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踏长安,佛骨成烟,男儿何惧死生关。
三征铁甲穿云去,血浸河山。
壮志未全还,天不假年,空留遗恨在人间。
若使江山能再续,未必唐篇。
西魏恭帝三年夜(公元556年),权臣宇文泰临终前,把年仅十五岁的三子宇文邕叫到病榻前,没给金银没给兵符,只塞了个烂摊子——让他给大哥宇文觉当护驾太保。谁都知道这职位听着风光,实则就是宇文泰怕大儿子镇不住场子,拉个亲弟弟当人质。
宇文邕当时心里估计把老爹骂了八百遍。这位皇三代打小就不是省油的灯,《周书》说他幼而孝敬,聪敏有器质,翻译过来就是:这小子表面乖巧懂事,一肚子都是心眼。他看着大哥宇文觉在堂兄宇文护的摆弄下登基建周(公元557年),又看着大哥屁股还没坐热就被宇文护一杯毒酒送走;接着二哥宇文毓继位,当了四年皇帝又被宇文护了盘有毒的饼子。
连续两任皇帝死于非命,宇文邕继位时(公元560年),朝堂上下全是宇文护的人。这位新皇帝表现得那叫一个乖巧,《周书·武帝纪》载帝性沉深,有远识,非因顾问,终不辄言,通俗点说就是: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天天揣着明白装糊涂。有次宇文护跟他吐槽太后喝酒误事,他立马顺着说哥你说得对,还亲自抄了篇《酒诰》劝太后戒酒,把宇文护哄得眉开眼笑。
这戏一演就是十二年。期间宇文邕每天上班打卡,下班研究兵法,硬是把自己活成了北周最佳影帝。直到建德元年(公元572年),他终于憋出了大招:趁着宇文护进宫汇报工作,在太后跟前假装请教怎么劝太后戒酒,等宇文护背《酒诰》背到兴头上,抄起玉珽照着后脑勺就抡了过去。《资治通鉴》里写护踣于地,帝令宦者何泉以御刀斫之,泉惶惧,斫不能伤,场面一度十分尴尬——皇帝亲自下手,太监还帮倒忙,最后还是躲在屏风后的卫王宇文直冲出来补了刀,才算送宇文护上路。
杀了权臣的宇文邕拍了拍手上的灰,对着满朝文武露出了久违的冷笑。这年他二十七岁,隐忍十二年,终于把皇权牢牢攥在了自己手里。
宇文邕刚掌权就发现个头疼问题:国家没钱。不是一般的没钱,是穷到连军饷都发不出。他翻了翻账本,差点气晕过去——全国人口不过三千万,和尚尼姑居然占了十分之一,还全是免税户。更气人的是,寺庙里金银珠宝堆成山,《周书》里说寺夺民居,三分且一,意思是三分之一的房子都被和尚占了。
这位务实主义者眼珠子一转:既然和尚能当饭吃,那还养军队干嘛?建德三年(公元574年),他召集百官和僧道代表开了场辩论会,主题是和尚该不该交税。和尚们引经据典,说我佛慈悲,陛下当敬佛得福,宇文邕直接回怼:佛是外国神,朕非外国君,不用敬!(《广弘明集》载帝言:佛生西域,朕非五胡,何得敬之?)
辩论会结束当天,宇文邕下了道狠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周书·武帝纪》)简单说就是:和尚尼姑道士全给我还俗,寺庙道观改成粮仓或军营,佛经道典烧了取暖。
执行起来那叫一个雷厉风行。长安城里最大的兴善寺,和尚们还在敲钟念经,官兵已经扛着斧头冲进来了,镀金佛像被凿得面目全非,熔化的金子直接送进国库。有个叫慧远的高僧指着宇文邕鼻子骂:陛下毁佛,不怕下地狱吗?宇文邕冷笑:朕若堕地狱,只要百姓得安乐,朕亦甘心!(《续高僧传》)
这场建德毁佛风暴刮遍北周,愣是刮出了三百万劳动力和无数金银粮草。《周书》统计:民役稍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意思是老百姓负担轻了,国家税收多了,军队也更能打了。宇文邕看着账本乐开了花,心里盘算着:该收拾隔壁的北齐了。
宇文邕这辈子就干了一件大事:打北齐。不过他刚开始打仗纯属菜鸟水平。保定四年(公元564年),他第一次亲征,刚到洛阳就被北齐名将段韶打得丢盔弃甲,《周书》里说诸军惊散,唯帝麾下独全,也就他自己跑得快没被活捉。
吃了败仗的宇文邕没找借口,天天泡在军营里跟士兵同吃同住,《周书》说他身布袍,寝布被,无金宝之饰,诸将有过,辄加罪责,意思是穿粗布衣服睡粗布被子,谁打不好就往死里骂。有次阅兵,一个士兵没穿好铠甲,他当场把军官骂得狗血淋头:要是打仗,这兵死了算你的还是算我的?
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宇文邕卷土重来,这次他学聪明了,不打洛阳改打晋州(今山西临汾)。北齐后主高纬是个着名昏君,正陪着宠妃冯小怜在天池打猎,前线告急的文书来了三次,他居然说急什么,等我打完猎再说。等他慢悠悠赶到晋州,宇文邕已经把城攻下来了。
最精彩的是平阳之战(今山西临汾西南)。当时北齐军队比北周多一倍,高纬还让冯小怜在军营里当。两军刚开打,冯小怜突然喊不好啦,我们败了,高纬二话不说拉着她就跑,十万齐军瞬间崩盘。宇文邕看傻了,这仗赢得比喝水还容易?《北齐书》里吐槽:后主与淑妃奔还,军遂大败,堪称中国历史上最离谱的战败。
拿下平阳后,宇文邕乘胜追击,直捣北齐都城邺城。高纬把皇位传给儿子高恒,自己想跑南朝陈,结果在青州被北周军队活捉。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宇文邕进邺城,北齐灭亡。他看着满街跪地求饶的北齐贵族,说了句特霸气的话:天下一家,河东河西,何分彼此?(《周书》)意思是:以后别分什么北齐北周了,都是我的人。
灭了北齐的宇文邕正准备大展拳脚,先是释放奴婢,让北齐旧地的百姓尽为编户(《周书》),也就是全都成为自由民;又整顿吏治,规定官员贪污一匹绢就处死,吓得那帮贪官污吏大气不敢喘。他甚至还想北伐突厥,把北方的威胁彻底解决。
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宇文邕已经做好北伐准备,军队都集结好了,他却突然病倒。《周书》记载帝不豫,还宫,刚开始只是感冒,没想到越病越重。弥留之际,他召来儿子宇文赟,断断续续地说:朕不行了...国家大事...你要听大臣的...别学北齐后主...话没说完就咽了气,年仅三十六岁。
这位毁佛硬汉、灭齐英雄,就这么匆匆离世。他可能到死都没想到,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会被儿子宇文赟(周宣帝)败得一干二净。宇文赟继位后天天喝酒泡妞,当了一年皇帝就传位给七岁的儿子,自己当起了太上皇,结果二十二岁就纵欲过度死了。最后江山落到了外戚杨坚手里,隋朝取代了北周。
不过宇文邕的努力并没白费。他灭佛充实了国力,灭齐统一了北方,为后来隋朝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正如《周书》评价他:破齐之后,遂欲穷兵极武,平突厥,定江南,一二年间,必使天下一统,此其志也。要是再给他十年,说不定就没唐朝什么事了。
参考《周书·武帝纪》《北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