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时间流速终极控制
“织空计划”的成功,让联盟初步掌握了将空间作为“材料”进行编织和塑形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了舰队的机动性、防御力和后勤保障能力。然而,“观察者”留下的“源海之庭”邀请函,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上标注的“源海潮汐”开启窗口期,仅剩下不足三个标准宇宙年!以联盟现有最快的、结合了空间折叠技术的舰队速度,要抵达那个位于已知宇宙边缘、坐标极其遥远的“源海之庭”,至少需要五十年!
时间,成了横亘在联盟与崭新舞台之间最无情的鸿沟。
临时总部内,气氛再次变得凝重。刚刚因空间技术突破而振奋的人心,被这残酷的现实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五十年……太久了!”南宫烈看着星图上那条漫长的、几乎跨越了小半个星海的虚拟航线,眉头紧锁,“先不说‘源海潮汐’窗口会不会关闭,就算我们能赶到,五十年的航程中,联盟内部可能发生的变数,以及可能遭遇的未知风险,都是不可控的。我们必须缩短时间!”
“唯一的办法,就是突破时间流速控制的瓶颈。”苏晓的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不是之前那种局部的、短暂的时间回溯或缓速应用,而是要实现大规模的、稳定的、可用于星际航行的时间膨胀效应!”
时间膨胀,即让舰队自身所处的时间流速远慢于外部宇宙,从而实现“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的效果。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难度远超空间折叠。时间与物质、能量、意识的关系更加本质,任何干预都可能引发连锁的因果悖论和规则反噬。联盟之前的时间技术,仅限于极小范围的实验性应用,且代价巨大。
“观察者”的知识库中,确实有涉及时间场理论的更高深内容,但其复杂度和危险性,让最顶尖的科学家也望而生畏。那不再是操控能量和空间,而是触摸宇宙运行最底层的“齿轮”,稍有不慎,可能导致整个时间线的崩溃。
“再难也要试!”林枫的声音通过通讯传来,虽然依旧虚弱,但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养,他的气色好了很多,开始远程参与重大决策。“‘源海之庭’是我们必须抓住的机遇,也可能是未来应对更大危机的关键。时间技术,是通往更高文明层次的必经之路。我们不能退缩。”
在林枫的强力推动下,一个代号为“时序之心”的绝密计划迅速启动,由苏晓亲自挂帅,集中了联盟所有在时间理论、高能物理、规则数学以及传统时空阵法领域的顶尖人才。
研究的初期,充满了挫败和危险。
第一次全尺度时间场生成实验,试图在一个无人星域创造一个时间流速减半的“缓速区”。结果因能量共鸣频率计算出现纳米级的误差,生成的时间场极不稳定,内部时间流如同破碎的磁带般胡乱跳变,导致实验区域内的所有物质结构发生了诡异的衰老与幼龄化交替现象,整个实验基地彻底报废。
第二次实验,目标是在一艘小型侦察舰周围形成稳定的时间膨胀护盾。却在启动瞬间,因时间场与舰员生物钟产生了无法预测的干涉,导致全体船员出现了严重的时间感知错乱和精神崩溃,险些酿成惨剧。
接连的失败,消耗着海量资源,也消耗着科研人员的信心。时间技术的壁垒,似乎比空间技术更加坚不可摧。
转机,再次出现在科学与传统的碰撞中。
一位深入研究过“观察者”时间场理论、同时也精通古阵法“刹那芳华阵”的年轻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我们一直试图用‘蛮力’去扭曲时间流,就像用锤子砸钟表,想让指针走慢点,结果只会砸坏它。为什么不能像调试乐器一样,去寻找时间流本身的‘固有频率’,然后施加一个微弱的‘谐振力’,引导它自然地进行周期性的‘涨落’呢?”
这个“时间谐振”理论,与林枫之前提出的“规则共鸣”思想不谋而合。项目组立刻调整方向,不再追求强行改变时间流速,而是尝试探测和匹配局部时空的“时间谐振点”。
他们利用“观察者”理论提供的超高精度时空度量衡,结合传统阵法对天地韵律的敏锐感知,在宇宙中那些时空结构相对稳定的“平静区”,进行地毯式扫描。
过程极其枯燥且耗费时日,就在“时序之心”计划期限即将截止,众人几乎要放弃时,探测团队在一个名为“永恒寂静带”的偏远星域,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弱、但稳定存在的天然时间谐振腔!这个区域的时间流速,天然地比标准宇宙时间慢了千分之一!虽然幅度极小,但其稳定性证明了“时间谐振”理论的可行性!
