蔼ǎi,通“霭”。云气。陆机《挽歌诗》之二:“悲风徽行轨,倾云结流蔼。”(徽:止。轨:指车。)
陆机的《挽歌诗》是魏晋时期文学中的一组独特诗篇,它直面死亡,在哀伤中升华出对生命的哲思。下面是关于这组诗的详细解读。
《挽歌诗三首》
其一
卜择考休贞,嘉命咸在兹。
夙驾警徒御,结辔顿重基。
龙?被广柳,前驱矫轻旗。
殡宫何嘈嘈,哀响沸中闱。
中闱且勿讙,听我薤露诗。
死生各异伦,祖载当有时。
舍爵两楹位,启殡进灵轜。
饮饯觞莫举,出宿归无期。
帷衽旷遗影,栋宇与子辞。
周亲咸奔凑,友朋自远来。
翼翼飞轻轩,骎骎策素骐。
按辔遵长薄,送子长夜台。
呼子子不闻,泣子子不知。
叹息重榇侧,念我畴昔时。
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
殉没身易亡,救子非所能。
含言言哽咽,挥涕涕流离。
其二
重阜何崔嵬,玄庐窜其间。
磅礴立四极,穹隆放苍天。
侧听阴沟涌,卧观天井悬。
圹宵何寥廓,大暮安可晨。
人往有返岁,我行无归年。
昔居四民宅,今托万鬼邻。
昔为七尺躯,今成灰与尘。
金玉素所佩,鸿毛今不振。
丰肌飨蝼蚁,妍姿永夷泯。
寿堂延魑魅,虚无自相宾。
蝼蚁尔何怨,魑魅我何亲。
拊心痛荼毒,永叹莫为陈。
其三
流离亲友思,惆怅神不泰。
素骖伫轜轩,玄驷骛飞盖。
哀鸣兴殡宫,回迟悲野外。
魂舆寂无响,但见冠与带。
备物象平生,长旌谁为旆。
悲风徽行轨,倾云结流霭。
振策指灵丘,驾言从此逝。
《挽歌诗三首》全文注释及翻译
第一首:出殡之哀
此诗细致描绘了从启殡到送葬的完整仪式,渲染出生死相隔的巨大悲痛。
原文 注释 翻译
卜择考休贞,嘉命咸在兹。 卜择:通过占卜选择墓地。 考休贞:卜问吉兆。 通过占卜选择了吉祥的墓地,美好的指令都已在此定下。
夙驾警徒御,结辔顿重基。 夙驾:清晨驾车出行。 徒御:驾车的仆役。 清晨驾车出发,警示仆从,握住缰绳停在山岗之上。
龙?被广柳,前驱矫轻旗。 龙?(huāng):绘有龙纹的棺罩。 广柳:柳木制成的丧车。 绘龙的棺罩覆盖在柳车上,前导的人举着轻扬的旌旗。
殡宫何嘈嘈,哀响沸中闱。 殡宫:停柩之所。 中闱:内室,指殡宫内部。 殡宫内为何如此喧闹,哀痛之声在内室沸腾。
中闱且勿讙,听我薤露诗。 薤(xiè)露诗:古代挽歌名,寓意生命如薤上露水易逝。 内室之中请暂且不要喧哗,听我吟唱一曲《薤露》挽歌。
死生各异伦,祖载当有时。 祖载:将棺柩装入丧车前的祭奠仪式。 死者与生者已不同路,但将灵柩载入丧车自有其时辰。
舍爵两楹位,启殡进灵轜。 两楹:殿堂中间,指举行祭奠之处。 灵轜(ér):灵车。 在厅堂两楹间放下祭奠的酒爵,启动灵柩,推进灵车。
