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器的警报声在空气中震荡,星耀眉头微皱,快步走向控制台。
“未知编码来源确定了吗?”他沉稳地问道。
“还在解析中。”伊莎贝拉的手指在全息键盘上飞速敲击,“但可以确认的是,它不属于当前数据库的任何已知模块。”
星耀的目光落在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流上,心中隐隐浮现出某种预感。远古遗民的技术远未被完全挖掘,而这段隐藏的信息,或许正是开启新纪元的关键。
“继续追踪源头,同时加强数据防护。”他下达指令后,转身对烈风说道,“通知所有人,准备进入高强度备战状态。”
烈风点头离去,星耀却并未停下脚步。他清楚,科技的进步固然重要,但真正决定未来银河格局的,是人。
---
选拔人才的工作早已展开。随着遗迹科技的突破性进展,各方势力开始重新评估其战略价值。报名参选的年轻人络绎不绝,不仅来自本地星域,更有从遥远边境慕名而来的技术天才、战术精英和工程专家。
考核现场设在遗迹外围的训练基地,星耀亲自监督每一轮测试。第一轮是基础能力筛选,包括逻辑推理、体能耐力与战斗反应;第二轮则是专业技能比拼,涉及机械维修、能量系统调试、战术模拟推演等多个领域。
一名身材瘦削但眼神锐利的青年吸引了星耀的注意。他在战术模拟战中以极低资源完成了高难度任务,展现出惊人的临场应变能力。
“你叫什么名字?”星耀问道。
“林澈。”青年站得笔直,声音清亮。
“为什么来遗迹?”
“因为我相信这里能改变银河的未来。”他的回答简洁有力。
星耀微微一笑,示意身旁的军官记录下这个名字。
最终,经过层层筛选,一批极具潜力的人才脱颖而出。他们将被分配到科研中心、作战指挥所和后勤保障部,为遗迹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与此同时,遗迹的开放姿态也吸引了更多外部势力的关注。短短数日之内,来自七个不同星系的使团陆续抵达,希望深入了解遗迹的科技体系与管理模式。
接待工作由伊莎贝拉主导,她安排了详细的参观路线,并组织了多场交流会。为了消除文化隔阂,还特别设立了翻译小组和跨文化交流课程。
然而,分歧仍然不可避免。
一位来自西格玛星盟的使者在会议上提出质疑:“你们掌握如此先进的武器系统,是否意味着未来会威胁到其他势力的安全?”
星耀端坐主位,神色平静:“我们的目标从来不是扩张,而是守护。我们愿意分享部分非核心科技成果,前提是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
另一名来自塔尔维克联邦的代表则表达了担忧:“如果你们的技术扩散过快,会不会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
星耀目光坚定:“科技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关键在于使用者的目的。我们设立严格的技术出口审核机制,确保每一项成果都能用于和平发展。”
这番话让原本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随后,伊莎贝拉展示了遗迹近期的军事演练视频,以及新型防御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事实胜于雄辩,不少代表开始动摇最初的怀疑态度。
会议结束后,几位使者私下找到星耀,表达合作意愿。他们希望派遣技术人员前来学习,并探讨联合研发的可能性。
星耀一一回应,并承诺将提供必要的支持。
---
人才储备的提升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为了整合新老成员的能力,遗迹内部启动了一套全新的培训体系。
首先是理论课程,涵盖能量系统原理、战术分析模型、人工智能管理等前沿知识。其次是实战演练,新晋人员需在模拟战场上接受考验,学会如何在高压环境下做出快速决策。
星耀亲自参与了几次战术推演,观察学员们的表现。他发现,林澈在团队协作方面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不仅能迅速理解复杂的作战方案,还能有效协调队员之间的配合。
“你有成为指挥官的潜质。”星耀在一次复盘会上对他说。
林澈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我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
除了军事人才,科研领域的融合也在加速推进。来自不同背景的研究员组成联合攻关小组,围绕新型能量武器进行深度优化。他们结合了远古遗民的理论模型与现有的制造工艺,成功设计出一种可大规模量产的核心模块。
“如果我们能在三年内完成全面列装……”伊莎贝拉站在实验台前,望着手中泛着蓝光的晶体,“那么遗迹将真正具备影响银河局势的实力。”
星耀接过晶体,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能量波动。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
夜晚降临,训练场上依旧灯火通明。一群刚加入的新兵正在进行夜间战术训练,他们的动作虽显生疏,但眼神中透出的坚毅,与当年的自己如出一辙。
烈风走过来,站在他身旁:“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人中可能会有人超越你?”
星耀轻笑一声:“我希望如此。”
烈风沉默片刻,忽然道:“那你觉得,我们真的能结束这场乱世吗?”
星耀望向远方,那里是浩瀚无垠的星海。他缓缓开口:“不是靠一个人,也不是靠一支军队。而是靠每一个愿意为之奋斗的人。”
就在这时,通讯器再次响起。
“报告!未知编码已完成初步解码,部分内容指向一个未知坐标。”
星耀与伊莎贝拉对视一眼,后者立刻调出解码结果。屏幕上浮现出一组模糊的星图,标注着一个从未被记录过的区域。
“看起来,远古遗民的秘密,还远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