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寂静之种”的故事向着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却蕴含希望的方向发展时,“演化动态观测中心”对“意义汲取者”和“静寂低语”的宏观监测,却传来了令人愈发不安的消息。
零整合了来自“观星台”、“生态方舟”、“虚空之民”以及共同体边缘无数监测站的数据,在“脉络图”上揭示出一个清晰的、且正在加速的模式:
“静寂低语”的影响范围,正在以超出自然扩散模型预测的速度,悄然扩张。
新的、规模较小的“静默区”如同灰色的霉斑,在星火共同体光亮的版图上陆续浮现。它们大多出现在文明密度较低、信息交流相对薄弱的偏远星域,或者那些内部正经历结构性危机、社会凝聚力下降的文明周边。仿佛“意义汲取者”能够敏锐地嗅到生命力的薄弱环节,并趁虚而入。
更令人担忧的是,监测数据显示,那些已知的、被标记为深红色“意义汲取者”节点的巨大黑色结构,其活动水平正在 同步提升。它们旋转的速度更快,散发出的“意义真空”效应更加凝练和具有针对性。这感觉就像是潜伏的捕食者,开始从蛰伏状态转入更积极的…… 狩猎姿态。
“它们在适应,”艾拉在紧急态势评估会议上,指着“脉络图”上那些不断微调、试图绕过“生命回响”强共振区、寻找新渗透路径的灰色脉络,“或者说,它们在 学习 如何更有效地对抗我们的‘回响’。”
一位来自军事分析背景的顾问(观测中心已根据需要扩展了团队构成)凝重地补充:“这不像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现象,更像是一种有战略意图的 消耗战。它们在测试我们的防御薄弱点,试图用最小的能耗,制造最大的沉寂效果。”
零的模拟推演结果也支持这一判断:【根据现有数据模型演算,若‘意义汲取者’的当前活动趋势保持不变,且无新的有效遏制手段,预计在三百个标准周期内,‘静寂低语’的影响范围将覆盖共同体百分之五的疆域。虽未触及核心,但将导致大量边缘文明失去活力,整体演化多样性受损。】
百分之五!听起来不多,但那意味着无数个像“寂静之种”那样的社群,甚至更成熟的文明,将在无声无息中失去灵魂,变成行尸走肉。整个宇宙的生命之光将因此而黯淡一分。
“生命回响”计划虽然有效,但其作用更像是“防御性疫苗”和“精神激励”,它能够保护和唤醒,却似乎无法从根本上 消灭 这些“意义汲取者”。只要这些概念实体存在,它们就会持续地抽取宇宙的生命力。
“我们能否定位所有‘意义汲取者’节点,然后……想办法‘关闭’它们?”艾拉提出了那个一直萦绕在心头,却因风险过高而被搁置的问题。
【理论上,若能精确定位其核心信息结构,或许可以通过超高频的‘意义过载’冲击,或与之相反的概念性武器(如‘绝对随机性注入’)进行干扰甚至瓦解。】零分析道,【但风险极高:一,我们尚未完全理解其本质;二,强行攻击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连锁反应;三,我们无法确定它们是否有更上层的控制中枢或备份机制。】
会议室陷入沉默。敌暗我明,敌人无形,而他们手中的武器(“生命回响”)虽有效,却缺乏决定性的一击。
就在这时,一段来自遥远星域、经由“虚空之民”转译的异常信息,被零标记为最高优先级,呈现在会议主屏上。
信息源是一个刚刚陷入“静寂低语”不久的小型贸易文明最后的集体求救信号。信号本身已被“低语”严重干扰,断断续续,但在信号的背景噪音中,零捕捉到了一段极其异常的、非该文明固有频率的 规则性信息碎片。
经过放大和破译,那段信息碎片的内容,让所有看到它的人,从灵魂深处感到一阵寒意:
【……单元……K-77……效能提升……请求……更高权限接口……坐标……】(重复)
“单元K-77”?那正是首个被发现的“意义汲取者”所在星云的编号!
这段信息,像是一个下级单位在向上级汇报工作,并请求更多权限!
“它们……它们之间真的有组织!有通讯!”艾拉的声音因震惊而有些干涩,“它们不是孤立的现象,它们是一个 网络!背后可能有…… 指挥节点!”
一直沉默旁听的陈星的意念,此刻如同凝重的星云,缓缓接入:【找到它。找到那个发出指令的源头。那可能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也是最大的危险。】
潜流之下,暗影汇聚。真正的对手,终于露出了它庞大网络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