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凌皓沉迷于“钻天道空子”这项高风险高回报的宏大研究时,“灵青盟”的筹建工作也在稳步推进。资产评估接近尾声,行业标准开始试行,合并协议草案在凌皓“股份制”框架下日趋完善。
然而,凌皓敏锐地意识到一个潜在的问题:新的联盟架构,无论是股份制决策,还是标准化生产,亦或是未来可能更加复杂的法规体系,其高效运转的核心,并不仅仅依赖于制度本身,更依赖于执行制度的人。
如果联盟的弟子,尤其是未来可能担任管理、执法、仲裁职务的弟子,依旧保持着旧有的“拳头即真理”、“人情大于规矩”的思维模式,那么再完美的制度,也只会是一纸空文,甚至可能在执行中被扭曲,产生更大的不公。
“普法教育,任重道远。”凌皓看着手中那份厚厚的《灵青盟暂行管理条例(草案)》,感叹道,“不仅要让弟子们‘知道’规矩,更要让他们‘理解’规矩背后的法理,学会用‘逻辑’和‘证据’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他想起了前世大学里的“模拟法庭”(moot court)。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法律实践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法庭的审判过程,锻炼学生的法律思维、辩论技巧和程序意识。
“或许,可以在联盟内,推广‘模拟法庭’?”一个念头在凌皓脑中成型。
说干就干。他立刻召集了“法律援助中心”的核心成员以及部分对“法理”感兴趣的弟子,宣布成立“灵青盟(筹)第一届模拟法庭组委会”,由他亲自担任总指导。
选址就在“法援中心”旁边,清理出了一间宽敞的库房。凌皓亲自设计图纸,指挥弟子们改造。
几天后,一个像模像样的“模拟法庭”落成了!
正前方是高起的“审判席”,摆放着三张宽大的座椅(未来对应法官或仲裁员)。
审判席下方左侧是“原告席”,右侧是“被告席”。
中间是“证人席”。
后方则是“旁听席”,整齐地摆放着数十个蒲团。
墙壁上,还悬挂着凌皓亲笔书写的标语:“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逻辑至上,证据为王”。
整个法庭庄重、简洁,充满了仪式感,让进入其中的弟子不由自主地收敛了散漫,变得严肃起来。
场地有了,接下来是案例和规则。
凌皓没有选择那些高深复杂的合并条款纠纷,而是从“法援中心”处理过的真实案例中,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争议性,又相对简单的民间纠纷进行改编。
例如:
· 案例一:“灵宠伤人案”(改编自闪电貂事件):弟子A的灵宠在执行非任务状态下,意外抓伤了弟子b。b要求A赔偿巨额医药费和精神损失费。A认为b有挑衅行为,且灵宠并非故意,只愿承担部分医疗费。
· 案例二:“组队探险收益分配纠纷”(类似秘境经历):甲乙丙三人组队探险,约定收益平分。甲负责正面战斗,乙负责侦查陷阱,丙负责后勤治疗。最终收获一件价值最高的法器。甲认为他出力最多,应多分;乙丙认为缺一不可,应平分。
· 案例三:“丹药买卖质量纠纷”(王五案的升级版):弟子c从弟子d处购买一瓶丹药,服用后效果不佳,怀疑是劣质品,要求退货赔款。d声称丹药没问题,是c体质不适或服用方法不当。
凌皓为每个案例都编写了详细的“案情说明”,并提供了《灵青盟弟子行为规范(试行)》、《契约通则(草案)》等作为“法律依据”。
然后,他将报名的弟子分成若干小组,轮流扮演“原告”、“被告”、“代理人”、“证人”、“审判员”等角色。他自己则担任“审判长”和最终点评人。
第一届模拟法庭,在众多弟子好奇与期待的目光中,正式“开庭”!
审理的是“灵宠伤人案”。
扮演“原告b”的弟子,情绪激动,声泪俱下地控诉灵宠的凶残和自己身心的创伤,要求严惩被告A并巨额赔偿。
扮演“被告A”的弟子则极力辩解,强调b的挑衅和灵宠的无心之失,认为原告夸大其词。
双方聘请的“代理人”(由口才较好的弟子扮演)则开始引经据典。
原告代理人:“根据《灵宠管理条例》第三条,灵宠主人应对其灵宠的行为负责!无论是否故意,造成损害,就应赔偿!且b师弟伤势确凿,精神受损,索赔合情合理!”
