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文明互助联盟的环形议事厅内,五大文明的代表正围坐在中央的全息投影台旁。议事厅的穹顶采用了伊瑟尔星的透光纳米材料,银河系数千光年外的璀璨星光透过材料洒入,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与投影台上流转的星图相互辉映。林远舟坐在人类文明代表席上,身旁是苏晚晴和陈宇,三人面前的终端屏幕上,正显示着星穹星球周边空间碎片带的实时影像——无数不规则的岩石碎片、废弃的星际设备残骸在引力场中无序漂浮,部分碎片表面还残留着暗能量侵蚀的黑色纹路,不时与星穹星球的空间锚点发生轻微碰撞,发出沉闷的能量波动。
“各位文明代表,”林远舟抬手激活全息投影,星图上立刻标注出数十个闪烁的红点,“根据星际生态监测网络的最新数据,银河系内已有37个文明的空间生态遭到破坏。其中,星穹星球的空间碎片带、三角座星系的暗能量侵蚀区、大麦哲伦星系边缘的空间裂缝,情况最为危急。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仅会威胁当地文明的生存,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银河系的空间平衡。”
星穹文明的代表卡顿向前微微欠身,金属质感的手掌轻轻敲击桌面,发出清脆的“咔哒”声:“林代表所言极是。星穹星球的空间锚点稳定性已下降至临界值,近一个月内,碎片带引发的空间震颤次数较之前增加了40%。我们的工程师尝试过用超空间牵引技术清理碎片,但碎片中混杂的暗能量粒子会干扰设备运行,多次操作均以失败告终。”他的电子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体表的能量纹路闪烁着不稳定的红光。
光影文明的代表莱特化作一道淡金色光流,在议事厅内缓缓盘旋:“光影文明也曾遭遇类似困境。域外文明的暗物质武器攻击后,我们星球周边的光粒子场出现紊乱,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了能量真空带。虽然凭借自身对光粒子的操控能力暂时稳住了局势,但缺乏系统性的修复方案,恢复过程十分缓慢。”他的声音如同光粒子振动般清脆,却难掩无奈。
伊瑟尔星的代表艾蕾娜轻轻晃动着水晶般的身躯,体表折射出柔和的紫色光晕:“按照混元场论的‘空间-能量-物质’一体化原理,空间生态的破坏并非孤立存在。技术滥用导致的能量失衡、域外文明干扰引发的物质结构异变,都会形成恶性循环。要解决这类问题,单一文明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五大文明联合起来,共享技术、整合资源。”她的话语通过思维共振传递给在场众人,带着星溯者特有的理性与温和。
星核文明的意识投影凌悬浮在议事厅中央,银灰色的光团中闪烁着古老文明的智慧光芒:“星核文明百万年前的悲剧,正是源于对空间生态的忽视。当时我们过度开采空间结晶矿,导致空间能量循环断裂,最终引发了‘大崩塌事件’。如果当时有跨文明的协作机制和修复体系,或许就能避免那场灾难。”凌的声音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让在场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苏晚晴指尖在终端上快速滑动,调出一份详细的数据分析报告:“根据统一场论的空间能量守恒定律,受损空间生态的修复需要精准的能量输入和物质重构。我们对37个受损文明的情况进行了评估,初步估算需要的资源总量相当于地球现有能源储备的120倍,涉及的技术涵盖场力清理、生态重构、能量中和等多个领域。要整合这些资源和技术,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和资金支持体系。”
“我提议,设立‘星际生态修复基金’!”林远舟的声音打破了议事厅的沉寂,他的目光扫过各位代表,“基金由五大文明共同出资,用于资助受损文明的生态修复项目。资金来源包括各文明的星际资源收益、跨文明贸易税收以及自愿捐赠。关键在于,基金的管理必须公开透明,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用到实处。”
陈宇立刻补充道:“我们可以采用‘场力透明机制’来管理基金。利用超空间通讯技术,将所有资金的流向、项目审核结果、修复进度数据实时公示在联盟的公共平台上,任何文明都可以查询监督。同时,成立由五大文明代表组成的监督委员会,每个项目的立项、资金拨付、成果验收都需要经过委员会全票通过。”
