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引罗盘”的线索,如同一个冰冷而遥远的灯塔,指向银河系那狂暴而未知的心脏地带。
星图上那片区域被标记为“极端危险区”,充斥着能将战舰撕成原子的脉冲星风、引力足以扭曲光线的超大质量黑洞、以及绵延数光年、足以屏蔽一切常规扫描的致密星云。
对于尚未完全掌握超光速航行稳定技术的人类而言,这几乎是一条有去无回的绝路。
“昆仑”基地的导航专家们对着星图日夜推演,得到的结论只有一个:依靠现有技术,成功率无限接近于零。
就在整个基地被一种无力的焦虑感笼罩时,一个微弱却异常的信号,如同穿透厚重乌云的一缕星光,意外地捕获了艾拉团队最灵敏的深空监听阵列的注意。
信号的来源令人匪夷所思——那是数十年前人类发射的“先驱者12号”探测器,它早已完成了对太阳系外围的初步探测,按照预设程序进入静默状态,成为一颗环绕太阳运行的、冰冷的金属墓碑。
然而此刻,这个本应彻底沉寂的古老造物,其备用应急信标竟在以一种极其复杂、充满数学美感的规律性脉冲,向深空重复发送着一段信息。
这绝非它原始设计中的功能,更像是……被某种外力“劫持”并改造成了中继站。
艾拉亲自带领最顶尖的密码学家和信息处理专家,耗费了数个不眠之夜,动用了“深蓝心智”近三分之一的算力,才终于剥离了信号外层的干扰和冗余代码,破译出其核心内容。
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这并非探测器自身的数据回传,而是一个被转发的、来自极其遥远星域的求救信号!信号的原始编码结构精妙而高效,其底层数学逻辑,竟与不久前解读的“星灵族”碑片中使用的某种基础算法有着惊人的、绝非巧合的相似性!
更令人心悸的是求救信号本身的内容。它反复强调着一个清晰的坐标,以及一个光是名字就足以让人脊背发凉的存在——“噬星者”。
信号中附带的零星数据碎片,描绘出了一幅远比“虚空低语者”和“混沌之海”更加具象、也更加恐怖的图景。
“噬星者”并非规则层面的侵蚀者,它们是物质宇宙中最贪婪、最直接的掠夺者。
它们以恒星为食,运用某种难以理解的技术,将巨大的能量抽取装置直接锚定在恒星表面,如同宇宙吸血鬼般,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将一颗正值壮年的恒星活活“吸干”,使其提前步入衰变,最终化为冰冷、死寂的星骸。
它们所过之处,星系凋零,万物寂灭,是彻头彻尾的、以毁灭星辰为生的文明天敌。
发出这绝望呼救的,是一个自称“晶语族”的文明。
他们的母恒星系统正遭受“噬星者”舰队的围攻,危在旦夕。这信号,是他们文明在覆灭边缘,向冷漠宇宙发出的、最后的一线期望。
段子昊站在巨大的星图前,手指沿着那条通往银河中心的、几乎被标记为红色的死亡航线缓缓移动,最终停在了那个求救信号标注的坐标点上。
他的眉头紧锁,形成了一个深刻的“川”字。“这个坐标……虽然依旧遥远得令人绝望,但相比‘指引罗盘’所在的银河核心地狱之门,已经算是‘近在咫尺’了。而且……”他的指尖重重地点在坐标上,“它几乎完美地落在了我们前往银河中心理论上的最优(或者说,唯一可能)航线上!”
是绝望中的巧合?还是某个未知存在精心安排的指引?这个问题像幽灵一样盘旋在每个人心头。
吴佑楠运用她历史学者的敏锐和“心之钥”的直觉进行分析:“晶语族……他们的信号编码方式与‘星灵族’存在相似性,这绝非偶然。他们极有可能同样是‘火种协议’的拥护者,或者至少,是与我们理念相近的秩序侧文明。”
她看向段子昊和与会的联盟高层,眼神清澈而坚定,“如果他们能在‘噬星者’的攻击下幸存,或者哪怕只是掌握着关于银河中心那片死亡地带的情报、亦或是与这种实体掠夺者交战的经验,对我们而言,都将是无可估量的巨大帮助。这可能是我们唯一能抓住的、通往生路的稻草。”
救援一个素未谋面、且正被能吞噬恒星的可怕敌人围攻的外星文明,其风险不言而喻,很可能让“希望号”有去无回。
但潜在的回报,一个可能存在的盟友、关键的情报、甚至是通往“守护者遗迹”的线索,其价值同样无法衡量。
这可能是打破人类文明目前被困死局的关键。
“摇篮守护同盟”最高议会的辩论异常激烈,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与对希望的渴望。
最终,在经过长达十小时的冗长会议和风险评估后,一项大胆的、充满赌博性质的决议得以通过:派遣刚刚完成“涅盘”计划全面升级、配备了初步规则稳定场和更强远航能力的“希望号”(由原“火种一号”脱胎换骨而来),前往“晶语族”坐标,执行一次高风险的战略侦察与初步接触任务。
任务代号,被定为充满人道主义色彩却又带着一丝悲壮的——“援手”。
段子昊与吴佑楠,这两位刚刚从“镜像节点”的规则绝境中脱身不久的“星火守护者”,再次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沉重的使命。
他们登上焕然一新的“希望号”,在亲人与战友们忧心忡忡的注视下,再次驶向无垠的黑暗深空。
这一次,他们肩上的担子前所未有地沉重——他们不仅要面对能吞噬恒星的未知猎手,探寻盟友的踪迹,更肩负着为人类文明,在那片通往银河中心的死亡航线上,寻找那一线渺茫却唯一的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