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共向晚风
周一的 “时光小筑” 浸在初秋的软光里,后院的向日葵迎着暖阳舒展花瓣,韦七刚用喷壶给花叶浇完水,裤脚还沾着几点湿痕,手机就 “叮咚” 响了 —— 是李萌的消息,字里行间带着几分卸下忙碌的松弛:“忙吗?高三月考分析表总算赶完了,想找个地方歇口气,你店里方便落脚不?”
韦七指尖敲着屏幕回 “随时等你”,刚把手机揣回口袋,门口的风铃就叮当作响。抬头望去,李萌正站在门口,褪去了平日职场风的西装,换了件浅蓝牛仔外套,手里拎着半旧的文件袋,额前碎发被风吹得微乱,眼底虽带着几分倦意,笑起来却依旧爽朗:“可算能松口气了!这几天盯着月考成绩,眼睛都快成‘熊猫眼’了。”
“快坐,给你泡杯冰镇薄荷茶,解解乏。” 韦七引她到靠窗的藤椅上,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桌面投下细碎的光影。他转身去吧台忙活,玻璃罐里的薄荷叶片被清水冲得鲜亮,沸水注入杯中时,蒸腾的水汽裹着清凉的香气漫开来。递茶时,他瞥见李萌眼底淡淡的红血丝,语气里多了几分关切:“又熬夜了?高三的事再急,也得顾着身体,别硬扛。”
李萌双手捧着冰凉的玻璃杯,暖意从掌心漫到心口,疲惫似乎被冲淡了些:“没办法,班里几个孩子的成绩像‘过山车’—— 方一凡的数学总在及格线徘徊,季杨杨的英语作文还得逐句改。不过也有好消息,英子、笛笛和芷陶这次考得特别稳,英子的数学居然冲进年级前十五,芷陶的物理也比上次多了十分,总算没白操心。”
提到三个女孩,韦七眼底漾开笑意,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昨天她们还来店里闹呢。英子抱着本天文杂志,跟我聊火星探测器聊得眼睛发亮;笛笛在小舞台上练北电复试的台词,连手势都琢磨得仔细;芷陶就安安静静坐在窗边做物理题,遇到不懂的就抬头等我,像只攒着问题的小松鼠。看着她们一点点往上走,比什么都踏实。”
李萌听得笑起来,从文件袋里抽出一张折得整齐的纸,递到韦七面前:“这是她们三个的成绩分析,我把优势项标成了绿色,薄弱点用红笔圈出来了 —— 英子的解析几何得加强题型变式,笛笛的英语阅读要重点突破长难句。你帮着看看,咱们后续也好搭着劲儿帮她们巩固。” 纸上的字迹一笔一画透着认真,连 “英子可结合天文案例练题”“笛笛可用剧本台词辅助” 的小字备注都写得清晰,显然是花了不少心思。
韦七低头看着,指尖划过纸上的标注,不时点头:“你考虑得比我周全。英子最近在备天文竞赛,解析几何正好能结合火星轨道计算这类题,既贴她的兴趣,又能把知识点扎牢;笛笛的英语阅读,我找些《罗马假日》《傲慢与偏见》的剧本片段,让她分析台词时顺便拆长难句,比单纯刷题有意思多了。”
“这主意绝了!” 李萌眼睛一亮,手肘撑在桌上,语气里满是认同,“以前总觉得高三复习就是‘刷题 + 讲题’,跟你聊得多了才明白,教学还能这么活。上次你说的‘兴趣融入课堂’,我试着在班里搞了次‘学科小分享’—— 方一凡拿着相机讲摄影构图里的几何比例,季杨杨捧着赛车模型说力学原理,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都举着手要分享,课堂气氛一下子就热了。”
两人就着学生的教学方案絮絮聊开,从 “怎么平衡应试提分和兴趣培养”,到 “高三孩子考前焦虑该怎么疏导”;从 “课堂小组互动的小技巧”,到 “英子想考南大天文系、笛笛冲北电的规划”。窗外的夕阳渐渐沉下去,橘红色的光透过玻璃窗,给两人的身影镀上一层软乎乎的暖边,连空气中的咖啡香都变得温柔起来。
