卬áng,高,升高。司马相如《长门赋》:“意慷慨而自卬。”
我们一起来赏析司马相如《长门赋》中这句情感浓烈的“意慷慨而自卬”。这句话描绘的是一位失宠皇后内心世界的风暴与尊严。
一、原文、注释及翻译
1. 原文与语境
《长门赋》以第一人称“妾”(陈皇后阿娇)的口吻,抒写其幽居长门宫的哀怨。在赋中,她经历了日复一日的等待、徘徊、失望与绝望后,情感积蓄到顶点,终于爆发:
“ 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
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愆殃。
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
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茝香。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
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
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
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
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
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
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
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需要指出的是,“意慷慨而自卬”一句,在现存《昭明文选》版本的《长门赋》正文中并未直接出现,但它被广泛认为是概括陈皇后在赋中某一精神状态的精炼之语,或存在于其他版本中。 它精准地捕捉了女主人公从低沉哀怨转向一种激昂不甘的情绪转折。
2. 关键词注释
· 慷慨:情绪激昂,内心充满悲愤、不平之气。
· 自卬:
· 卬:通“昂”,本指抬起,这里是自我激励、振奋的意思。
· 自卬:使自己振奋起来。这个词极其生动,描绘了一种从内部迸发的力量,试图对抗外在的压抑。
3. 现代汉语翻译
“(我)内心悲愤难平,情绪激昂,努力使自己振作起来。”
二、故事背景与寓意
1. 故事背景:“千金买赋”的传奇
汉武帝刘彻幼时曾许愿“金屋藏娇”,娶其表妹陈阿娇为后。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阿娇因无子且性情骄纵而失宠,被贬至偏僻的长门宫。为了挽回武帝的心,她不惜以重金聘请当时最负盛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请他作一篇赋,描绘自己在长门宫的孤寂与思念。司马相如挥笔而就《长门赋》,据说武帝读后深受感动,陈皇后虽未重获旧日恩宠,但此赋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宫怨”题材的奠基之作。
2. 寓意解读
“意慷慨而自卬”在一个以悲怨为基调的赋文中,如同一道刺破夜空的闪电,其寓意深刻:
· 从哀怨到抗争的转折点:整篇赋文大部分篇幅都在渲染无尽的等待、孤独和悲伤。而“自卬”的出现,标志着女主人公的情感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流淌,她试图从内部寻求力量,进行自我拯救。这是一种精神的昂首,是尊严的体现。
· 尊严的最终防线:即使在最失意、最卑微的境地里,人依然保有最后的选择权——即选择以何种姿态面对苦难。“自卬”就是一种选择,她不甘心被哀怨彻底吞噬,试图挺直脊梁,哪怕只是在精神层面。这与司马迁的“卬首伸眉”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压迫下维护人格尊严的努力。
· 希望的微光与破灭:这种“自卬”是短暂的、是内心挣扎的产物。它往往紧随其后的是更深的失落(如赋中“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正因其短暂和艰难,更凸显了主人公处境的悲剧性——每一次自我振奋,都反衬出现实的无情。
三、结合现实论述
“意慷慨而自卬”所描绘的心理状态,超越了千年的时空,精准地击中了现代人在逆境中共同的灵魂挣扎与超越。
1. 现代人的“精神内耗”与“自我救赎”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人们常常陷入各种形式的“长门宫”:
· 职场中的“失宠”:遭遇瓶颈、被边缘化、项目失败。
· 人际关系中的“冷遇”:友情淡漠、亲情疏离、情感破裂。
· 自我期许的“落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此时,我们极易陷入“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的漫长精神内耗中。而“意慷慨而自卬”正是一剂良药。它告诉我们,拯救的力量首先源于内心。它不是指望外部环境突然改变(如等待皇帝回心转意),而是:
· 在职场受挫后, 不是一味沉溺于抱怨,而是“自卬”起来学习新技能,规划新方向。
· 在情感失落时, 不是彻底否定自我,而是“自卬”起来重建生活,培养兴趣爱好,珍爱自己。
2. “受害者心态”与“主动者心态”的抉择
“自卬”的本质,是从“受害者心态” (“我是被辜负、被抛弃的”)向 “主动者心态” (“我依然可以掌控我的情绪和反应”)的转变。
· 陈皇后的超越:当她写下“意慷慨而自卬”时,她至少在精神层面暂时摆脱了纯粹的怨妇形象,成为了一个试图主宰自己命运的悲剧英雄。她的行为本身(千金买赋)就是一种“自卬”的实践。
· 现代启示:在遇到不公或挫折时,是沉溺于“为什么是我”的愤懑,还是选择“现在我能做什么”的积极?这种心态的转换,是走出困境的关键第一步。
3. 在逆境中守护尊严与创造力
陈阿娇的“自卬”,最终催生了一篇流传千古的文学经典。这揭示了逆境的一种升华之道:
· 将痛苦转化为创造:个人的不幸,若能通过艺术、文学或其他形式的创造表达出来,便实现了对痛苦的超越。正如司马迁发愤着《史记》,“自卬”可以成为创造的强大动力。
· 守护内心的不可侵犯:无论外在境遇如何,内心保持“慷慨自卬”的姿态,就意味着尊严的堡垒未曾陷落。这在今天,体现为在网络暴力、社会压力面前,依然能坚守原则和内心的光明。
结论:
“意慷慨而自卬”,是一声来自历史深处的、充满力量的呼喊。它不属于胜利者,而属于那些身处困境却依然选择奋起的灵魂。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在顺境中的高歌猛进,而是在逆境中,当所有人都以为你已倒下时,你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那一份 “自卬” 的勇气。
这份勇气,足以让一个人在精神的寒冬里,为自己升起一轮太阳。这不仅是陈阿娇的救赎,也是每一个在人生“长门宫”中徘徊的现代人,所能拥有的最宝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