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圆满
五年后的上海,清晨的阳光刚漫过陆家嘴的天际线,“暖夕智能” 总部大厦底层的 “适老科技体验馆” 已人声鼎沸。来自全国各地的政企考察团围着展柜驻足 —— 第三代智能手环的 “跌倒预判算法” 能提前 0.5 秒触发报警,智能中控屏的 “方言交互系统” 覆盖 23 种方言,AI 陪伴机器人不仅能陪老人唱戏曲、读报纸,还能通过微表情识别判断老人情绪波动,实时联系家属。每款产品旁的电子屏上,滚动着 “累计服务 500 万老人”“国家适老标准主导制定单位” 的字样,无声彰显着这家企业在老年产业的绝对话语权。
此时的 “暖夕智能”,早已摆脱初创时 30 平米办公室的局促。作为国内老年产业无可争议的霸主,它的商业版图以惊人的密度覆盖全国:280 座城市的服务网点、1200 个社区服务站、两大智能生产基地,年产能突破 1000 万台;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锁定 62%,将行业第二名 21% 的份额远远甩在身后。更具行业影响力的是,它牵头制定的 18 项国家及行业标准,从 “老年智能产品数据安全规范” 到 “居家适老改造技术指南”,几乎定义了中国适老科技的发展框架,连欧洲、东南亚的同行都专程来沪取经,寻求标准共建合作。
三月的 “中国老年智能产业峰会” 上,韦七作为行业领航者的出场,引发全场起立鼓掌。他身着深灰色西装,站在 2000 人规模的主会场舞台上,身后的巨幕正演示 “暖夕智能” 的全球化布局 —— 东南亚研发中心已在新加坡落地,专注热带地区适老产品研发;欧洲合作中心与德国企业联合攻关 “老年痴呆症辅助监测技术”;国内则构建起 “硬件 + 软件 + 服务” 的全生态,连社区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都能与 “暖夕” 产品实现数据无缝对接。
“五年前,我们带着首款智能手环找投资时,有人说‘老人不配用智能产品’,有人说‘这个赛道赚不到快钱’。” 韦七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会场,沉稳中带着对行业的敬畏,“但我们始终相信,老年产业不是‘慈善赛道’,而是‘未来千亿市场’;适老科技不该是‘年轻人产品的简化版’,而要从老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做‘针对性创新’。现在,500 万老人的日常使用数据、18 项行业标准的落地、每年 23% 的研发投入,都在证明:当科技真正俯身贴近老人,就能创造出既温暖又有商业价值的事业。”
台下掌声雷动,第一排的安迪眼中闪着光。作为 “暖夕智能” 联合创始人、首席战略官,她是韦七最默契的 “战友”—— 当年天使轮融资遇挫,是她带着商业计划书跑遍 12 家投资机构;全国市场拓展受阻,是她搭建起 “社区 + 药店 + 养老院” 的三维渠道体系;行业标准制定初期,是她对接政企资源,推动标准从 “企业方案” 升级为 “国家规范”。此刻看着台上从容自信的男人,她想起五年前那个在 22 楼阳台焦虑规划创业方向的年轻人,嘴角不自觉扬起笑意。
媒体专访环节,有记者抛出犀利问题:“韦总,‘暖夕智能’已垄断行业核心资源,是否会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未来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
韦七抬手示意记者,目光坚定:“‘霸主’从来不是我们的目标,‘领航’才是。我们每年开放 50 项核心专利给行业伙伴,牵头成立的‘老年智能产业联盟’已吸纳 200 多家中小企业,去年还拿出 1 亿元专项基金,扶持 15 家专注细分领域的初创公司。比如做老年助行机器人的‘步稳科技’,就是靠我们开放的定位算法,才快速打开市场。垄断只会让行业失去活力,只有共建生态,让更多企业参与进来,才能真正满足老人多样化的需求。”
这番话次日登上《人民日报》客户端,“暖夕智能:领航不垄断,共筑适老生态” 的标题,成为行业热议的标杆案例。
峰会结束后,韦七与安迪驱车回到外滩江景公寓。280 平米的空间里,最醒目的不是落地窗外的陆家嘴夜景,而是客厅那面 “初心墙”—— 左边挂着五年前创业时的团队合影,右边是老人使用 “暖夕” 产品的笑脸照片,中间贴着安迪亲手写的 “温暖每一个夕阳”。安迪脱下外套,随手递给韦七:“晚上樊姐约了聚餐,说要为你‘峰会大捷’庆祝。对了,邱莹莹的‘莹莹咖啡’全国 80 家门店都加了‘暖夕体验角’,上周刚签了年度合作;关雎尔的新书《适老科技:让晚年更有尊严》,用咱们的案例做了核心章节,现在已经冲到畅销书榜第一了。”
