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密信中的提醒,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南洋表面繁荣的泡沫。朝堂之上的风言风语,虽暂未形成风暴,却已让凌云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帝都的目光,除了期待,更多了几分审视与猜忌。他深知,自己在南洋权柄愈重,功劳愈显,便愈是行走在悬崖边缘。
“慎独善终”四字,重若千钧。
他必须更快地拿出更耀眼的、无可辩驳的功绩,同时,也要让远在南京的皇帝,能更直接、更迅速地感受到这片海域的脉搏,感受到他凌云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巩固朱氏的江山。而“金铃计划”——那跨越空间的无形信使,电报,成为了破局的关键。
此前限于技术和资源,电报的试验仅限于短距离和军用。如今,随着南洋体系的初步建立和资源的倾斜,凌云决定,将建设一条连接吕宋基地与南京的试验性长途电报线路,提上最高优先级。
这无疑是一个疯狂的设想。数千里的距离,跨越海洋、岛屿、密林、山川,其间需要设立无数中继站,应对复杂多变的气候地理挑战,对线路材料的耐久性、绝缘性、信号衰减控制,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天工院南洋分院与本部几乎同时启动了全力攻关。材料组尝试了各种可能的导线材料,从最初的优质铜线,到尝试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的合金,以提升强度和导电性;绝缘材料则从涂刷多层桐油、大漆的棉纱,到试验使用南洋特有的杜仲胶(橡胶树尚未大规模引种)进行包裹。信号放大与中继技术成为了最大的瓶颈,简单的电磁式中继器在长距离传输后信号衰减严重,稳定性极差。
凌云亲自参与了核心技术的突破。他凭借记忆中的基础电磁学原理,指导工匠们尝试制作电解液检波器的雏形和更高效的继电器结构。无数次失败,无数个不眠之夜,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微弱闪烁的电火花,承载着穿越时空的智慧与这个时代工匠不屈的探索精神。
“大人,第三十七号方案……信号通过了!清晰度比之前提升五成以上!”一名年轻学徒激动地喊道,声音因连日熬夜而嘶哑。
凌云看着那在简易收报装置上稳定划出的点划符号(他简化并推广了摩尔斯电码的早期版本),长长舒了一口气。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确是最关键的一步。
就在电报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对“圣主”组织的调查,也因一起突发事件,露出了曙光。
马三宝的东厂番子,在追踪那些在土着中传播“新算学”的可疑学者时,意外截获了一份加密的信件。信件是通过一种极其隐蔽的方式传递——藏匿于一批准备运往印度以西的香料桶夹层中。破译工作异常艰难,其使用的密码体系与当前所知的所有方式都不同,充满了奇特的数学逻辑。
凌云亲自参与了破译。当他看到那些熟悉的、夹杂着微积分思想和特殊符号的演算草稿作为密码底本时,心中豁然开朗。对方是在用高等数学知识作为加密的根基!这反而为破译指明了方向。他带领几名数学基础最好的学徒,夜以继日地演算、推敲,如同在解一道复杂的时空谜题。
十天后,信件内容被部分破译。里面的信息令人震惊!
信中提到了一个名为“璇玑”的海外基地的大致方位(位于更遥远的南方某片巨大陆地的东海岸,疑似澳洲),并提及正在该基地进行的“星图定位”与“海流秘钥”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要求“暹罗节点”加快对“特殊人才”的吸纳与输送,并特别指示,要设法获取大明“定远级”战舰蒸汽机锅炉的压力运行参数及主炮膛线缠距的详细数据。
“璇玑基地”、“星图定位”、“海流秘钥”!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指向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这个“圣主”组织,不仅掌握着超前的技术,他们的目光,似乎已经投向了远洋导航与全球战略布局!他们不仅在模仿、追赶,更在试图开辟一条不同于大明、甚至可能更加精准的全球航路体系!而他们对大明核心战舰数据的觊觎,表明其军事对抗的意图丝毫未减。
“他们的目标,从来不只是南洋……”凌云放下破译的纸张,感到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这个对手的格局和野心,远超他的预估。
几乎在同一时间,长途电报线路的先锋建设队,在跨越一个位于航线要冲的无人小岛时,遭遇了诡异的事件。先遣小队在岛上寻找合适设立中继站的地点时,发现了一片被人工清理过的空地,空地上矗立着几根奇特的、打磨光滑的石柱,石柱的顶端镶嵌着某种能够反光的金属片,排列方式暗合某种规律。而在石柱环绕的中心,他们找到了一具早已风干的尸体,尸体旁的背囊里,有一套制作极为精良的六分仪和航海钟(其精密程度远超这个时代欧洲的水平),以及几张绘有复杂星座与经纬度标记的海图碎片,上面的符号体系,与“圣主”组织使用的如出一辙!
这个发现,与破译的信件内容相互印证!这个无人岛,似乎是“圣主”组织的一个秘密导航基准点!
消息通过刚刚建成不久的、连接吕宋与最近一个中继站的短途电报线,火速传回。凌云看着电文,脑海中瞬间勾勒出一幅可怕的图景:一个隐藏在历史阴影下的组织,正在全球范围内,悄无声息地布设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更加精准的导航网络,如同在编织一张笼罩世界的大网。
技术竞争、人才争夺、导航霸权……与“圣主”的较量,已经上升到了文明生存空间的层面。
他立刻做出两项决定:
第一,调动南洋水师精锐,由“定远号”率领,组成特遣舰队,携带天工院技术人员,立即前往那个无名小岛,建立永久性据点,彻底控制该导航基准点,并尝试破解其运作原理。
第二,将所有关于“圣主”组织、璇玑基地、神秘导航系统的破译信息和物证,通过最可靠的渠道,连同他的一份措辞极其严峻的分析报告,紧急送往南京,呈报朱棣。在报告中,他首次提出了“跨洋导航霸权”的概念,并强调此事关乎国运,请求皇帝给予最高级别的重视与支持。
做完这一切,凌云走到南洋分院电报房的窗边。窗外,夕阳如火,将海面染成一片金红。一条刚刚架设好的、连接分院与港口指挥塔的电报线,在夕阳下闪烁着微光。
无形的电波即将穿越千山万水,而一场围绕地球经纬线的、无声的惊雷,已然在两大跨越时代的势力之间,轰然炸响。谁掌握了连接世界的钥匙,谁就将主宰未来的海洋,乃至整个世界。凌云知道,与“圣主”的战争,刚刚进入一个全新的、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凶险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