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承嗣伏诛,汝南王势力进一步萎缩,朔方西线暂无大战,林鹿得以将更多精力转向内政。然而,审视麾下七郡之地,两个核心问题始终如同枷锁,制约着朔方的发展:一是高端人才的匮乏,二是人口基数的不足。
武将方面,胡煊、石勇、陈望等皆是能征善战之将,但独当一面、兼具韬略者仍显不足。文臣更是捉襟见肘,墨文渊总揽全局,杜衡、裴文等人勤恳勉力,但处理日益繁重的七郡政务,已是捉襟见肘,更遑论未来若疆域扩张所需。至于工匠、医者、精通算学、水利等专业人才,更是稀缺。
人口方面,连年征战,丁壮损耗巨大,尽管鼓励生育、安置流民,但七郡之地终究有限,难以支撑起一个强大势力所需的兵源与劳力。
直接出兵掠夺人口,目标太大,易成众矢之的,非明智之举。林鹿与墨文渊几经商议,定下了“筑巢引凤,广纳流民”之策。
所谓“筑巢引凤”,便是优化内部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林鹿下令:
一、提高各级官吏,尤其是技术类官员的俸禄与待遇,其家眷可由官府妥善安置。
二、由云裳主持,设立“招贤馆”,不论出身,唯才是举。凡通晓政务、军略、匠作、医道、算学等有一技之长者,经考核属实,皆可量才录用,赐予田宅。
三、对星晚主持的工坊、军中医营等机构加大投入,使其成为吸引和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
此令一出,首先在朔方内部引起了不小反响。一些原本因出身寒微而不得重用的吏员、匠人看到了希望,工作更加卖力。消息也逐渐向周边势力扩散。
而“广纳流民”则更为主动。朔方如今粮草相对充裕,林鹿授意各郡县,尤其是与河西、陇右、北庭乃至中原接壤的边境地区,暗中放宽户籍管理,降低落户门槛。
· 对从河西、陇右逃难而来的百姓(或因赋税沉重,或因部落争斗),予以接纳,分配荒地,提供种子耕牛,助其安家。
· 对从中原战乱地区流亡而来的士人、工匠、乃至小有资产的商户,更是暗中欢迎,往往给予更优厚的安置条件。
· 甚至对一些与西戎接壤、饱受欺凌的小部落,也秘密派遣使者,许以庇护和草场,诱使其举族内附。
这些措施并非强掳,而是营造出一种“朔方安居乐业”的氛围,吸引各方人员自发来投。效果虽不似刀兵掠夺那般立竿见影,却如春雨润物,细密而持久。
数月之间,朔方边境几处关隘,悄然变得“热闹”起来。拖家带口、面容憔悴的流民队伍络绎不绝;偶尔也能看到一些穿着体面、却神色仓皇的士人家庭,在查验文书后,被悄然引入境内;甚至有几支来自陇右的小型商队,在交易完毕后,其队伍中的几名工匠“意外”地与队伍走散,就此留在了朔方……
荆叶统领的暗羽卫也在此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负责甄别流民中可能混入的细作,并暗中引导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人才前往朔阳。
这一日,招贤馆内,云裳亲自面试了一位从中原逃难而来的老儒生。此人虽衣衫褴褛,但谈吐不凡,对律法、税赋颇有见解。云裳与之交谈后,大为赞赏,当即将其荐于杜衡麾下任职。
又一日,星晚的工坊迎来了一位来自河西的落魄匠人,此人擅长冶炼,曾因得罪权贵而家破人亡,流落至朔方。星晚考较其技艺后,如获至宝,立刻将其纳入麾下。
筑巢引凤,广纳流民。林鹿以这种更为隐蔽和长远的方式,悄然增强着朔方的软实力与人口根基。他深知,真正的强大,不仅仅在于疆域与兵锋,更在于治下是否人才辈出,百姓是否安居乐业。这条路或许走得慢一些,却更为坚实。而这些悄然汇聚而来的人与才,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爆发出惊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