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透晨雾,洒在彭城郊外的道路上,将路面染成一片暖金。
汪晓牵着白雪的手缓步前行,没有催动鬼气飞行,只是伴着这春日景致,慢慢踏上从江苏返回江南的归途。
他心念一动,便将外界的清明气息与视野同步传入万灵聚魂幡内:“诸位先贤,此番返程不疾不徐,沿途春光正好,便邀各位一同赏景,也算不负这千年后的人间烟火。”
话音刚落,幡内便传来几声轻快的回应。
最先开口的是苏轼,洒脱不羁的魂念穿透幡体:“妙哉妙哉!汪晓此举深得我心!当年我屡遭贬谪,饱览名山大川,如今隔了千年再看山河,倒要瞧瞧是否依旧江山如画!”
苏轼对汪晓的称呼随性自然,刘邦等后入幡的英魂见状,也摒弃客套直呼其名。
此前先入幡的岳飞、穆桂英、苏小小等英魂本就相处日久,早已没了生疏,幡内顿时多了几分老友闲谈的热络。
白雪蹦蹦跳跳走在前面,时不时捡起路边鲜亮的小石子,回头笑道:“这一路景色可好看了,我和汪晓哥哥慢慢走,让大家看个够!”
行出约半个小时,望见前方山坡上一片粉白,宛若未散的云霞。
走近一看,是一片凝霜梅林。
红梅、白梅错落绽放,花瓣裹着细密白霜,晨光下泛着冷润光泽。
风一吹,带霜花瓣轻落,田垄覆着薄雪。
远处农舍屋顶积雪、炊烟袅袅,在寒空中散成淡雾。
白居易的魂念满是赞叹,“好一派梅雪景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当年赏梅未有这般清寂。”
范仲淹紧随其后:“乐天所言极是。戍守边关时,我眼中尽是风雪狼烟、将士苦寒,何曾见过这般太平模样。”
汪晓牵着白雪漫步梅林,脚下是覆霜的松软土地,笑着回应:“范公心怀天下,才有今日太平。诸位先贤当年或征战沙场,或辅政安邦,正是你们的付出,才铺就了这千年安宁。”
幡内传来苏小小清雅的魂念:“这梅林霜色动人,倒比钱塘梅枝更显清劲,让我想起当年西泠桥畔的残梅。”
刘邦的魂念带着爽朗笑意,“小小姑娘倒是懂梅!当年我在沛县起兵,冬日只见荒草枯木,这般傲雪梅花,只在定都长安后御花园中偶得一见。”
萧何温和附和:“当年辅佐陛下平定天下,冬日要么行军苦寒,要么操劳国事,何曾有过这般闲情逸致?”
樊哙粗犷的声音打破清雅:“萧相国这话见外了!咱们打仗,不就是为了让百姓安稳过冬、不受冻馁吗?如今见这景致,心里痛快!”
韩信淡然道:“樊哙将军勇猛可嘉,如今天下太平,便安心领略这千年冬色便是。”
白雪听得咯咯直笑,拉着汪晓往外走:“汪晓哥哥,前面好像有条河,听说冬天河面会结薄冰呢!”
循着小径前行,不多时便望见泗水支流。
河边,杨柳枝桠光秃指向天空。
岸边结着薄冰,泛着冷冽光泽。
几只水鸟在冰面啄食。
远处渔翁披厚袄垂钓,透着冬日闲适。
夏侯婴的魂念满是追忆,“这泗水河,倒是透着几分熟悉。当年随陛下在沛县起兵,冬日也曾饮这河水,只是那时水寒刺骨。”
灌婴紧随其后:“当年冬日行军途经此处,只想着赶路避寒,从未留意这般景致。如今慢下来细看,倒别有韵味。”
汪晓驻足岸边:“诸位可知,这泗水千年间见证不少故事?只是那时的繁忙,远不如今日安宁。”
陈平好奇追问,“哦?竟有这般变迁?你可否细说一番?”