“这个机制很完善!”卡顿立刻表示赞同,“星穹文明愿意出资15%的启动资金,同时提供我们的超空间通讯技术支持,确保公示平台的稳定运行。我们只有一个要求,基金的首个资助项目必须优先考虑星穹星球的空间碎片带——那里的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莱特的光流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光影文明支持设立基金,我们将捐赠最新研发的‘光粒子净化技术’,用于清除碎片和空间裂缝中的暗能量残留。同时,我们同意星穹星球的项目作为首个资助对象,毕竟空间碎片带的扩散速度确实令人担忧。”
艾蕾娜微微颔首:“伊瑟尔星将出资20%的启动资金,并开放纳米材料工厂,为修复项目提供所需的核心部件。按照混元场论的能量传导原理,我们的量子重构技术可以将空间碎片转化为可利用的能量和材料,这或许能为修复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凌的光团闪烁了一下:“星核文明虽然没有实体资源,但我们可以提供百万年来积累的空间生态修复数据和技术方案。同时,我们的意识投影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修复过程中的空间能量变化,为项目提供精准的技术指导。”
各方意见迅速达成一致,林远舟抬手在全息投影台上确认了基金设立协议的条款,五大文明的代表依次通过终端签署了协议。当最后一个签名完成时,投影台上绽放出璀璨的能量光芒,象征着星际生态修复基金正式成立。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首个资助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苏晚晴调出星穹星球空间碎片带的详细模型,“根据监测数据,这片碎片带总面积约为3.2光年,包含大小碎片超过120万个,其中直径超过10公里的大型碎片有78个。碎片中混杂着大量暗能量粒子和废弃的星际武器残骸,清理难度极大。”
卡顿的金属眼球快速转动,分析着模型数据:“星穹文明的工程师已经规划了初步的碎片回收通道,但通道的稳定性不足,容易受到碎片碰撞的影响。我们需要地球的场力清理设备来开辟安全通道,同时需要新星球的生态团队协助处理碎片中的有害物质。”
“新星球的生态修复技术在银河系内处于领先水平。”林远舟补充道,“他们擅长利用本土微生物分解有害物质,将废弃材料转化为生态友好型资源。我已经联系了新星球的代表,他们愿意派出由30名顶尖生态学家组成的团队参与项目。”
陈宇调出地球的场力清理设备参数:“我们的‘空间场力牵引舰’可以产生强度达5.8x10^12牛顿的场力,能够精准牵引大型碎片。同时,基于统一场论的能量中和技术,设备可以发射反物质场力束,中和碎片中的暗能量粒子,避免其对修复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
“按照统一场论的空间曲率公式,我们还可以优化回收通道的设计。”张详前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议事厅中,他刚结束在混元学院的课程,便立刻接入了会议,“碎片带的空间曲率存在明显波动,直接铺设直线通道会导致能量损耗过大。建议根据空间曲率的变化,设计成波浪形通道,这样可以减少场力消耗,同时提升通道的稳定性。”
卡顿立刻对张详前的建议表示认可:“这个思路非常关键!之前我们的直线通道设计确实面临能量损耗问题,按照空间曲率公式调整后,预计可以节省30%的能量消耗。星穹文明的工程师会立即根据这个方案重新规划通道。”
艾蕾娜补充道:“伊瑟尔星的量子重构技术可以配合场力牵引舰使用。当碎片被牵引至指定区域后,我们的量子重构网可以解析碎片的物质结构,将其中的有用材料(如金属、晶体)提取出来,转化为修复通道和空间锚点所需的建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既符合混元场论的资源优化原则,也能降低项目的成本。”
凌的光团缓缓移动到碎片带模型旁:“星核文明的监测数据显示,碎片带中心区域存在一个暗能量聚集点,其能量强度达到了1.7x10^15焦耳。这个聚集点是导致碎片带不断扩张的根源,必须优先处理。建议先用光影文明的光粒子净化技术中和部分暗能量,再用地球的反物质场力束彻底清除残留。”
莱特立刻响应:“光影文明的‘光粒子净化舰’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的光粒子束可以与暗能量粒子发生湮灭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热能。按照统一场论的能量转换公式,1单位的光粒子能量可以中和0.8单位的暗能量,我们将调配10艘净化舰参与行动,确保在一周内完成暗能量聚集点的清理。”