以此为蓝本,项目组开始尝试人工制造和放大这种谐振效应。他们设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时空谐振发生器”,其核心不再是狂暴的能量喷射,而是极其精密的、模拟自然时空波纹的“谐振灵波”。
第一次人工谐振实验,小心翼翼地在实验舱内进行。当发生器启动,发出那种独特的、仿佛宇宙心跳般的低频波动时,监测仪器清晰地显示,实验舱内的时间流速,开始以极其缓慢但稳定的速度降低了!虽然最终只实现了万分之一的时间膨胀,且维持时间很短,但这是一个从零到一的历史性突破!
消息传出,整个联盟为之振奋!
接下来的研究进入了快车道。通过不断优化谐振波形、增强能量效率和扩大作用范围,时间膨胀的倍率和稳定性不断提升。
然而,当实验规模扩大到足以容纳一艘小型战舰时,新的问题出现了:时间场的不均匀性。战舰头部和尾部的时间流速开始出现差异,这种“时间剪切力”足以将任何坚固的物体撕裂。同时,时间场与物质、能量的相互作用也变得更加复杂,会导致不可预测的质量涨落和能量畸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深入理解时间与物质的关系。这时,林枫的恢复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凭借在昏迷中触摸规则本源的特殊经历,提出了“物质波时间锚定”理论:即利用物质自身的量子波动频率,作为稳定时间场的“锚点”,通过精确调控,让时间场与物质波同步谐振,从而消除不均匀性和副作用。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观察者”知识库中的物质-时空耦合模型,新一代的“时序稳定型时间膨胀装置”被成功研发出来!
最终测试在一个封闭的星域进行。一艘经过特殊改装、船体铭刻了无数稳定阵法的“曙光级”护卫舰“追光者号”,被选为实验体。
当庞大的时间膨胀装置全力运转时,奇异的景象出现了:“追光者号”周围的星空开始变得模糊,仿佛隔着一层流动的水幕。舰体本身的时间流速被稳定地降低到了外界的十分之一!这意味着,外界过去十天,舰内只过去一天!
更重要的是,通过精密的“物质波锚定”,舰体承受的时间剪切力被降到了最低,内部生态系统运行正常,舰员的时间感知虽有轻微延迟,但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时序之心”计划,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功!可控的时间膨胀技术,终于被联盟掌握!
这一突破的意义是颠覆性的。它意味着:
1. 星际航行的革命:前往“源海之庭”的五十年航程,现在对于舰队成员来说,可能只需要经历五年的主观时间!远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大大增加。
2. 科研与发展的加速:可以在时间膨胀环境下建立“超级实验室”或“加速培养基地”,用更短的主观时间完成需要漫长时间积累的研究或培育项目。
3. 军事战略的变革:时间膨胀护盾可以让舰队在关键时刻获得更长的决策和反应时间,或对敌人实现战术层面的“时间差”打击。
联盟终于初步具备了驾驭时间的能力,虽然还远未到随心所欲的地步,但已经迈出了通往更高维文明的关键一步。
当“追光者号”成功返回基地,舰员们带着只过去了短短数日的主观记忆,却见证了外部世界已流逝月余的奇妙的“时空旅行”体验时,整个联盟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和自豪中。
林枫在苏晓和南宫烈的陪同下,亲眼见证了时间膨胀装置的成功运行。他望着那艘仿佛从未来归来的战舰,眼中充满了感慨。
“我们终于……在时间的河流上,放下了第一艘属于自己的小船。”他轻声说道,“虽然还很简陋,只能顺着水流的方向缓慢漂流,但至少,我们不再是只能被动等待岸边的观望者了。”
苏晓点头,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领袖,有了时间和空间这两大支柱,我们对‘源海之庭’的探索,终于有了坚实的底气。联盟的终极跃迁,即将开始。”
林枫的目光投向遥远的星空,那里是“源海之庭”的方向,也是丹修文明未知的未来。
“是啊,该准备出发了。”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往无前的决心,“集合舰队,清点物资,启动‘远征源海’计划。我们的征途,是那片连时间都为之扭曲的……浩瀚之庭。”
时间流速的终极控制,为联盟插上了飞向深空的另一只翅膀。丹修文明的星际舰队,即将踏上一条前所未有、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终极航路。真正的冒险,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