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弥漫着草木灰和草药混合的独特气味。林夕戴着口罩,将白鹰爷爷提供的淡黄色粉末小心称重,分成若干份放入不同的培养皿中。她的白大褂上沾满了各种颜色的斑点,额前的碎发被汗水粘在脸颊上,但她浑然不觉。
第七组对比实验,她对着录音设备说道,传统配方c3加入量为0.5%,培养时间48小时,观察褐斑病菌落抑制情况。
窗外,雷声隆隆,暴雨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天。实验室的灯光忽明忽暗,似乎随时可能熄灭。林夕抬头看了眼窗外黑压压的天空,加快了手中的动作。
门被推开,羊羽抱着一摞文件走进来,西装外套已经被雨水打湿大半。他看了一眼林夕面前排列整齐的培养皿,轻声问:有进展吗?
林夕摘下一只手套,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白鹰爷爷的配方确实有效,但效果不稳定。我在尝试找出最佳配比和施用方式。
羊羽放下文件,走到她身边,仔细观察那些培养皿。其中几个确实显示出明显的抑菌圈,但程度各不相同。
欧盟回复了吗?林夕问道,眼睛仍盯着显微镜。
羊羽的声音有些沙哑:克洛伊要求我们提供完整的科学验证数据和至少三个独立实验室的重复实验结果。否则他们不会考虑将传统方法纳入合作框架。
林夕猛地抬起头:这至少需要两个月!而且独立实验室的费用...
我知道,羊羽打断她,所以我联系了农大的老朋友,他们愿意提供设备和人员支持,费用可以后期结算。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灯光闪烁了几下,突然全部熄灭。黑暗瞬间吞噬了整个房间,只有林夕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图表还散发着微弱的蓝光。
变电站又出问题了,林夕叹了口气,这周第三次了。
一道闪电划过天空,照亮了羊羽疲惫却坚毅的侧脸。他掏出手机打开手电筒功能:我去看看备用发电机。
别费劲了,林夕从抽屉里拿出几根蜡烛,周天成的人肯定又动了手脚。自从黎芳带走技术团队后,我们的设备就三天两头出问题。
蜡烛微弱的光芒在黑暗中摇曳,给实验室蒙上一层温暖的光晕。林夕继续借着烛光记录数据,羊羽则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翻看那些文件。
这是什么?林夕注意到他带来的文件中有一份装订精美的册子。
羊羽递给她:绿野生态的产品手册。他们下周就要上市销售了,完全复制我们的模式,只是价格低20%。
林夕快速翻阅着,眉头越皱越紧:连宣传语都一模一样!自然的馈赠,科技的呵护——这不是我们去年定的slogan吗?
不止如此,羊羽的声音冷静得可怕,他们拿到了我们的客户名单,正在逐个联系,承诺同样的产品、更低的价格。
雨点敲打着窗户,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玻璃上抓挠。林夕突然合上册子: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羊羽抬起头,烛光在他深邃的眼睛里跳动:你有什么想法?
白鹰爷爷的配方不仅仅是解决褐斑病那么简单,林夕的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它是一种完整的生态理念——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却不破坏自然。如果能把这种理念注入我们的品牌核心...
形成与完全不同的价值主张,羊羽接上她的话,眼睛亮了起来,他们抄袭得了产品,抄袭不了灵魂。
一道闪电照亮了整个实验室,在那一瞬间,两人四目相对,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熟悉的火花——那是三年前他们站在落雁河荒滩上时,曾经燃烧过的梦想与决心。
烛光下,林夕的脸微微发烫。她转身假装整理培养皿,掩饰自己的慌乱:我去看看白鹰爷爷的新一批样品送到了没有。
她匆匆走向储藏室,却在门口绊了一下。羊羽眼疾手快地扶住她的手臂,两人在黑暗中靠得极近,呼吸交错。
小心。羊羽的声音近在耳畔。
林夕闻到他身上淡淡的雨水气息混合着熟悉的薄荷须后水味道。她的心跳突然加速,慌忙站稳:谢谢。
储藏室里堆满了白鹰爷爷送来的各种草药和原料。林夕找到最新送达的包裹,打开后发现除了预期的材料外,还有一个小木盒,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几十个小纸包,每个上面都用工整的字迹标注着成分和比例。
这是...林夕翻开随盒附上的一封信,上面是白鹰爷爷颤抖却有力的笔迹:
丫头,这些是我这些年攒下的老方子,有治病的,有防虫的,还有增加桑叶产量的。我老了,这些宝贝不能带进棺材里。你比那些穿白大褂的懂,知道怎么用好它们。
林夕的眼眶瞬间湿润了。她小心地捧着木盒回到实验室,像捧着无价之宝。
羊羽看到盒子里那些发黄的纸包和密密麻麻的笔记,不禁肃然起敬:这简直是座金矿。
比金矿更珍贵,林夕轻声说,这是一辈子的智慧结晶。
