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真的没客气,直接往牢房里扔爆竹,但还算有点良心,没有往犯人身上扔。
“砰”的一声巨响,让所有人从迷茫中惊醒,终于见识到这天罚之雷的厉害。
秦川开始挨个牢房“涤荡污浊”。巨大的声响别说犯人,连几个狱卒也心神俱颤。长乐和城阳两位公主一直捂着耳朵,跟着秦川慢慢前行。
秦川平等地震慑了每一个囚犯。几人越走越深,突然城阳公主拉住了秦川:
“秦先生,能等等吗?我有个问题。”
秦川灭了火折子,站在原地:“城阳,说吧。”
“秦先生,为什么刚才的囚犯都没有刑具,从这儿开始却都戴上了刑具,而且刑具还不一样?”城阳公主指着周围问道。
秦川想了想:“这个叫‘系囚’,不同身份和不同罪名会使用不同刑具,也可以借此判断所犯何罪,也算是惩罚的一种。”
“罪名不同可以理解,但身份不同也要纳入量刑标准,会不会显得不公平?就算有这方面的考量,是不是也该避讳一下,换个说法,或者私下处理?”城阳公主认真地问道。
秦川听到这个问题,一脸纠结。他不想回答——如果是两年前,他可以毫不犹豫地阐述公平公正的理念,但经过这个时代洪流的冲击,他再也说不出“众生平等”的话来。好在城阳公主终究出身皇室,虽然年幼,却也没天真到追求绝对公平的程度,要的只是个合理解释。
秦川叹了口气,准备用自己的逻辑说一说——这也是他自我麻痹的一套理论:
“城阳,你这个想法很危险。‘刑不上大夫’,你知道为什么吗?”
城阳公主平时最爱看书,人也灵动,对这方面有所了解:
“这有什么好说的?士大夫地位尊崇,有罪责也不能受辱。我觉得就是士大夫为了显示地位,特意为之。”城阳公主淡定地回答。
秦川来到这个时代,才真正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皇室的孩子都接受系统教育,无论学得如何,绝不至于无知,迷信根本不存在。士大夫阶层能统治华夏这么久绝非偶然——这是知识的力量,是他们长期垄断教育的结果。
秦川思量片刻,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歪理”,才缓缓开口:
“城阳,你这么想就很片面。我个人觉得这是士大夫妥协的结果,是向公平迈进的表现。”
李泰几人一听这话,齐齐看向秦川。这个问题他们以前也和秦川讨论过,当时秦川可不是这个态度,把世家从头骂到尾,他们这些皇室子弟也被指着鼻子骂过,连李世民都没放过。今天到了城阳这里,怎么风向变了?
城阳公主无法理解秦川的话:“先生,这叫什么妥协?这分明是高高在上。”
“说句大不敬的:我要是当了皇帝,就算我的孩子杀人放火,我也不会让他进大牢的。什么‘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简直可笑。”
没人觉得这话大不敬——毕竟秦川一直是这个德行。只是他的话有点耐人寻味。
城阳公主似乎听懂了:“先生是说,这些士大夫根本不愿意受刑,只是没办法,最后才妥协了?”
“差不多吧。翻翻史书,最早的王公根本不会被问罪,但现在却有了‘刑不上大夫’的说法。这应该就是百姓对士大夫特权反抗的结果。所以不是不公平,而是变得越来越公平了。”秦川觉得自己说得很有道理。
秦川的意思所有人都明白了。这一下城阳公主才知道为什么她的想法很危险——如果真如秦川所说,随着百姓对特权的反抗,真正公平终将到来,到时候皇室将何去何从?她一脸惊恐:
“先……先生,那岂不是皇权不在,天下颠覆?”
秦川拍了拍城阳公主的头:“哪有那么容易?这个过程非常艰辛且缓慢,你们赶不上了,不用操心,交给后来人吧。”
秦川这句可是大实话——“公平”二字,千年后都没彻底实现,现在操心就是杞人忧天。
秦川说完,继续“涤荡污浊”,弄得牢房里惊叫连连。这帮犯人被吓坏了,还起了两次小火,幸好秦川早让狱卒准备了几桶水。总之经过一番震慑,犯人们都老实了,一个个开始害怕天罚降临。
随后的几天,几人调配人手、资源,很快就把两座男监改造完成,投入生产。原本不服管的男监犯人老老实实地换上新囚服,开始认真干活。
秦川还特意安排红拂楼那边定期帮男监改善伙食。一切非常顺利,李世民也接到了让秦川就任司录参军的奏本,感叹了一句“京兆府运气真好”,就直接批复同意。就这样,秦川终于踏入了仕途。
秦川一拿到委任状,就风风火火地往礼部跑,讨要自己的官服、鱼符还有官印。结果礼部的官员说五品以下的官员需要自备官服,还和他说了一堆官服缝制的要求。
秦川觉得奇葩——官服这种东西自然要有统一制式,怎么可能自己做?那不乱套了吗?秦川觉得这就是刁难,一怒之下直接掀了桌子:
“想清楚再说话!当个官容易吗?知道我是谁吗?”秦川气坏了。
几个接待官员被这一幕吓坏了,一句话说不出来。
秦川刚要继续发疯,就听到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我管你是谁!冲撞礼部,大逆不道,给我拿下!”
秦川一回头,就看见十几个披甲士卒冲了过来。他有些懵——这长安城里敢毫无忌惮拿他的人不多,他可都铭记于心,但眼前的人他不认识。
秦川刚要说话,就直接被按住了。他抬头想说“我是秦川”,但话还没出口,就又挨了一脚。秦川这下知道了,自己遇到硬茬了——在长安能带着披甲士卒直接拿人的,绝不是小人物,看样子还是个极为强势的人。无论结果如何,看来他是要吃点儿苦头了。
“把这个狂妄之徒押到京兆府,告诉王大人,好生看管!”那个洪亮的声音直接下了命令。
秦川就是一惊——此人定然知道自己是谁,这是手下留情了,但留得不多啊。这只能说明,此人不太在乎他秦川是谁,留下情面,很可能是觉得太麻烦,毕竟给秦川定罪很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