饮饯觞莫举,出宿归无期。 饮饯:古时出殡前的饮酒送别仪式。 饮饯别酒时无人举杯,此番出门住宿再无归期。
帷衽旷遗影,栋宇与子辞。 帷衽:帷帐和床席。 帷帐和床席空留你的身影,我在这屋宇下与你永别。
周亲咸奔凑,友朋自远来。 周亲:至亲。 至亲们都奔走聚集而来,朋友们也从远方赶到。
翼翼飞轻轩,骎骎策素骐。 翼翼:行列整齐貌。 骎骎(qin):马速行貌。 素骐:白色的马。 轻便的丧车整齐前行,白色的马儿被策动飞奔。
按辔遵长薄,送子长夜台。 长薄:长长的草木丛生处。 长夜台:指墓穴。 握着缰绳沿着长长的草丛,将你送往那长夜漫漫的墓台。
呼子子不闻,泣子子不知。 - 我呼唤你,你听不见;我为你哭泣,你也不知。
叹息重榇侧,念我畴昔时。 重榇(chèn):厚重的棺木。 畴昔:往昔。 我在你的棺木旁声声叹息,追念着我们往昔的时光。
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 三秋:三年。 三年的时光尚且能够追回,而万世的永别怎堪想象。
殉没身易亡,救子非所能。 殉没:死亡。 追随你而死固然容易,但将你救回却非我所能。
含言言哽咽,挥涕涕流离。 流离:泪水纵横貌。 心中万语千言化作哽咽,挥洒的泪水流淌不止。
第二首:墓穴之思
此诗想象亡者在地下世界的境况,以强烈的今昔对比,抒发对生命易逝和肉体消亡的深沉感慨。
原文 注释 翻译
重阜何崔嵬,玄庐窜其间。 重阜:高耸的土山,指坟墓。 玄庐:墓穴的别称。 高耸的坟丘是何等巍峨,幽暗的墓穴深藏其间。
磅礴立四极,穹隆放苍天。 磅礴:气势盛大貌。 四极:四方极远之处。 墓穴内空间广大仿佛支撑四极,穹顶高耸仿佛容纳着苍天。
侧听阴沟涌,卧观天井悬。 阴沟:地下的水流。 天井:指墓穴顶部。 侧耳听见地下暗流涌动,躺卧观看墓穴项壁悬空。
圹宵何寥廓,大暮安可晨。 圹宵:墓穴中的夜晚。 大暮:长夜,喻死亡。 墓中的长夜多么空旷寂寥,这漫长的黑夜怎会再现晨光。
人往有返岁,我行无归年。 返岁:指草木每年春天复苏。 草木凋零尚有回归之岁,我这一去却再无归年。
昔居四民宅,今托万鬼邻。 四民:士、农、工、商。 往日居住在生人的宅院,如今托身于万鬼为邻。
昔为七尺躯,今成灰与尘。 - 往昔是堂堂七尺之躯,今日化作了灰烬与尘埃。
金玉素所佩,鸿毛今不振。 不振:不能飘举。 生前佩戴的金玉依旧在,却轻于鸿毛无法再举动。
丰肌飨蝼蚁,妍姿永夷泯。 飨(xiǎng):供蝼蚁食用。 夷泯:毁灭消失。 丰润的肌体去喂食蝼蚁,美好的姿容永远湮灭。
寿堂延螭魅,虚无自相宾。 寿堂:墓穴。 螭魅(chi mèi):传说中山林里的鬼怪。 在墓穴中招待着山野鬼怪,在虚无之境中自成宾主。
蝼蚁尔何怨,螭魅我何亲。 - 蝼蚁啊,我与你们有何仇怨?鬼怪啊,我与你们又有何亲?