灯光突然亮了起来,实验室重新被刺眼的白光填满。两人下意识地眯起眼,像从一场梦中惊醒。
我们得抓紧时间,羊羽站起身,恢复了雷厉风行的样子,明天我就联系专利律师,为这些传统配方申请保护。同时准备新闻发布会,公开的剽窃行为。
林夕点点头,已经开始将白鹰的配方分类:我来负责验证这些配方的科学性和稳定性。如果一切顺利,一周内就能拿出初步数据。
接下来的日子像按了快进键。林夕几乎住在了实验室,将白鹰爷爷的传统配方逐一验证、改良;羊羽带着团队则奔走于律师、媒体和政府机构之间,构筑法律和舆论防线;而白鹰爷爷也被接到园区,亲自指导工作人员制作第一批传统防病制剂。
第七天清晨,林夕趴在实验台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一份刚出炉的检测报告。羊羽轻手轻脚地走进来,看到报告上醒目的结论:传统配方t7对桑树褐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2.3%,且无任何化学残留。
他轻轻将外套披在林夕肩上,却意外碰掉了她放在一旁的背包。几件小物件滚落出来——一枚印着桑叶图案的书签(是他去年从杭州给她带的礼物)、一个精致的笔记本(项目一周年时他送的)、还有一张被小心塑封的照片(他们在第一棵桑树下的合影)。
羊羽蹲下身,一件件捡起这些物品,胸口涌动着难以名状的情绪。他不知道林夕一直随身携带着这些记忆的碎片,就像他珍藏着那些关于她的笔记一样。
证实了?林夕突然醒来,看到羊羽手中的报告,立刻清醒过来。
羊羽点点头,将报告还给她,却没有提及那些掉出来的物品:不只是褐斑病,白鹰爷爷的防虫配方也通过了初步测试,效果惊人。
林夕的眼睛亮了起来: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摆脱化学农药了!欧盟标准也不再是问题!
不仅如此,羊羽的声音因兴奋而提高,我查了资料,这些传统方法衍生出的产品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是无论如何也抄袭不了的!
两人相视而笑,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然而,喜悦还没持续多久,克洛伊的突然造访就给所有人泼了一盆冷水。会议室里,这位欧盟代表翻看着林夕精心准备的数据报告,眉头越皱越紧。
这不够科学,她最终放下文件,语气坚决,没有双盲实验,没有大规模田间试验,仅凭几组实验室数据和所谓的百年经验,我们无法向欧盟委员会推荐这种非标准化方法。
林夕握紧了拳头:克洛伊,这些方法在中国已经使用了几个世纪!白鹰爷爷的家族八代人都在用同样的方式种植桑树,这难道不比今年的实验室数据更有说服力吗?
在科学领域,传统经验不能替代严谨验证。克洛伊毫不退让。
羊羽插话道:我们正在安排更大规模的试验,但需要时间。欧盟能否考虑先给予临时认证?
克洛伊摇摇头:很遗憾,规则就是规则。她顿了顿,不过...如果你们愿意将核心技术专利授权给欧盟认可的机构共同开发,或许可以加速审批流程。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林夕和羊羽交换了一个眼神——这条件听起来与黎芳当初接受的如出一辙。
谢谢你的建议,羊羽最终平静地说,但有些东西是不能交易的。
克洛伊离开后,团队陷入了短暂的消沉。然而第二天,转机却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了。白鹰爷爷在园区闲逛时,被一位来采访的农业杂志记者认出。这位记者恰好是传统农业保护主义者,对白鹰爷爷的古老方法大为惊叹,当即决定做专题报道。
报道发表后,迅速在环保圈引发热议。古法新生——传统智慧解决现代生态危机的标题在社交媒体上疯传。三天内,先后有七家国际环保组织联系百里画廊,表示愿意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验证这些传统方法的科学性。
更令人意外的是,比利时合作方在看到报道后主动发来邮件,表示愿意暂缓终止合作,并派专家团队来华实地考察。
看来有些价值是全球共通的,林夕看着电脑屏幕上雪花般飞来的合作邀请,轻声说道。
羊羽站在她身后,双手搭在她肩上:我们做到了,小夕。找到了那条既不放弃原则又能继续前行的路。
就在这时,办公室门被猛地推开,技术部的小张脸色惨白地冲进来:不好了!园区东区的桑树突然大面积枯萎!初步判断可能是某种病毒,正在快速蔓延!
林夕和羊羽同时站起身,震惊地对视一眼。东区正是他们应用第一批传统配方的地方。
暴雨再次降临,敲打着窗户,仿佛三年前那个改变一切的夜晚重现。但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孤军奋战。
召集所有团队,羊羽的声音沉稳有力,同时联系白鹰爷爷。是时候检验我们真正的实力了。
林夕已经拿起工具箱和雨衣:我去现场取样。如果是人为的,一定会留下痕迹。
风雨中,两人的身影再次并肩走向危机的最前线。这一次,他们手中不仅握着科学的武器,还多了传承百年的智慧与整个团队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