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樱还没有出小月子,就传出了果郡王暴毙的消息,同时熹贵妃位同副后,在果亲王葬礼的时候,甄玉隐撞墙而死。
等富察琅嬅再次去给熹贵妃请安的时候,发现熹贵妃眼中的光不见了,整个人老态了不少,而且言语间的野心也流露出来了。
九月份离开圆明园,因为富察琅嬅临产就是在九月份以后,圆明园总有照顾不周的地方,雍正就将回紫禁城的时间定在了九月初一。
今年因为雍正身子不适,便没有选秀,东宫也没有进人,
九月底,富察琅嬅生下了六格格,同样是当天赐名,而且是雍正赐名,依旧是随她的哥哥姐姐,永字辈,永瑶。
弘历抱着自己的小闺女,脸都要笑烂了,他其他妃妾生的孩子,一生出来都皱巴巴的,琅嬅生的不一样,跟她哥哥姐姐一样,都是粉雕玉琢的,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
熹贵妃在得知弘历让青樱服用避孕汤药的时候,就让人停了给青樱的药,等停药的再继续,她是真的没有想到,青樱竟然没有察觉!
行吧,乌拉那拉氏的气运,也就那样了!
雍正的身体时好时坏,因为他宠幸宁嫔,宁嫔就会给他喂朱砂,他身体就差点儿,但是又有永琏和永玥带过去的糕点,他的身体能好点儿,慢慢的,在他的身体里能有一个微妙的平衡!
☆.。.:*?°☆.。.:*?°☆.。.:*?°☆
雍正十二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因为她生孩子又坐月子,出了月子就开始处理宫务,又赶上下元节,所以雍正就让永琏和永玥住到了养心殿。
等富察琅嬅忙完,也没有让两个人回来,直到年底,两人才回到福乐堂。
过完年,还没出正月,阿箬先生下了四阿哥,只隔了七天,乌苏占格格就生下了七格格,都是在满月的时候有的名字。
四阿哥永琸,七格格璟婷。
有了孩子之后,阿箬的心气平和了很多,但面对青樱的时候,还是火力全开,因为青樱总觉得,阿箬区区一个侍女,竟然勾引弘历,成了格格,品行低劣,她看不起阿箬,而且不喊阿箬索绰伦格格,一直喊她阿箬,而且言语中带着鄙夷。
除了正月之后,雍正批折子的时间减少,弘历自己处理不过来,雍正便想了个办法,让富察琅嬅帮他!
富察琅嬅来到养心殿之后,听着雍正的话,直接就跪下了,“汗阿玛,儿臣是后宫之人,后宫之人不得干政,这是万万不可的!”
雍正随意的挥挥手,“你是太子妃,之后会是皇后,皇后亦是君。”
富察琅嬅错愕的抬起头来,“汗阿玛,皇后虽是后宫之主,但不是君吧······”
“朕说你是便是!起来,先看些请安折子过渡一下,你还要教导永琏和永玥呢。”因为富察琅嬅是祥瑞之人,那些宗亲会同意的,雍正实在没办法了,这个弘历怕这怕那,谁都害怕,连个太监都怕,难成大统!
“是,儿臣遵旨。”
富察琅嬅接触起政事来磕磕绊绊的,很像一个初学者,但她有挂!
直接用了一张无属性技能卡,政治技能开始学习,每天晚上都在梦里学习两个时辰,所以她的进步飞快。
足足学了两个月,富察琅嬅才结课,她已经差不多明白了雍正的想法,是希望弘历登基之后,能有人压住他,不能让他彻底放飞自我!
不过在雍正面前,富察琅嬅依旧是磕磕绊绊的学,总会给出一些错误意见,但有的时候,还是会给正确意见的。
雍正欣赏富察琅嬅面对犯我国威者,杀无赦的态度,但是弘历在这方面就差点儿意思了,身为帝王,身为掌权者,你表现出什么都怕,不就是给大臣一个信号,我很好说话嘛?会造成君弱臣强的场面,这是雍正不想看到的!
富察琅嬅混的如鱼得水,但是弘历却不开心了。
这天是三月初一,弘历必须来福乐堂休息,从二月十五,富察琅嬅还是接触政事之后,弘历就再也没来过福乐堂。
这天来,弘历也来得很晚,而且表情非常不好,他觉得雍正是让富察琅嬅来分权的,他还不能表现出什么,不然就是对雍正旨意的不满。
富察琅嬅发挥了自己嘴甜的功能,“殿下,汗阿玛下旨,臣妾怎能不从,您精力有限,所以汗阿玛才想着让臣妾帮殿下,这是汗阿玛信任您和臣妾不是吗?”
弘历的表情缓和了一下,富察琅嬅继续说,“您看,如果汗阿玛真的不喜欢您,真想分您的权,那不应该找五阿哥或者那些老王爷嘛?
汗阿玛让臣妾帮您,是帮您分担一些不重要的折子而已,这是汗阿玛看重您,让您接触更重要的政事,您相信,臣妾接手了那批不重要的请安折子,您轻松了不少,前天,还有时间跟喜塔腊格格一起焚香品茗,不是吗?”
弘历也想到了,他这半个月确实轻松了很多,而且不用看那些没有什么用的请安折子,他好像真的轻松了许多。
富察琅嬅趁热打铁,“殿下,咱们夫妻一体,汗阿玛交给臣妾,总比交给别人的好,臣妾什么性子,您还不知道嘛?还是说,殿下怀疑臣妾?”
说着就瞪着自己的眼睛,两眼含泪,眼泪一滴一滴的往下落,直接美呆了弘历这个色中饿鬼,当即便不再追究,开始哄琅嬅,嘴里不停的说着好话,又送出了不少好东西,才让弘历得逞。
富察琅嬅觉得自己表现非常好,她很久没有哄过人了,没想到功力还在,而且自己苦练的琼瑶式落泪,实在是太棒了!
前朝知道太子妃开始接触政事吗?知道,那请安折子上的字迹都换了,他们又不傻,打听打听不就知道了。
但宗亲和满族大臣确实没有什么不满,毕竟太子妃可是祥瑞之人,肯定不是凡人,接触政事怎么了?
雍正将富察琅嬅夸大,一步一步降低宗亲和满族大臣的底线,至于汉臣,他们更是信奉祥瑞,太子妃在他们心里,可是神女,比太子重要多了。
再说了,太子都没说话,分的是太子的权,又不是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