拊心痛荼毒,永叹莫为陈。 拊(fu)心:捶胸。 荼毒:极度的痛苦。 捶击胸膛痛彻心扉,这长久的哀叹又能向谁诉说。
第三首:送别之殇
此诗描绘送葬队伍的凄凉场景和亲友的哀思,最终以魂归丘冢作结,意境苍茫。
原文 注释 翻译
流离亲友思,惆怅神不泰。 流离:形容亲友哀思纷乱。 泰:安宁。 亲友们的思绪纷乱哀伤,心中惆怅精神不宁。
素骖伫轜轩,玄驷骛飞盖。 素骖:驾车的白马,用于丧事。 轜(ér)轩:灵车。 玄驷:四匹黑马。 飞盖:高耸的车篷,代指车。 白色的丧马停在灵车旁,黑色的驷马驾着飞盖疾行。
哀鸣兴殡宫,回迟悲野外。 回迟:徘徊不前。 哀哭声从殡宫响起,送葬队伍在野外徘徊,悲恸不已。
魂舆寂无响,但见冠与带。 魂舆:载魂之车,亦指放置衣冠等物的灵车。 载魂的车舆寂静无声,只见亡者生前的衣冠放置在灵车上。
备物象平生,长旌谁为旆。 备物:指陪葬的器物。 旆(pèi):旌旗的飘带。 陪葬的物品仿照平生所用,长长的旌旗却无人为其执绋。
悲风徽行轨,倾云结流霭。 徽:绳索,此指车道轨迹。 流霭:流动的云气。 悲风沿着送葬的车道吹过,低垂的云朵凝结成流动的暮霭。
振策指灵丘,驾言从此逝。 振策:挥动马鞭。 灵丘:指墓冢。 驾言:驾着马车。言,语助词。 挥动马鞭指向那最终的墓丘,驾着车从此一去不返。
创作背景
陆机创作《挽歌诗》与他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个人身世与时代创伤:陆机出身东吴名门,祖父陆逊、父亲陆抗皆是三国名臣。吴国灭亡后,他被迫入仕西晋。西晋后期,皇室内部“八王之乱”爆发,政治动荡。陆机最终在此乱局中被诬陷杀害,并遭夷三族。这种国破家亡、自身亦不得善终的惨痛经历,必然使他对生命之脆弱、命运之无常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
文学传统与生命意识的觉醒:汉代以来,挽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到了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的生命时常受到威胁,这促使了整个时代对生命意义进行深刻反思,死亡成为文学中常见的主题。陆机的《挽歌诗》正是在这样的文学氛围中产生的。他并非简单地摹仿前人,而是进行了创新,创作了包括《庶人挽歌辞》、《王侯挽歌辞》等在内的系列挽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展现出他对死亡这一命题的多维度思考。
现实意义
陆机的《挽歌诗》虽创作于千年前,但其对生命的沉思至今仍能引发我们的共鸣:
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诗中“昔为七尺躯,今成灰与尘”等句,以强烈的对比警示我们生命的有限和肉体的脆弱。这促使我们思考,在必然的终结面前,如何让有限的生命过得更有价值、更充实。
对物质与精神的反思:“金玉素所佩,鸿毛今不振”表明,生前珍爱的金玉在死亡面前已轻如鸿毛。这启示我们,不应过度执着于外在的物质积累,而应更注重精神的富足与灵魂的滋养。
直面死亡的勇气与豁达:诗歌直接描绘了死亡后的景象,如“丰肌飨蝼蚁,妍姿永夷泯”,这并非为了恐吓,而是引导我们正视死亡这一自然过程。理解并接纳死亡的必然,反而能让我们更珍惜当下,活得更加清醒和豁达。
作者陆机生平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显赫家世:他出身于江东士族巨头吴郡陆氏,祖父陆逊是东吴丞相,父亲陆抗是东吴大司马,均为三国时期声名显赫的人物。
吴亡入洛: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年仅二十岁的陆机与弟陆云退居故里,闭门勤学。约十年后,兄弟二人前往西晋都城洛阳。凭借出色的才华,他们的文名震动京师,人称“二陆”,亦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文学成就:陆机是西晋太康年间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之一,被尊为“太康之英”。他的诗风“才高词赡,举体华美”,注重辞藻与对仗。除了诗歌,他所着的《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影响深远。此外,他的书法作品《平复帖》是现存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悲剧结局:在政治上,陆机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着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然而,他最终卷入了西晋皇族内斗“八王之乱”中,遭人谗害,兵败后被夷三族,终年四十三岁。其显赫的出身与悲剧的结局,常令后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