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物质的反应原理……”
洛阳的秋天,新入学的学子们孜孜不倦汲取着知识。
忙中抽空来大学上公开课的小白,很满意地看看这台下坐满了的学生,琢磨着再学个一年,这些人就可以一边上课,一边送到工厂实习了。
边听边记的学生们也对他满意的很。
不说教学水平,就只说小白那不需要扩音器就能完美传到他们耳朵里的声音,上小白的大大课,他们脑子总是最清醒。
其他老师声音优先,一扩音,那吵得耳朵嗡嗡的,身体就是被迫升起困意。
学生们百思不得其解,觉得肯定不是他们学习态度有问题,于是开始研究,最后发现扩音器播放的声音通常还带有低频共振,会降低大脑的警觉性。
而且声音变大之后失真,还需要大脑额外运转来解析,易引发大脑疲劳。
学生们的研究成果让老师们也都很高兴,这入学才一个半月,就已经懂得了基础科学原理,知道怎么自己研究项目了,很好。
但不带扩音器是不可能的,学生们还是得自己忍着,除非他们谁能造出更好的扩音器,过滤低频杂音。
上完了大课内容,到了大家畅所欲言提问交谈的时间。
几百号人,乌泱泱的,小白随即抽人。
“先生,我是化工专业的阿木斯!”
站起来的这个人高马大,是学校里数量极其少的胡人学生,出身长安,一头小辫子在一群绾发的同学里格外显眼。
“尿素是氨与二氧化碳在高压下反应生成,万事万物都是不同元素组成,那是不是意味着只要以后洛阳的科技水平到了,只要有一台机器,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捕捉元素来合成?”
“想法很好,说不定以后确实可以做到。”小白没有否认这种可能性。
“但是空气中的元素数量有限,稀有元素还是得要深矿开采,而且极其需要能在高温、高压甚至极寒状态下工作,所耗费的能力也很巨大。”
“那先生,”阿木斯继续问道,“如果我毕业留校,想做相关的研究试验,洛阳会同意吗?”
周围学生们震惊的目光看向这同学,心想还是他脸皮厚啊,这种薅学校羊毛的话都说得出来。
小白轻笑一声,回应道:“你们入学,洛阳是免除一切学费,包吃包住。但毕业后,三年内要在洛阳工作回馈。
如果你想留校工作,不论是做老师还是做研究,都得通过学校的考核制度,研究自己报项目,通过了就能做。只是这不是洛阳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每年拨款的经费有限,分配给你的电力额度也有限。”
来学校上课才一个多月,就已经对这里充满倾慕的其他学生们,闻言皆是大喜。
原来毕业了,不止会被分配去洛阳各个需要他们的地方工作三年,也可以自己主动找其他工作的,连学校都能留。
“先生!我是理工学院的闫妙华!”这次站起来的是学校里不多的女学生,建康来的,也是东晋考生为数不多能考上的。
“学校的电是水利、火力发电厂,将其他能源转化为电能。这些能源都有停止的时候。那市中心的神火广场上,您放下的火焰,这属于什么?”
“那个啊……”小白抬起手,指尖窜出一簇金红的火苗。
“不要看什么空气和燃烧物,我留下的‘火焰’的本质是?能量释放的过程性现象,它只是我释放能量的一种外在体现,火焰的形态也是让大家更好理解。”
一放出火,人就知道它可以产生热能,但得远离它,不然会被烧伤。
“我知道,你们很好奇,我和我释放的能量到底都是什么,努力学习吧,研究出来了,我会给你们的论文登报发表的。”
他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特殊,也没什么好隐藏的,科学发展的过程,解析他的存在,也是一个有趣的部分。
这样坦然自若的态度,让学生们的追捧之情更甚。
这些从天下各地而来的年轻人,看见了洛阳,见识到了这里的繁华、先进,就会不可避免地把洛阳与他们见过的地方进行对比。
而无法让他们逃避的,除了科技,就是制度。
洛阳废除了奴仆制度,把所有人从少数人的手里放了出来,并且对对所有人口一视同仁的教育,才能选拔出那些初始阶段的人才来建设洛阳。
能来到洛阳,并且努力学习,考进学校的,无不是各地的精英人才。
当他们发现洛阳比起其他地方,生活水平简直高了一个维度后,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思考、反思。
这样大的变化,毫无疑问,都是微生小白,洛阳的圣王,洛阳人的先生,所带来的。
越是学到了那些弥足珍贵的科学知识,就越是让他们能看得到洛阳与外面的巨大差距,知道微生小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因为知识,因为和平,因为他的传授科学之道的大公无私,或者因为他的无上力量,去崇拜他、尊敬他,都是那么的理所应当。
不止是他们,不少长安的匈奴人,已经是把微生小白看做神明了,天下也有的是地方百姓,把他当做惩恶扬善、治病救人的神明来供着拜。
有从蓟州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的学子忍不住问道:“先生,铁路修到凉州后,何时能修到蓟州呢?”
