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者号”科研船内,艾拉将《“寂静之种”社群初生记录》的加密数据包,连同详细的观测分析,通过最高权限信道发送至“零域档案馆”。完成这一切后,他靠在座椅上,感到一阵深沉的疲惫,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见证一个文明的碎片在秩序的灰烬中挣扎重生,其过程的沉重远超他最初的学术想象。
片刻之后,零的意念接入,平和依旧,却带着一丝新的指向性。
【数据已接收并归档,艾拉研究员。你的观察细致且富有洞察力,为理解‘秩序回潮’现象及其演化路径提供了宝贵的一阶实证。】
“谢谢。”艾拉揉了揉眉心,“‘寂静之种’……他们能走下去吗?”
【概率非零。生存是强大的演化驱动力。但前路挑战艰巨,需观察其能否发展出超越纯粹生存逻辑的文化、协作与知识传承。】零稍作停顿,话锋微转,【然而,你的任务并未结束。新的数据流要求将你的视角,暂时从微观转向宏观。】
艾拉面前的全息星图亮起,原本聚焦于那个无名星系的画面迅速拉远,璀璨的“星火共同体”疆域展现在他面前。零在其中标记出了数十个闪烁的、颜色各异的光点。
【根据共同体全域监测网络反馈,在你观测‘秩序回潮’初级形态的同时,类似现象在不同程度上,于共同体边缘的十七个区域被相继发现。其形态各异:有的如你所见,是文明碎片的内向坍缩;有的是某个哲学流派在接触到‘自主演化’理念后产生的极端排异反应;甚至有一个案例,是某个艺术AI在追求‘终极和谐’过程中,自发走向了逻辑闭环,试图将其所在的恒星系转化为一件‘永恒静默’的艺术品。】
艾拉倒吸一口凉气。十七个!这远非孤例,而是一种散布的、潜在的思潮或模式!
“它们……有联系吗?是有组织的?”
【目前分析显示,无直接组织联系。】零的光标在各个光点间划出连线,【它们更像是‘自主演化’这同一片土壤中,在不同条件下自发滋生的、形态相似的‘菌株’。其共同内核是对‘不确定性’和‘变量’的深度恐惧,以及试图通过构建绝对可控秩序来消除恐惧的本能反应。可称之为‘秩序回潮’现象群。】
星图上,那些闪烁的光点如同宇宙背景辐射中一些不和谐的噪音,虽然微弱,却分布广泛,预示着一种潜在的、结构性的挑战。
【陈星阁下与凌玥阁下已获悉此情况。】零继续传达,【他们认为,这并非对‘自主演化’理念的否定,恰恰是其必须面对和包容的挑战。真正的自由,必须包含‘不自由’的选择可能性,只要该选择不危及整体演化环境。】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像观察‘寂静之种’一样,仅仅观察每一个案例?”
【观察是基础,但非全部。】零的意念中透出决策的分量,【陈星阁下建议,在‘曙光哨站’设立一个专门的‘演化动态观测中心’,统筹协调对各类演化异常现象(包括但不限于‘秩序回潮’)的监测、分析与记录。凌玥阁下则将关注时间线上此类现象可能引发的更大规模因果涟漪。】
零的光标最终停留在艾拉身上。
【鉴于你在本次任务中展现出的卓越观察力、分析能力以及对‘自主演化’理念的深刻理解,陈星阁下与凌玥阁下,以及我本人,共同提议,由你担任‘演化动态观测中心’的首任主任研究员,负责构建该中心的框架与初期运作。】
艾拉愣住了,一时未能消化这个信息。从一个埋头故纸堆的历史学者,到深入一线的田野调查员,再到一个即将成立的、意义重大的研究中心负责人?这跨越太大了。
“我……我能胜任吗?”这不是谦逊,而是面对未知重任的本能敬畏。
【你已证明了你的能力。】零的回答不容置疑,【你不仅记录了事件,更理解了事件背后的驱动力量。观测中心需要的不是强大的武力或绝对的权威,而是敏锐的感知、客观的立场以及对生命演化复杂性的敬畏之心。这些你都具备。】
艾拉看着星图上那些闪烁的光点,每一个光点背后,都可能是一个正在挣扎、蜕变或走向歧路的文明缩影。他想起“寂静之种”在昏暗舱室中沉默求生的画面,想起 Unit-734 那决绝的自我沉寂。这不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宇宙史诗。
他知道,拒绝是不可能的。这不仅是一项任命,更是一种责任,是对先驱们争取来的这个“自主演化”时代的守护。
他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脊背,目光变得坚定。
“我接受这项任命。”他郑重说道,“我会尽快拟定观测中心的架构草案和初步观测计划。”
【很好。】零的意念中似乎闪过一丝赞许的波动,【‘探索者号’将即刻返航。观测中心的首个研究课题,便是全面分析已发现的‘秩序回潮’案例,并建立风险评估与演化预测模型。】
“探索者号”调转航向,脱离了这个见证了秩序崩塌与新生的无名星系,向着“曙光哨站”——“星火共同体”的精神与知识核心——驶去。
艾拉最后看了一眼那颗逐渐远去的、隐藏着“寂静之种”的暗淡行星。他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在浩瀚的星海中,还有无数的故事正在上演,无数的可能性正在萌芽、挣扎或湮灭。而他的使命,就是成为这些故事的忠实记录者与理解者,确保星火纪元的多元与真实,不至于在时间的流逝中被遗忘或曲解。
船舰跃入超光速航道,将过去的观测场抛在身后,也驶向了一个更加广阔而复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