汪晓牵着白雪沿河岸前行,缓缓讲述:“自大汉之后,天下几经分合。魏晋乱世冬日多流离。隋唐一统漕运繁忙。五代十国纷争苦寒。宋时重归太平江南渐富庶。元明清以来,百姓安乐、市井繁华的景象渐成常态。”
岳飞凛然叹道:“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昔年我等拼死征战,所求不过是扫平狼烟、促成一统,让百姓再无分离之苦!”
韩世忠望着人间灯火,慨然附和:“鹏举所言极是!想当年,我与红玉同守边关,风沙裹血、寒雪埋骨皆无惧,只为护山河完整。如今魂魄飘零,华夏却早已四海归一、国富力强,再无战乱离散!”
汪晓加快脚步,“前面快到微山湖了,过去看看!”
走到湖畔时,太阳已升至半空。
湖面烟波浩渺,水汽凝成薄雾飘散。
渔帆裹厚布如墨点散落。
岸边枯黄芦苇在风中摇曳。
勾践望着烟波浩渺的湖面,眼中满是赞叹:“好一片清阔湖光!薄雾缠岸、渔帆点点,连岸边芦苇都带着几分自在,这般景致当真让人舒心。”
孙权颔首附和:“勾践兄所言极是。这湖一面衔着鲁地的苍劲,一面浸着苏境的水汽,烟波浩渺间藏着沉稳,比江涛少了几分湍急,多了这般沁人的静谧,确实难得。”
苏轼抚掌而笑:“二位说得恰如其分!我阅过不少湖山,却少见这般‘雾裹清波、芦摇渔影’的雅韵,没有俗事叨扰,只看这湖光天色,便觉心都被涤荡得干净通透了。”
白雪趴在石栏上轻笑:“汪晓哥哥,冬天的微山湖雾蒙蒙的,真像仙境啊。”
她指尖戳了戳冰凉石面,转头追问:“对了,这湖面透着寒气,冬天也有鱼能捕吗?”
汪晓揉了揉她冻红的脸颊,指向远处:“当然有,鱼都藏在水下暖处,你看那边渔翁伯伯正在撒网呢。”
苏轼立刻接话:“小姑娘这话问得有意思!我当年在黄州冬日捕鱼,冰层下的鱼反而更肥美,这微山湖水域广阔,渔翁今日收成定不差。”
范蠡附和:“当年会稽山下也有渔民冬日破冰取鱼,只是没有这般浩渺湖面,渔舟也没这般从容。”
刘邦望着渔帆感慨:“想当年我为亭长时,冬日也曾在泗水畔破冰捕鱼,那时只想着填饱肚子,从未想过日后平定天下。如今见这渔舟唱晚,倒比当年荣华富贵更舒心。”
张良通透道:“功名利禄不过过眼云烟,唯有山河无恙、百姓安乐,才是真正长久。”
汪晓心中一暖,却见白雪拉了拉他的衣袖:“汪晓哥哥,你看那边有炊烟!是不是快到镇子了?我们去吃点东西吧,我有点饿了。”
汪晓点点头,顺着湖畔前行,不多时便望见一座古朴小镇。
老人裹厚棉袄坐在门口晒太阳,小摊贩早已开张,吆喝声此起彼伏。
卖羊肉汤的铺子冒着腾腾热气,卖冰糖葫芦的匠人扛着草靶,红彤彤的糖葫芦裹着晶莹糖壳。
两旁白墙黛瓦的老宅下挂着红灯笼,在白雪映衬下格外鲜亮。
“好热闹的冬日小镇!”武松爽朗的声音传来,“当年我在阳谷县,冬日也见过这般市井,只是那时多是酒肆暖炉,这般琳琅小食倒是少见。汪晓,那串红通通的是什么?看着真喜庆。”
“那是冰糖葫芦,山楂裹麦芽糖做的,酸甜可口。”汪晓说着,牵白雪走到摊前买了两串。
白雪接过糖葫芦,小心翼翼咬了一口,又递给汪晓,“好好吃呀!汪晓哥哥你也尝尝!”
