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子里,有一位声名狼藉的粮商,人们都戏称他为“周扒皮”。他为人尖酸刻薄,尤其是他的小妾,总是挖空心思从乡亲们身上榨取利益。村里的居民大多是勤劳的农户,每年秋收后,他们都会将多余的粮食卖给周扒皮,以换取一些银钱补贴家用。尽管大家都觉得他给的价钱极低,但村里只有他这一家粮铺,村民们也只能无奈接受。
这一年夏天,村子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地里的庄稼全部枯萎,河沟里的水也干涸了。眼看着秋收无望,村民们储存的粮食渐渐见底,不少人家开始断粮,只能靠挖野菜、啃树皮勉强维持生计。老村长带领着大家去山外寻找水源,但山路崎岖,找回来的水只够勉强饮用,粮食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一天,村民李大柱家彻底断了粮,他年幼的儿子饿得直哭,妻子也愁得直抹眼泪。李大柱实在没有办法,想起了家里还藏着一块祖传的玉佩,那是他母亲临终前留给他的念想,平时他一直舍不得拿出来。但看着妻儿挨饿,他咬了咬牙,揣着玉佩就往周扒皮的粮铺跑去。
周扒皮正在柜台旁悠闲地扇着扇子,见李大柱慌慌张张地进来,眼睛滴溜溜一转,早已猜出他是来求粮的。李大柱红着眼圈,把玉佩往柜台上一放,恳求道:“周掌柜,我家实在没粮了,你先借我些粮食,这玉佩押在你这儿,等明年收成好了,我加倍还你粮食,再把玉佩赎回来。”
周扒皮拿起玉佩,一眼就看出这是块好玉,能值不少钱。他心里暗喜,但脸上却故意露出为难的神色:“大柱啊,不是我不帮你,今年大旱,我这粮也紧张得很。好多外村人都来买粮,我要是借给你,别人再来借,我可没法应付。”
李大柱急了,几乎要跪下来:“周掌柜,求你了,我儿子快饿坏了,你要是不帮我,我们家真没法活了。”
周扒皮假惺惺地叹了口气:“哎,罢了罢了,看你实在可怜,我就帮你一回。不过这玉佩你也知道,现在粮食金贵,两斗米换你这玉佩我可亏了。这样吧,你把玉佩留给我,我给你一斗米,以后这玉佩就归我啦,你也别想着赎了。”
“周掌柜,这玉佩是我娘的念想……”李大柱话未说完,就被周扒皮打断。
“一斗米太少了?现在这情况,你不拿玉佩换,别说一斗米,你连一粒米也拿不到。你儿子要是饿出个三长两短,你后悔都来不及。”周扒皮威胁道。
李大柱想起家里挨饿的妻儿,知道周扒皮是故意趁他危难的时候压价,但也只能咬着牙答应了。他拿着那仅有的一斗米往家走,心里又恨又悔,却毫无办法。
没过多久,朝廷派来了赈灾粮,给每户村民都发了救济粮,村民们终于不用再挨饿。大家听说了李大柱的遭遇,都骂周扒皮太不地道,再也没人愿意跟他做生意。他的粮铺渐渐没了生意,最后只能关门走人。
周扒皮的行为,正是“乘人之危”的典型。他趁着别人遇到危难、处境困难的时候去要挟侵害对方的利益,谋取不正当的好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耍小聪明欺负人的事终究长不了。周扒皮虽然一时占了小便宜,但最后被大家嫌弃,粮铺也开不下去,这正印证了“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道理。要是总想着坑别人,最后只会坑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