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宁静号”如同一粒宇宙尘埃,隐匿在距离“萌芽星域”数个跳跃单位之外的虚空阴影中。舰桥主屏幕上,被标记为“灰质区”的星域图像正以多种频谱模式实时显示,周围环绕着密密麻麻的数据流,如同环绕恒星的星环。
阿土坐在主控台前,手指在光幕上飞快滑动,调校着“萌芽监视网络”的数千个隐匿探针。这些探针有的伪装成星际尘埃,有的融入背景辐射,有的甚至利用微时空褶皱隐藏自身,它们构成了一个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体系,将“萌芽星域”的一举一动,从宏观的空间结构变化到微观的能量粒子波动,都尽收眼底。
“空间固化速率稳定在每日百分之零点零零三标准单位,影响范围呈球状扩散。”阿土汇报着数据,语气带着技术人员的严谨,“其内部能量签名稳定,未检测到攻击性武器构建或大规模能量聚集迹象。‘石之心’意识波动平稳,仍处于高度内省与防御状态。”
墨芷站在一旁,凝视着屏幕上那层不断增厚的、代表空间韧性的灰色光晕模型。她的指尖萦绕着银色的时空丝线,正在构建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这种固化并非简单的能量屏障,”她沉吟道,“它更像是一种……法则层面的渗透与改写。它们在用自身的规则,覆盖宇宙原有的时空基础,使其更符合它们对‘稳定’的定义。强行突破,等于与这片区域的底层法则直接对抗。”
星澜闭目凝神,她的灵觉如同无形的蛛网,通过特定的共鸣节点,远远地连接着那片灰色星域。她不再试图进行深度对话,而是像聆听远处潮汐般,感受着“石之心”整体意识的“呼吸”。
“它们很‘安静’,”星澜轻声描述着她的感受,“像是在……沉睡,又像是在专注地‘编织’着什么。对外界的警惕依旧,但主动的敌意很淡。更多的是一种……沉浸于自身世界构建的满足感。”
云飞扬则独自在训练室中。他并未像云逸建议的那样立刻闭关,而是反复锤炼着新生的左臂,以及那融合了一丝寂灭意蕴的剑意。他的剑招不再一味追求极致的锋锐与破坏,而是开始尝试融入一种“凝固”、“迟滞”的意境。剑光过处,虚空仿佛变得粘稠,能量流动受阻。他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模拟“石之心”的力量特性,思考着如何用剑去“梳理”而非“斩碎”这种秩序。
时间在静默的观察中流逝。数月转瞬即过。
监测网络传回了海量的数据。他们观察到“石之心”并非完全停滞,在它们控制的星域内部,那些灰色菌毯覆盖的行星上,正发生着缓慢而神奇的变化。菌毯物质如同活着的山脉般起伏,构建出结构极其复杂、符合某种分形几何与最优承重模型的巨大“建筑”,这些建筑并非为了居住,更像是一种……能量与信息的接收、储存与处理器官。它们甚至在尝试利用恒星稳定的灰质光芒,在行星之间搭建起若有若无的、由引力波和某种未知粒子构成的“信息桥梁”。
“它们在建设自己的……‘文明’。”阿土看着那些由纯粹物质结构构成的、充满冰冷美感的造物,感叹道,“一种基于绝对物理稳定性和能量效率的文明形态。”
这一天,监测网络捕捉到了一个异常的能量读数。并非来自“萌芽星域”内部,而是来自其边缘,一个刚刚被空间固化效应波及不久的小型星云带。
一道微弱但清晰的、属于常规物质的能量求救信号,穿透了那尚未完全固化的灰色壁垒,断断续续地传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