韦七接过外套,从身后轻轻环住安迪的腰,下巴抵在她发顶:“正好有件事跟你说。下周咱们去瑞士吧,你去年说想看阿尔卑斯山的雪景,现在‘老年智能陪伴机器人’量产测试收尾,技术团队能搞定后续,咱们给自己放个假,也算补上当年没来得及的‘蜜月’。”
安迪转过身,指尖划过韦七衣领,笑着点头:“好啊,但出发前得去趟苏州生产基地,看看机器人量产线的自动化改造。对了,社区服务部门刚报数据,‘居家适老改造’业务已经覆盖 120 个城市,明年计划下沉到县级市场,这个规划得在休假前定下来。”
“都听你的。” 韦七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眼底满是宠溺。五年并肩,他们早已从 “事业搭档” 变成 “灵魂伴侣”—— 他懂她对战略细节的严谨,她懂他对产品温度的坚持;他会在她熬夜改方案时备好热粥,她会在他焦虑市场拓展时递上数据分析表。
当晚的聚餐在樊胜美家举行,22 楼的朋友们依旧热络。樊胜美的猎头公司已成 “老年产业人才摇篮”,去年为 “暖夕” 及联盟企业输送了 1200 名专业人才;邱莹莹抱着刚上幼儿园的女儿,小姑娘手里攥着迷你版 AI 陪伴机器人,奶声奶气喊 “安迪阿姨,机器人会唱《茉莉花》”;关雎尔带来新书签名版,扉页写着 “致韦七、安迪:用科技照亮老人的晚年,是最浪漫的事业”;曲筱绡晃着红酒杯,笑着说:“你们俩也该把婚礼办了吧?公司都成行业霸主了,人生大事可不能拖!”
这话瞬间点燃气氛,大家纷纷附和。韦七握住安迪的手,起身走到客厅中央,从口袋里掏出丝绒盒子 —— 打开的瞬间,钻戒的光芒映亮每个人的眼睛,戒托内侧刻着 “暖夕相伴,余生共赴”。
“安迪,五年前在苏州古运河边,我第一次吻你时,就想跟你共度余生。” 韦七单膝跪地,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认真,“这五年,我们一起把‘暖夕’从一个想法,做成覆盖百万老人的事业;一起从‘创业者’,变成行业的‘领航者’。未来,我想不仅是事业上的伙伴,更要做生活里的家人,每天醒来能跟你一起规划产品,睡前能跟你一起看老人的反馈数据。你愿意嫁给我吗?”
安迪的眼泪瞬间落下,用力点头:“我愿意!韦七,我愿意!”
韦七为她戴上钻戒,起身将她紧紧拥入怀中。客厅里的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樊胜美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幕,笑着说:“这张照片要放进咱们 22 楼的‘时光册’,让孩子们知道,最好的爱情,是一起成长,一起把热爱的事做到极致。”
一周后,韦七与安迪抵达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雪地里,两人手牵手留下并肩的脚印。安迪靠在韦七肩上,看着远处的雪山:“还记得五年前你说,想让每个老人都能安心使用智能产品,当时我还担心你太理想化。现在看来,只要坚持对的方向,理想真的能照进现实。”
韦七握紧她的手,低头吻她:“不是我一个人的坚持,是咱们一起,还有 22 楼的朋友,还有团队里每一个人。未来,咱们要把‘暖夕’带到更多国家,让国外的老人也能用上适合他们的产品;还要一起去看马尔代夫的海,日本的樱花,冰岛的极光,一起慢慢变老,看着‘暖夕’陪更多老人度过幸福的晚年。”
回到上海后,两人低调举办婚礼。没有盛大排场,只有 22 楼挚友、公司核心团队,以及 10 位长期使用 “暖夕” 产品的老人代表。78 岁的周爷爷作为代表发言,手里握着智能手环:“我独居多年,以前总怕跌倒没人管,现在有了这个手环,跌倒了能自动报警,还能跟女儿视频。韦总、安迪总,谢谢你们为我们老人做的事,祝你们新婚快乐!”
韦七与安迪向周爷爷鞠躬,随后举起酒杯:“‘暖夕’的名字,是想温暖每一个夕阳下的生命。未来,我们会继续带着这份初心,做更多有温度的产品,建更开放的行业生态;也会珍惜彼此,珍惜身边的每一份情谊,一起走向更长远的未来。”
月光下,黄浦江的水波泛着微光,映照着餐厅里的欢声笑语。韦七握住安迪的手,指尖传来她的温度,戒托上的小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他知道,“暖夕智能” 的 “霸主” 地位,从来不是靠市场份额定义的 —— 而是靠百万老人的信任,靠行业伙伴的认可,靠身边人的陪伴,靠他与安迪共同坚守的 “用科技温暖晚年” 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