“光顾着聊工作,天都黑了。” 李萌抬手看了眼手机,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要不我请你吃晚饭吧?就当谢你帮着操心孩子们的事,也谢你这杯救急的薄荷茶。”
韦七笑着起身,顺手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不用你请,附近有家‘老北京家常菜馆’,老板的鱼香肉丝做得特别地道,咱们去尝尝。”
两人并肩走在傍晚的街道上,晚风裹着路边桂花树的甜香,吹得人心里发暖。李萌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个巴掌大的小本子,封面是浅灰色的,边角有些磨白:“这是我整理的高三复习计划,里面记了些教学心得,你看看能不能用。以前总觉得你是校外老师,合作下来才发现,咱们在教育上的想法特别合得来。”
韦七接过本子,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页,翻开第一页,一行娟秀的字映入眼帘:“教育不是灌输,是点燃”—— 正是他上次在学习经验分享会上说过的话,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星星图案,笔尖的弧度透着可爱。他心里一暖,抬头看向李萌,眼神里满是真诚:“其实我也从你身上学了不少。你对学生的那股较真劲儿,对教学的严谨,都特别让我佩服。能跟你这样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为孩子们使劲,特别幸运。”
李萌被他看得耳尖微微泛红,连忙错开目光,指着前方亮着灯的菜馆:“你看,就是那家!我上次跟同事来吃,他们家的糖醋排骨也好吃,酸甜口正好。”
走进菜馆,两人选了个临窗的位置,窗外的路灯已经亮起来,暖黄的光映在桌上。点菜时,李萌没看菜单就顺口说:“来一份糖醋排骨,少放葱。” 韦七愣了一下,才想起自己之前提过不爱吃葱;轮到他点时,也特意跟服务员嘱咐:“鱼香肉丝别放辣,微酸就行。”—— 李萌不能吃辣,他记在了心里。
菜端上来时,热气腾腾的排骨裹着浓稠的酱汁,李萌看着韦七下意识把排骨里的葱段挑出来,放在自己碗边,心里忽然泛起一阵甜。吃饭时没再多聊工作,就说些日常的小事 —— 李萌说班里孩子的趣事,韦七讲店里客人的小故事,偶尔碰一下杯子,清脆的响声里满是轻松。
晚饭后,韦七送李萌回小区。走到门口时,李萌停下脚步,路灯的光落在她脸上,眼神里满是认真:“韦七,今天真的特别开心。这段时间压力大,跟你聊完,心里像被打开了一扇窗,亮堂多了。以后你店里忙不过来,或者有教学上的想法想聊,随时给我打电话,别客气。”
“好。” 韦七笑着点头,语气温和,“你也一样,要是累了、烦了,就来店里坐坐,薄荷茶永远给你留着,凉的热的都有。”
看着李萌转身走进小区的背影,韦七低头摩挲着手里的小本子,纸页上的星星图案仿佛也发着光。晚风轻轻吹过,带着夜晚的静谧,他忽然觉得,在这个世界的日子里,除了孩子们叽叽喳喳的陪伴,还有这样一位懂教育、更懂彼此的朋友,真是份难得的温暖。
而李萌站在小区的路灯下,掏出手机给韦七发消息:“今天的鱼香肉丝超好吃,下次有空再一起去。” 很快收到回复,还是他一贯的温和语气:“好啊,下次尝尝他们家的番茄牛腩,也不错。” 她看着屏幕,忍不住笑起来,指尖在对话框里顿了顿,最终只回了个 “晚安”。
晚风拂过树梢,沙沙作响。两人都没说出口的是,这份始于教育初心、终于彼此理解的情谊,正像后院的向日葵,在不知不觉间,朝着温柔的方向,悄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