被告代理人:“条例同样规定,若受害方存在重大过错,可减轻主人责任!b师弟当时确有投石挑衅行为,证据在此(提交了一块留影石碎片,画面模糊)!且‘精神损失’虚无缥缈,如何量化?岂能漫天要价!”
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几乎又要回到“比谁声音大”的老路。
端坐审判席的“审判员”们(由几位性格沉稳的弟子扮演)则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判断。
就在这时,凌皓(作为审判长)敲了敲他特制的“惊堂木”(一块注入灵力的醒神木),沉声道:“肃静!法庭之上,争吵无用。请双方代理人围绕核心争议点:一、原告是否存在重大过错?二、损失如何量化?出示证据,进行逻辑陈述。审判员需依据证据和法理进行事实认定和责任划分,而非听信一方之言。”
他的话如同清泉,让混乱的场面为之一静。
原告代理人冷静下来,开始详细展示医疗记录、目击证人(模拟的)证言,并试图引用《侵权责任篇(凌皓编纂中)》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初步原则来论证损失。
被告代理人则重点攻击对方“挑衅”证据的模糊性,并质疑“精神损失”赔偿缺乏标准依据。
审判员们开始学着凌皓的样子,要求双方对证据进行质证,追问细节,并尝试运用《条例》和基本法理进行推理。
最终,经过合议,审判席做出了“判决”:认定原告存在一定过错,减轻被告30%责任;被告需承担70%的医疗费用;关于精神损失,因缺乏明确标准和充分证据,不予支持,但被告需公开道歉。
判决并非皆大欢喜,但双方在经历了完整的举证、质证、辩论过程后,都感觉这个结果比单纯吵架或靠长老权威压服,更能让人接受。
凌皓进行了精彩点评,指出了双方代理人在逻辑链条、证据运用上的不足之处,表扬了审判员们后期的进步,并重点讲解了“过错相抵”、“损害填平”等法理原则。
第一次模拟法庭,在弟子们意犹未尽的讨论声中结束。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参与其中的弟子,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规则”和“逻辑”的力量。那些扮演审判员的弟子,更是体会到了居中裁判、明辨是非的责任与难度。
很快,模拟法庭成为了“灵青盟(筹)”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弟子们为了在法庭上有更好的表现,开始主动去研读凌皓编写的那些“法规草案”,去学习如何收集证据、如何构建逻辑链条、如何进行有效辩论。
甚至衍生出了“诉状写作技巧”、“交叉询问的艺术”、“法律检索方法”等“选修课”,由凌皓或表现优异的弟子进行分享。
一股学习规则、崇尚逻辑的风气,开始在弟子中间悄然形成。
许多弟子发现,掌握了这种“讲道理”的能力后,不仅在模拟法庭上,在日常的修炼、任务、甚至与人交往中,都变得更加条理清晰,不易被人蒙蔽。
凌皓看着这一切,深感欣慰。他知道,这才是“法治”的根基——拥有法治思维的公民。
他甚至在考虑,未来在“灵青盟”的弟子晋升考核中,加入“模拟法庭实践”或“逻辑思维测试”的环节。
这一日,模拟法庭审理了一个复杂的“功法传承争议案”后,一位原本对凌皓这套“虚的”东西不屑一顾的体修弟子,挠着头对同伴感叹:
“以前总觉得凌皓师兄整天搞这些条条框框,是浪费时间。现在才发现,这‘讲道理’…真他娘的难!但也真他娘的有用!至少,以后跟人吵架,我知道该怎么把他绕进去了!”
他的同伴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听着这些质朴的反馈,凌皓笑了。
他知道,他播下的种子,正在这片修仙的土壤里,顽强地生根发芽。
逻辑的思维,规则的习惯,将如同春雨润物,悄然改变着这个世界的未来。
而这一切,都源于这间简陋却意义非凡的——
模拟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