汪晓咬了一口,味道甜甜的,酸酸的。
随即,他又领着白雪在临河小饭馆坐下,点了几个菜。
分别是羊肉汤、炖野兔、腌菜炒肉和红糖年糕。
饭菜上桌热气腾腾。
白雪捧着羊肉汤,却下不去嘴。
于是,只能夹了块红糖年糕吃了起来。
孙权怀念道:“这羊肉汤与当年江东炖羊肉有几分相似,只是做法远不如今日醇厚。”
鲁肃温和笑道:“主公,当年军中冬日用餐只求暖身果腹,哪有这般美味?”
苏轼带着馋意:“这红糖年糕软糯香甜,甚合我意!汪晓,回头若有机会,可否寻些食材,让我等也感受一番?”
“苏先生放心,待回江南,我便搜罗各地美食,让诸位一一品鉴。”汪晓回应。
用餐过后,继续南行。
沿途冬景愈发温润。
从微山湖的雄浑寒冽,到运河的薄雾晨光,再到江南水乡的霜色清雅,一步步靠近目的地。
步行踏入嘉星市区时,白雪拉着汪晓的手快步往前走,“汪晓哥哥!这高楼好高呀,还有会发光的招牌,太热闹啦!”
汪晓放慢脚步:“我们慢慢逛,让诸位先贤也看看新鲜。”
街边小吃摊排起长队。
铁板烧滋滋冒油,烤冷面香气飘来。
奶茶店店员忙着打包。
便利店暖光里摆着五花八门的零食。
来往行人或捧小吃闲聊,或对着手机语音。
脚步声、笑声、叫卖声交织,满是鲜活烟火气。
苏轼凑到铁板烧摊位前:“这吃食做法竟这般别致!当年我在江南任职,市井只有蒸炸煮炖,这般‘铁板炙烤’,还有那五颜六色的饮品,真是闻所未闻。”
汪晓笑着凑近,指了指滋滋作响的铁板:“苏先生有所不知,这湖鲜要配着现烤的香气才够味!你看这银鱼裹着蛋液煎得金黄,再蘸点特有的紫苏酱,鲜气直透舌尖,香而不腻,刚好衬得鱼肉的嫩润。”
岳飞盯着行人手中的手机,满脸好奇:“那巴掌大的物件,人人捧在手里,时而细看时而说话,既无笔墨也无书卷,倒比当年的传信令牌还玄妙?”
“这叫手机,能听能看、能传消息还能买东西。”汪晓回答。
白雪蹦蹦跳跳凑过来,眼睛亮晶晶地补充:“不止这些呀,手机还能打游戏呢,尤其是王者荣耀,超有意思的。”
岳飞眉头微蹙,眼中好奇更甚:“王者荣耀?听着倒像沙场点兵的名号,这究竟是何物,竟能让人这般着迷?”
白雪歪着脑袋笑盈盈解释:“岳将军,这游戏里全是各路英雄好汉,就跟当年沙场对阵一样。选喜欢的角色组队,有攻有守要互相配合,凭着聪明才智和身手赢对战,赢了还能拿荣誉,就像您当年征战建功似的,又过瘾又有成就感。”
范蠡望着街边车辆,眼神发亮:“这小车无需牲畜牵引便能载人,模样小巧轻便,现代匠人的巧思,当真令人赞叹。”
白雪眨着眼睛凑上前,语气带着点雀跃的新奇:“范先生,这叫汽车呀,不用马也不用牛拉,靠发动机就能跑呢。我也是最近才搞明白。它跑得又快又稳,能载着人去好远的地方,比古时候的马车方便多啦。”
说话间,她被烤冷面香气吸引,拉着汪晓往摊位前走:“汪晓哥哥,我想尝尝那个!”
汪晓点头应允,点了一份烤冷面。
一路逛着往前走,街边服装店挂着新颖冬装,书店橱窗摆着各色书籍,孩童在游乐设施旁嬉笑打闹。
白雪捧着刚买的奶茶小口喝着,不停打量四周:“汪晓哥哥,现代城市真好呀,有这么多好玩的,好吃的!”
