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1 集 朝堂之上?秦云不卑不亢
乾清宫的铜铃在风里轻响,秦云跪在丹墀下,额头的冷汗顺着鬓角往下滑,浸透了藏在官服里的棉布内衬。他穿着临时借来的青色儒衫 —— 按规矩,布衣面圣需着素色礼服,可他连日赶路没带正装,还是京城内侍临时找裁缝赶制的,针脚还带着新布的硬挺。
阶上龙椅里,雍帝的目光像覆着薄冰的刀锋,扫过他手里捧着的木盒 —— 里面是荷斯坦奶牛犊的幼崽(用棉布裹着,只露出毛茸茸的耳朵),还有装着高产种子的锦袋。秦云能听到身后大臣们的窃窃私语,有人在议论他的衣着,有人在好奇那 “神牛” 幼崽,还有人在低声揣测他的来历。
“秦云。” 雍帝的声音不高,却像石子投进静水,瞬间压下所有声响,“朕听说,你在云州推广的作物,能让亩产翻番?”
秦云心头一紧,按林天教的礼仪,双手撑地磕了个响头,声音稳了稳:“回陛下,并非草民本事。实乃陛下圣明,天下太平,百姓才有心思耕作;再加上西域商人所赠种子奇特,草民不过是顺水推舟,教百姓些耕作的粗浅法子罢了。”
他故意把 “西域商人” 和 “陛下圣明” 绑在一起,既回应了作物来源,又把功劳推给皇帝。果然,雍帝嘴角的线条柔和了些,指了指那只奶牛幼崽:“这便是你说的‘改良牛’?刚满月就能产奶?”
“是。” 秦云小心地掀开棉布一角,露出幼崽黑白相间的皮毛。小家伙许是受了惊,轻轻 “哞” 了一声,声音奶气,引得阶下几个年轻大臣低笑。雍帝也被逗乐了,指了指那幼崽:“倒真是个稀奇物件。你说它成年后年产奶八吨,可有依据?”
“回陛下,有。” 秦云从怀里掏出那本手写的《高产作物种植手册》,还有一本新的《种畜饲养记》—— 都是林天连夜让抄写的,上面记着云州三个老农的名字,“这是云州老农们的饲养记录,每日喂多少草料、产多少奶,都一笔一笔记着。草民不敢欺瞒陛下,若陛下不信,可传那三个老农入京对质。”
他故意提 “传老农入京”,料定皇帝不会为这点事兴师动众。果然,雍帝摆了摆手,让内侍把册子拿上去,翻了几页,目光落在 “深耕土地、分区灌溉” 的字样上,抬头问:“这些法子,也是那西域商人教你的?”
“不全是。” 秦云答得巧妙,“商人只给了种子和种畜,这些法子是草民和百姓们一起琢磨的 —— 比如云州多山地,便顺着山势开梯田;雨水少,便挖渠引山泉。都是百姓的智慧,草民不敢居功。”
这话既没否定 “西域商人” 的存在,又突出了 “民生”,正合雍帝心意。他最看重的,就是百姓安定。阶下站着的户部尚书突然开口:“陛下,臣有一问。那西域商人既有无价之宝,为何偏偏赠给秦云?莫非秦云与他有私交?”
这话带着试探,甚至有点刁难。秦云心里一凛,按林天教的预案,再次磕头:“回陛下,回尚书大人。草民与那商人不过三面之缘。第一次是十年前,草民还是小商贩,在边境偶遇他,帮他修过一次损坏的商队马车;第二次是五年前,他路过云州,说感念旧恩,留下些种子;第三次便是去年,他送来种畜,只说‘愿大雍百姓丰衣足食’,便匆匆走了。草民连他的姓名都不知晓。”
他编了个 “报恩” 的故事,既解释了商人赠物的原因,又让 “商人神秘” 显得合理。雍帝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如此说来,倒是个义商。秦云,你能得他信任,想来也是个厚道人。”
这话算是定了性。秦云松了口气,却没敢放松 —— 他知道,还有最后一关。果然,工部尚书接着问:“秦云,你在云州开货栈、办煤矿,又推广作物种畜,百姓都称你‘秦大善人’,甚至说‘知秦氏不知官府’。你可知这是僭越?”
这话像刀子,直戳要害。秦云心里一紧,额头的汗又冒了出来,却没慌,反而磕了个更重的头:“草民知罪!”
雍帝挑眉:“哦?你倒认罪?”
“是。” 秦云声音带着愧疚,“草民一心想帮百姓,却忘了分寸,让百姓忽略了官府的功劳。其实云州知府王大人,才是真正的功臣 —— 草民推广作物,是王大人帮着发告示、征土地;草民养种畜,是王大人帮着请兽医、防瘟疫。百姓们感念草民,不过是因为草民常在市井,与他们走得近,却忘了王大人在背后的辛苦。草民恳请陛下,嘉奖王大人,也请陛下治草民‘僭越’之罪!”
他这番话,既认了 “错”,又捧了王怀安,还暗合了皇帝 “重官府权威” 的心思。雍帝听完,不仅没生气,反而笑了:“你倒坦诚,还懂得为同僚说话。王怀安的奏折,朕看过了,他确有功劳。至于你,虽有‘僭越’之嫌,却是无心之失,且功大于过,朕不怪你。”
说到这里,雍帝顿了顿,目光扫过满朝文武,朗声道:“秦云,你推广作物、引入种畜,惠及万民,朕心甚慰。今日当着众卿的面,朕要赏你 ——”
秦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甚至能感觉到身后大臣们投来的目光。他悄悄摸了摸怀里的手机 —— 林天还在视频通话的后台,虽然看不到画面,却能听到声音。他知道,接下来的赏赐,将决定他和秦氏货栈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