风格。看看有没有可能从政策层面,或者通过其他方式,给那两家被盯上的供应商一些支持,或者……设置一些障碍。”
安排好应对措施,陈遇又亲自去了一趟车间和实验室。他并没有直接提及挖角的事情,而是以关心项目进度的名义,与孙宇、李文博以及几位关键技师进行了深入交流,肯定了他们的贡献,并隐约透露了公司未来在技术投入和员工发展上的规划,强调了“旭遇”是一个能够实现技术理想、共同成长的平台。
孙宇推了推眼镜,语气坚定:“陈总,你放心。‘旭遇’的技术是从无到有,我们一点点摸索出来的,就像自己的孩子。外面条件再好,有些东西是钱买不到的。”
一位老师傅更是直接:“遇仔,俺们这帮老家伙,看着厂子从废墟里立起来,看着‘遇龙’一根根竿子做出来,有感情了!哪儿也不去!”
听到这些话,陈遇心中暖流涌动,更加坚定了守住这份基业的决心。
然而,几天后,坏消息还是传来了。张伟确认,那两家碳布供应商中的一家,已经初步接受了日利投资公司的收购要约,虽然正式协议尚未签署,但后续供应已存在变数。同时,王小虎手下的一名年轻技师,在收到猎头电话后,提交了辞呈,尽管王小虎极力挽留,对方去意已决,理由是“想去更大的平台学习先进技术”。
这个消息在管理层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妈的!白眼狼!”王小虎气得在办公室里直转圈,“俺手把手教他,厂子刚有点起色就走了!”
毛蛋也愤愤不平:“日利这招太阴了!专挑咱们的关键环节下手!”
林莉担忧地说:“一家供应商被收购,短期内我们可以用库存和其他供应商替代,但长期看,如果日利持续这种策略,我们的供应链风险会越来越大。人才方面,走了一个还能补,但如果形成风气……”
陈遇面色沉静,安抚众人:“稍安勿躁。被收购的供应商,立刻列入风险名单,逐步减少订单,将产能向其他可靠的合作伙伴转移。莉莉,加快备选供应商的导入速度。走掉的技师,按制度办理离职,不必强留。但要反思,我们在技术人员的培养、晋升和激励机制上,是否还有提升空间?”
他看向孙宇和李文博:“孙宇,文博,技术是我们的根。越是有人挖,越说明我们的技术有价值。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规划更清晰的技术晋升通道,让真正有才华的人在这里能看到未来。同时,核心技术的保密和分割管理要进一步加强。”
接着,陈遇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另外,我们不能总是被动防御。毛蛋哥,凯子,你们准备一下,以‘旭遇’公司的名义,主动发起一个‘中国钓具产业创新联盟’的倡议。”
“创新联盟?”众人都是一愣。
“对!”陈遇眼中闪着光,“联合国内其他有技术特色、有志于做大做强的钓具企业、材料研究所、高校实验室。我们可以共享部分非核心的检测标准、基础研究数据,共同应对国际巨头的专利壁垒和市场挤压,在采购端也可以形成一定的合力。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在窝里斗。”
这个提议让众人眼前一亮。这无疑是一步妙棋,既能提升“旭遇”的行业地位,又能化解孤立无援的处境。
“好主意!我这就去联络几家关系不错的同行!”周凯兴奋地说。
“我让我爹也在适当场合支持一下这个倡议。”毛蛋补充道。
就在“旭遇”积极应对日利的新一轮攻势,并尝试破局之时,张伟再次监测到一个危险信号: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些看似“专业”的帖子,详细分析“遇龙”钓竿所使用的“虎煌”材料中某种助剂可能存在的“长期环境风险”,并隐晦地指向“旭遇”新建的饵料生产车间的环保合规性问题。这些帖子内容看似客观,引用了部分专业术语,但结论危言耸听,传播速度虽然不快,却精准地投向了一些环保组织和专业媒体人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