苏轼笑着附和:“小姑娘说得极是!这现代市井的热闹与新奇,比当年州府繁华更甚,这般鲜活景象,真是不虚此行。”
汪晓牵着白雪的手,沿着嘉星市的街道缓步前行,手机屏幕亮着地图,却刻意避开了繁华主干道,专挑巷陌深处的老街区走。
“这里保留着江南老城的旧貌,诸位先贤或许更觉亲切。”
话音刚落,巷口传来叮叮当当的铜匠铺敲打声。
老匠人戴着老花镜,正给铜壶镶边。
白居易的魂念带着几分欣喜:“好熟悉的声响!当年我也常见这般手艺人,只是如今工具更精巧了。”
白雪被墙根下晒太阳的橘猫吸引,蹲下身轻轻抚摸猫毛,橘猫温顺地蹭了蹭她的手心。
她转头时,瞥见巷尾挂着“老手艺糖画”的招牌,立刻拉着汪晓跑过去。
糖画艺人手持铜勺,糖浆在青石板上流转,转瞬勾勒出一只展翅的凤凰。
苏小小的魂念满是惊艳:“这般巧思!当年西泠桥畔的糖人,虽也精致,却不及这般灵动,糖浆映着阳光,倒像流动的琥珀。”
汪晓买了一支糖画递给白雪,看着她小心翼翼舔舐的模样,对幡内笑道:“这糖画承载着许多人的童年记忆,就像诸位先贤的故事,虽过千年,依旧鲜活。”
前行不远,忽见一座古色古香的戏台,虽未开演,台下却摆着几张竹椅。
几位老人正围着听收音机里的越剧选段。
穆桂英的魂念豁然响起:“这曲调婉转,却藏着几分刚劲!倒让我想起当年沙场点兵的号角,只是少了几分肃杀,多了几分温情。”
汪晓转头望向她的魂影,轻声解释:“穆将军,这是越剧《穆桂英挂帅》的选段。后世之人感念您的忠义与豪情,把您的故事编成戏曲传唱,千百年下来,一直没忘了您。”
穆桂英魂念微动,带着几分怅然与欣慰:“原来如此。想不到千年之后,还有人记挂着当年的沙场旧事,念着我的报国之心。”
穿过老街区,暮色渐浓,街边亮起暖黄的路灯,家家户户燃起灯火。
白雪指着远处的摩天轮,眼睛亮晶晶的:“汪晓哥哥,那是什么?像巨大的轮子挂在天上!”
“那是摩天轮,登上顶端能俯瞰整座城市的夜景。”汪晓牵着她往江边走去。
江风微拂,带着湿润的水汽。
对岸的高楼亮起霓虹,灯光倒映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宛若星河坠入人间。
江上的游船缓缓驶过,笛声悠扬。
刘邦望着这般盛景,魂念中满是震撼:“当年长安夜景虽也繁华,却不及这般流光溢彩。千年变迁,竟让人间换了天地!”
张良轻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如今百姓安居乐业,街市繁华,便是最好的盛世。”
白雪靠在江堤栏杆上,捧着还没吃完的糖画,仰头望着漫天繁星。
汪晓揉了揉她的头发,对幡内轻声道:“此番归途,承蒙诸位先贤相伴,才让这一路春光冬景更添韵味。待回江南,我便在院中栽下梅树,再备上佳酿,邀诸位常出来小聚,共赏这千年人间。”
幡内传来一片欣然回应,苏轼的声音最为爽朗:“妙哉!待梅花开时,我定要与诸位痛饮一番,再赋几首新词!”
江风掠过,带着梅香与市井的烟火气。
汪晓牵着白雪的手,踏着暖黄的灯光,继续往江南的方向走去。
身后是千年先贤的魂念相伴,身前是灯火璀璨的人间。
这归途,既有岁月沉淀的厚重,更有生生不息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