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卷着枯叶掠过北城的城墙,刚入深秋,寒意已浸透街巷。
这天清晨,苏沅刚打开诊所门,就见巷口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
一群衣衫褴褛的人扶老携幼地走来,面黄肌瘦,眼神里满是疲惫与惶恐,正是从南方逃来的难民。
“蓝医生!”张婶匆匆跑过来,语气带着急意,“城门口来了好多难民,听说南边的军阀又打起来了,好多人都往咱们北城逃呢!”
苏沅心里一紧,刚想关上诊所门去城门口看看,就见远处传来整齐的马蹄声。
一队穿着灰色军装的士兵策马而来,井然有序地分散在街巷口,没有丝毫慌乱。
为首的士兵手里举着告示牌,大声宣读:“奉黎司令命令,南方难民可前往城东临时安置点,凭身份登记领取粮食与棉衣,有伤病者可到指定医棚就诊,严禁哄抢,违者按军法处置!”
告示声刚落,又有士兵推着粮车、扛着棉衣走过来,有条不紊地引导难民往城东方向去。
苏沅看着这一幕,心里暗暗松了口气——黎琛果然提前做好了准备。
这时,一辆黑色轿车停在诊所门口,赵副官从车上下来,对苏沅恭敬地说:“蓝医生,司令让我来通知您,城东医棚需要西医支援,您要是方便可否过去帮忙?药品和器械已经备好,就在医棚里。”
“我马上过去。”苏沅立刻让春夏锁好诊所,拎起医药箱跟着赵副官上车。
车子往城东驶去,沿途可见士兵们正耐心地引导难民,有的帮老人扛行李,有的给孩子分发馒头,原本可能混乱的场面,被打理得井井有条。
到了临时安置点,眼前的景象更是让苏沅安心。
一排排简易棚屋整齐排列,棚屋前挂着“粮食发放点”“棉衣领取处”“医棚”的木牌。
几个穿着白大褂的军医已在医棚里忙碌,看到苏沅来,李军医立刻迎上来:“蓝医生你可来了!好多难民都有外伤,还有些孩子发着高烧,正缺人手呢!”
苏沅没多说,立刻穿上白大褂投入工作。
她给一个腿被划伤的小男孩清理伤口时,男孩的母亲哽咽着说:“多亏了黎司令,我们一路上逃过来,见了太多抢东西的乱兵,只有到了北城才敢松口气。”
苏沅一边给男孩包扎,一边轻声安抚:“放心吧,在这里会很安全的。”
她抬头看向医棚外,只见黎琛穿着军装,正站在粮车旁,亲自给难民分发粮食。
他身姿挺拔,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却在递过粮袋时,对一位老人微微颔首,眼底带着不易察觉的温和。
夕阳西下时,安置点的秩序渐渐稳定下来。
黎琛走进医棚,看到苏沅额角的汗珠,递过一块干净的手帕:“辛苦了。”
“黎司令才是。”苏沅接过手帕,轻声道,“若不是您提前布防,安置点不会这么安稳。”
黎琛看着医棚里安静换药的难民,语气沉稳:“守着北城就该护着这里的人,不管是本地人,还是逃难来的百姓。”
他顿了顿,看向苏沅,“接下来几天可能会更忙,医棚这边还要多靠你和李军医。”
“我会的。”苏沅点头,心里对黎琛多了几分敬佩。
在这个乱世里,他不仅有铁血手腕,更有一颗护佑百姓的真心,这样的人才能守住一方土地,让百姓在动荡中找到安稳。
夜色渐深,医棚里的灯光依旧亮着,苏沅和军医们还在忙碌。
棚屋外,士兵们巡逻的脚步声清晰可闻,偶尔传来孩子的笑声和老人的道谢声。
连续三天,苏沅都在城东医棚连轴转,直到第四天傍晚,送走最后一位高烧退去的难民孩子,才得以靠在棚柱上歇口气。
春夏递来温水,刚喝了两口,就见赵副官提着食盒走过来,身后还跟着两个抬着药箱的士兵。
“蓝医生,司令让我给您送些吃的,还让把这批新到的青霉素送来医棚。”赵副官将食盒放在桌上,打开一看,里面是两荤一素,还有一碗温热的鸡汤,“您这几天太累了,司令特意让厨房炖的,补补身子。”
苏沅心里一暖,连声道谢。
正低头盛汤时,无意间听到赵副官跟李军医闲聊:“最近司令忙得脚不沾地,白天处理安置点的事,晚上还要跟各地联络人开会,都快两天没好好合眼了。”
李军医叹了口气:“是为了南下的事吧?我听说南边几个小军阀闹得厉害,要是不尽快稳住,迟早会被倭寇利用。”
赵副官点点头,声音压低了些:“可不是嘛!司令说‘攘外必先安内’,现在南方乱成一锅粥,咱们北方就算防线再牢也怕后院起火!他打算下个月亲自去趟南城,跟几个能谈拢的军阀聊聊,争取把他们合并过来统一抗敌。”
这话让苏沅端着汤碗的手顿了顿。
她想起原剧情里,黎琛确实有过合并南方军阀的计划,只是过程异常艰难,不仅要应对内部的分歧,还要防备倭寇的挑拨离间。
她抬头看向赵副官,轻声问:“南下会不会很危险?南边的军阀心思各异怕是不好谈。”
赵副官苦笑一声:“危险也得去啊!司令说了,为了守住北方,为了将来能全力对抗倭寇,这点险必须冒!他已经让我们提前排查了南城的联络点,还安排了精锐士兵随行,尽量确保安全。”
苏沅沉默了片刻,心里有些沉甸甸的。
她知道黎琛的决定是对的,只有统一了南方的力量,才能形成真正的抗敌防线,可前路的风险,却让她忍不住担忧。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黎琛的身影出现在医棚门口,身上还带着夜色的寒气。
“在聊什么?”他走进来,目光扫过桌上的食盒,见苏沅只喝了几口汤,眉头微微蹙起,“怎么不吃?是不是不合胃口?”
“不是,刚准备吃。”苏沅连忙拿起筷子,夹了块鸡肉放进嘴里。
黎琛看着她,语气放缓了些:“赵副官跟你们说南下的事了?”
苏沅点点头,抬头看向他:“黎司令,南下的事……你要多注意安全,若是需要药品,我可以提前准备些急救药箱,以备不时之需。”
黎琛愣了一下,随即眼底闪过一丝暖意:“好,我让赵副官跟你对接,药品的事就麻烦你了。”
他顿了顿,看着医棚里整齐的药品和干净的绷带,又道,“安置点这边多亏了你,等忙完这阵我请你吃顿好的,算是补偿。”
苏沅笑了笑,点头应下。
夜色渐浓,医棚外的巡逻声依旧清晰,黎琛站在门口,望着远处安置点的灯火,眼神坚定。
苏沅知道,他心里装着的不仅是北城的百姓,更是整个北方的安危,是将来对抗倭寇的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