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华全力维持着“五行封绝”禁术,脸色苍白如纸,嘴角不断溢出鲜血,显然动用这样的禁忌之术对他自身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但他眼神中的那份偏执与狂热,却如同燃烧的火焰,支撑着他绝不后退。
看着这个曾经以持戒精严、道心坚定着称的茅山宿老,如今却甘为鹰犬,行此逆天之事,古墨尘等人心中除了愤怒,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悲凉与疑惑。究竟是什么,能让一个修行多年的正道高士,堕落到如此地步?
时光回溯,在于天华尚未遇见“主人”陈京韵之前。
那时的于天华,确实是茅山守心观中备受敬仰的师长。他天赋卓绝,于雷法、符箓、阵法上皆有深厚造诣,更难得的是持身极正,嫉恶如仇,门下弟子无不敬畏。在旁人眼中,他道途坦荡,未来甚至有望角逐茅山宗主之位。
然而,只有于天华自己知道,他内心深处,一直藏着一个无人知晓的、日益扩大的裂痕。
这裂痕,源于他对“道”的极致追求,以及对世间“污浊”的日益不耐。
守心观讲究“守心如一,道法自然”。于天华前半生谨守此训,斩妖除魔,护卫苍生。但看得越多,他心中那份“完美”的道心,便越是受到冲击。他见过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男盗女娼的所谓“高人”;见过因一时私欲便屠戮生灵、毫无底线的邪修;更见过无数凡夫俗子,沉溺于七情六欲,勾心斗角,蝇营狗苟,将这红尘搅得乌烟瘴气。
他开始怀疑,所谓的“道法自然”,是否真的适用于这个早已偏离“自然”轨迹的污浊世间?现有的秩序和规则,是否本身就是一种僵化、一种对“真道”的束缚?为何那些循规蹈矩者往往步履维艰,而那些不择手段者却能攫取力量与权势?
这些念头,如同毒蛇,在他道心深处悄然滋生。他越发觉得,现有的玄门正道,过于迂腐,过于强调“循序渐进”和“因果循环”,面对日益崩坏的世界,显得如此无力。他渴望一种更直接、更彻底、更能“涤荡乾坤”的力量与方法。
就在他道心摇摆、内心最为迷茫和焦躁的时刻,他“偶然”结识了一位神秘人……那便是尚未显露真正身份的陈京韵。
初时,陈京韵并未展露任何力量,只是以一个博学多才、见解独特的“道友”身份出现。她与于天华论道,每每能切中他内心最深处的困惑与不满。
“于道友可知,为何上古之时,天地清明,灵气充沛?而后世却灵气枯竭,人心不古?”陈京韵曾如此问他,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蛊惑力。
“为何?”
“因为‘道’被束缚了。”陈京韵淡淡道,“旧有的天道规则,如同锈蚀的锁链,禁锢了天地本应有的活力与进化。世间积攒了太多的污秽与沉疴,小修小补已无济于事。唯有打破旧枷锁,焚尽一切腐朽,方能于灰烬中,重建一个真正清净无为、秩序井然的新世界。”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于天华心中炸响!几乎完美契合了他潜意识里那些离经叛道的想法!
陈京韵接着向他展示了部分“蚀”的力量……并非邪祟污秽,而是一种超越了正邪范畴、近乎本源的、带着“归无”与“重塑”意境的强大能量。她告诉于天华,这才是接近“道”之本源的力量,是执行“破而后立”伟业的工具。
她并未强迫于天华,而是不断地“引导”和“说服”。她赞扬于天华对“纯粹之道”的追求,肯定他对现有秩序的不满,并为他描绘了一幅“新天道”下降后,万物归真、无垢无净的美好蓝图。
她就像最高明的心理大师,一点点放大并利用了于天华内心本就存在的偏执与对“纯粹”的极端渴望。她让他相信,加入“蚀”,并非背叛正道,而是以一种更宏大、更彻底的方式“匡扶正道”,是行“大慈悲”、“大毅力”之事。
最终,在一个关键的抉择点……陈京韵暗中策划,让于天华亲眼目睹了他一位极其敬重、却私下里行为不堪的正道前辈的丑恶面目(这自然是陈京韵精心安排的戏码),这彻底击溃了于天华对旧有秩序的最后一丝幻想。
他心中的天平彻底倾斜。他认为,与其在这个污浊、虚伪的旧世界里徒劳地修修补补,不如投身于“主人”那“破而后立”的伟大事业中,亲手参与创造一个理想中的新世界!
道心裂痕,终成深渊。执念,化为了魔障。
自此,于天华彻底投入陈京韵麾下。他利用自己在茅山的地位和影响力,为“蚀”提供了许多便利和情报,甚至不惜亲自出手,对付昔日的同道。在他自己看来,他并非堕落,而是在践行一种更高层次的“正道”,一种需要背负骂名与牺牲的“救世”之路。
此刻,望北屯外,于天华燃烧着自身根基,维持着“五行封绝”。他看着结界外苦苦挣扎的我们,眼中没有愧疚,只有一种殉道者般的狂热与坚定。
“尔等……不懂……”他喃喃自语,鲜血不断从嘴角淌下,“新世界的曙光……必须用旧世界的灰烬来点燃……我,于天华,无悔!”
他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理想如何扭曲、道心如何被蛊惑的悲剧。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主人”陈京韵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其强大的力量,更在于她对人心的精准把握和操控。
而这样的敌人,无疑是最为棘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