只要是坐过火车,去过长安的人,都知道长安和洛阳的区别,就只是他还有名义上的朝堂。
洛阳愿意,随时都能解散长安的朝堂,对外发个公告。长安也就是洛阳的了。
长安已经也有了一半洛阳的影子,未来凉州铁路通车之际,西北都会被洛阳治理的很好。
那其他地方呢?
这些在众多胡人势力盘踞地方考出来的学生,都在期待洛阳的火车通到自己家乡的那天。
看着他们期待的眼神,小白许下承诺。
“等到凉州与洛阳的铁路修好,洛阳人口超过五十万的时候,洛阳与蓟州的铁路项目就会开始。”
北方的学生们眼睛顷刻一亮。
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以后洛阳势力范围北上,意味着他们自己的家族也会失去土地、奴仆,过去仰仗的生存根基会被彻底颠覆。
但那不好吗?
看看洛阳普通百姓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再看看他们家乡又是什么样的生活?
就算他们都没同理心,无视了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贱民”,但在胡人的周围活的心惊胆战,生个病就会死人,这种生活他们自己和家人又过得能好到哪里去?
若是家里老人来了,他们年轻人自然可以在洛阳劳动,也能供养老人。
至少在洛阳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他们看来,用自己的劳动来生活,并不可耻。
这个话题,所有学生都能肆无忌惮说,就占比少量的东晋学生不可以。
其他北方学生,那要么是被胡人占领着,要么是洛阳的合作伙伴,就东晋比较尴尬。
以前在东晋的时候,这些学生享受着家里的安排,从没觉得东晋有哪里就不好了,可脱离东晋,才发现东晋的存在和南下的士族们,在洛阳眼里就是中原文明的污点。
平民出身的学生们厌恶自然是有原因的,但北方士族出身的同学们,也对南下的士族深感不耻。
大家虽然在学校这个环境里,不会把这些情绪表现出来,可只要停止学习了,私下里说起这些,没人看得起东晋。
在回答完了一波学生们的问题后,小白让他们好好学,明年就带他们去参观工厂。
学生们互相对视,随后爆发出强烈的欢呼声。
洛阳现在的一切,尤其是田间地头那些长满穗子的谷子,都离不开这些工厂。
其他地方,外人都能随意逛,连市政厅,都能进去一楼随便坐,唯独工厂,进出都要身份牌,连普通洛阳人都不能随意进出。
一想到他们会有这个参观工厂的机会,学生们就笑得合不拢嘴。
小白也笑了。
还是年轻的学生好,年轻气盛,脑子活泛,体力也好,不在乎什么苦不苦累不累,对新事物和新制度的接受程度也高。
下了这堂理科学生们的公开课,小白转入农学生的班级,带着他们去试验田。
这会儿的温度已经下来了,昼夜温差也大,合适种一些耐寒叶菜类、根茎类、豆类还有越冬小麦与油菜。
农学专业,洛阳本地学生更多一些,剩下的就都是凉州学生和北方学生们,且都是汉人。
他们今天情绪有些低落,小白一问,发现他们有些人在思考要不要兼学理科,感觉好像理科发展对洛阳贡献更大。
小白:“好想法。只要你们能保证毕业无忧,能在学校学到多少东西,那都是你们的本事。”
“你们的工作,是比理工科还要重要、伟大的事业。粮食是保证我们洛阳发展的基础,粮食多了,才能有多余的粮食去酿酒、做饲料,养出的动物提升全体洛阳百姓营养。”
“只有养活的人口够多,洛阳的工厂和建筑行业才能有人进去工作,我们现在的研究成果,都是未来给工业提供大量原材料……”
给学生做了一番心理疏导,为了不让他们太沉浸了想些有的没的,小白拉着大家去覆盖地膜。
全新的材料果然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也不想别的了,就想知道这个密闭性如此强的材料是什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