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空气仿佛被抽干。
顾延舟的脸色在苏沐晴和屏幕上那个名字的双重压力下,白得像一张纸。
他感觉自己不是来评审的,而是走进了别人布置好的刑场。
但他一生的骄傲,不允许他就此低头。
他强撑着站直身体,喉咙里挤出干涩的声音:“王校长,少拿教育部的名头来压我!学术评审,讲的是真凭实据!论文呢?五十篇论文,拿出来!”
这是他最后的武器,也是他认为对方绝对不可能拥有的东西。
王谦甚至没有看他。
他的目光转向身旁的钟振国,轻轻点了点头。
一个动作,没有一个字。
却仿佛是将军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钟振国会意,大步走到会议室前方的操作台。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通过麦克风,洪亮地传遍了整个死寂的空间。
“海城科技大学,本次学术成果汇报,现在开始。”
评审组的成员们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准备看对方拿出厚厚一沓打印纸。
然而,钟振国没有。
他只是操作电脑,将一个网页,投到了背后的巨幕上。
蓝白相间的页面,顶端是醒目的《Nature》标志。
“第一篇,《自然》主刊。”
钟振国的声音沉稳有力。
“论文标题,《一种基于龙鳞结构仿生的新型超高强度焊接技术微观机理研究》。”
“作者,我校机械学院,学生,李虎。”
“指导老师,林振华院长。”
他话音刚落,手指在键盘上敲击。
屏幕瞬间切换。
这次是红白配色的《Science》官网。
“第二篇,《科学》主刊。”
“论文标题,《‘神农一号’超级水稻的基因序列与表达分析》。”
“作者,我校农学院,学生,张兰。”
“指导老师,袁北山院长。”
屏幕再切。
《cell》。
“第三篇,《细胞》主刊……”
会议室里,除了钟振国沉稳的报幕声,再无其他声响。
评审组的成员们,脸上的嘲讽早已僵住。
他们瞪大了眼睛,像一群被施了定身术的木偶,死死盯着屏幕上那些他们奋斗一生都未必能发一篇的期刊名字,像幻灯片一样,一张张闪过。
“第十五篇,《物理评论快报》……”
“第二十篇,《美国化学会志》……”
一个老教授手里的钢笔,无声地从指间滑落,掉在地毯上。
他浑然不觉。
当钟振国念到第三十篇的时候,顾延舟的身体开始无法控制地颤抖。
冷汗,从他的额角渗出,划过他惨白的脸颊。
他感觉自己像是在被凌迟。
钟振国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刀,在他的尊严和认知上,割下一片血肉。
“第四十八篇……”
“第四十九篇……”
“第五十篇,《柳叶刀》……”
当“五十”这个数字被念出口时,顾延舟身体猛地一颤,像是被电流击中。
他“霍”地一下从椅子上弹起来,用尽全身力气,指着那巨大的屏幕,声音嘶哑地尖叫:
“不可能!这绝不可能!是假的!都是p的!你们联合起来骗人!”
他状若疯狂。
这是他最后的防线,理智的最后一道堤坝。
然而,王谦只用了一句话,就将其彻底冲垮。
王谦终于开口,他看着那个失态的夏华大学校长,声音平淡,却带着一种冰冷的质感。
“顾教授,坐下。”
“这才到哪儿。”
钟振国没有停。
他甚至没有看顾延舟一眼,继续用他那不带任何感情的语调,念了下去。
“第五十一篇,《德国应用化学》……”
“第五十二篇,《先进材料》……”
“第六十篇……”
“第七十篇……”
每一个数字,都像一记重锤,砸在顾延舟的胸口。
他的尖叫卡在喉咙里,脸色从惨白转为死灰。
“第七十二篇,《关于‘愚公一号’对沙漠土壤化改造的结构性报告》,《科学》子刊。”
念完最后一篇,钟振国合上了手里的虚拟名单。
他转向台下那群已经彻底石化的评审组成员,微微鞠了一躬。
“汇报完毕。”
“本次共发表七十二篇,其中三十一篇被《自然》、《科学》、《细胞》三大主刊收录。剩余四十一篇,也均为各领域顶尖子刊。”
“不知这些,是否满足评审组的要求?”
“噗通”一声。
顾延舟双腿一软,整个人瘫倒在椅子上。
他的领带歪了,头发乱了,眼神空洞无神,嘴里反复喃喃着同一句话。
“疯了……都疯了……全世界都疯了……”
就在这时,屏幕上那个闪烁已久的视频通话请求,被王谦接通了。
一个不怒自威的国字脸,出现在屏幕上。
正是教育部最高领导,陈部长!
陈部长严肃的脸上,此刻却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
他没有看顾延舟,甚至没有看会议室里的任何人,目光直直地锁定着王谦。
“王校长!我已经看到了!不,是全世界都看到了!”
“我代表教育部,也代表国家,正式通知你,立刻带着你的核心团队来京城一趟!国家需要你们!”
一锤定音!
顾延舟听到这话,浑身剧烈一颤。
然而,这还不是结束。
陈部长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屏幕,扫过顾延舟那张毫无血色的脸。
“至于某些固步自封、打压创新、以手中权力谋取私利的所谓‘专家’……”
他的声音冷了下来。
“教育部纪检委会立刻成立调查组,进驻相关单位,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这句话,成了压垮顾延舟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只觉得眼前一黑,喉咙里发出一声嗬嗬的怪响,脑袋一歪。
直接晕死过去。
王谦缓缓站起身,没有再看那片狼藉。
他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下方校园里,那些奔跑着、欢笑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