各方分工迅速明确:地球负责提供场力牵引舰和反物质场力设备,清理大型碎片并中和暗能量;伊瑟尔星提供量子重构网和纳米材料,负责碎片的资源转化;光影文明派出光粒子净化舰,处理暗能量聚集点;星穹文明负责搭建和维护碎片回收通道;新星球派出生态团队,处理碎片中的有害物质;星核文明提供技术指导和实时监测。
一周后,星际生态修复基金的首个项目正式启动。星穹星球的轨道上,10艘地球的空间场力牵引舰一字排开,舰身发出淡蓝色的场力光芒,按照预设的波浪形轨迹,开始牵引大型空间碎片。陈宇作为地球技术团队的负责人,坐在旗舰的控制室内,紧盯着屏幕上的场力参数。
“牵引舰1号至5号,启动一级场力输出,牵引目标碎片A-1至A-5。”陈宇的声音通过跨文明通讯频道传出,“注意监测空间曲率变化,实时调整场力方向,确保碎片按预定轨道移动。”
“收到!牵引舰1号场力输出稳定,碎片A-1移动速度0.3倍光速,轨道偏差小于0.01光年。”舰长的回复迅速传来。
与此同时,10艘光影文明的光粒子净化舰抵达碎片带中心区域。莱特化作一道光流,穿梭在净化舰之间,协调各舰的行动:“所有净化舰注意,同步发射光粒子束,目标暗能量聚集点坐标(x-37.2,Y-18.9,Z-42.5)。按照统一场论的能量配比公式,光粒子输出强度设置为8.7x10^12瓦,持续照射12小时。”
淡金色的光粒子束从净化舰的炮口射出,汇聚成一道巨大的光柱,精准命中暗能量聚集点。原本漆黑一片的区域瞬间爆发出刺眼的光芒,暗能量粒子与光粒子发生剧烈反应,化作漫天飞舞的热能粒子。凌的意识投影实时监测着能量变化:“暗能量浓度正在快速下降,目前已降至初始值的60%,光粒子净化效果显着。预计12小时后,聚集点的暗能量将被完全中和。”
星穹星球的轨道上,卡顿带领工程师们正在搭建碎片回收通道。通道由星穹文明的高强度合金和伊瑟尔星的纳米材料构成,呈波浪形延伸至碎片带深处。“通道第一段结构稳定,能量供应正常。”卡顿向联合指挥中心汇报,“按照张详前教授的空间曲率公式设计,通道的能量损耗仅为预期的28%,比原计划更加高效。”
新星球的生态团队则乘坐小型登陆艇,降落在一些中型碎片上。团队负责人艾拉是一位有着绿色皮肤的女性,她手持一台便携式场力分析仪,仔细检测着碎片表面的物质成分:“这里的重金属含量超标300倍,还残留着微量的暗能量辐射。启动‘微生物分解程序’,释放A型分解菌,预计24小时内可将重金属转化为无害的矿物质。”
伊瑟尔星的量子重构网则在碎片回收通道的末端展开,如同一张巨大的能量网。艾蕾娜站在控制台上,指尖轻触全息界面,调控着重构网的能量参数:“量子重构网启动,开始解析碎片的物质结构。提取金属元素37种,晶体材料12种,转化为通道建材和空间锚点加固材料。”
然而,项目启动后的第三天,突发状况出现了。陈宇所在的牵引舰旗舰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屏幕上的场力参数瞬间紊乱。“怎么回事?”陈宇立刻切换到故障监测界面,“场力输出突然下降40%,牵引舰3号和5号失去控制!”
“报告陈总工程师,碎片A-3和A-5的表面突然出现能量波动,干扰了场力牵引信号!”舰长焦急地汇报,“碎片正在偏离预定轨道,朝着星穹星球的空间锚点撞去!”
陈宇迅速调出碎片的实时影像,发现碎片表面出现了一层淡黑色的能量薄膜:“是暗能量残留!这些碎片内部隐藏着未被检测到的暗能量核心,受到场力牵引后被激活了!”
“立即启动应急方案!”林远舟的声音从联合指挥中心传来,“让光影文明的净化舰分两艘支援,用光粒子束清除碎片表面的暗能量薄膜。同时,调整牵引舰的场力参数,按照混元场论的能量干扰补偿公式,增加15%的场力输出,抵消暗能量的干扰。”
莱特接到指令后,立刻带领两艘净化舰赶往现场:“净化舰7号、8号,目标碎片A-3和A-5,发射低强度光粒子束,清除表面暗能量薄膜。注意控制能量强度,避免损伤碎片结构。”
淡金色的光粒子束轻柔地照射在碎片表面,黑色的能量薄膜逐渐消散。陈宇趁机调整牵引舰的场力参数:“牵引舰3号、5号,启动能量干扰补偿程序,场力输出提升15%。重新锁定碎片,调整牵引轨道。”
经过半小时的紧急处理,碎片A-3和A-5终于恢复了稳定,重新沿着预定轨道向回收通道移动。陈宇长舒一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好险!这些隐藏的暗能量核心太狡猾了,幸好我们及时发现并处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凌的意识投影分析着故障数据:“根据星核文明的历史数据,这类空间碎片中常常会隐藏着暗能量核心,这是之前的监测设备未能检测到的。建议在后续的碎片清理中,增加‘暗能量核心探测’环节,使用混元学院研发的光粒子场力探测器进行全面扫描。”
“我已经联系了混元学院,他们会立即调配20台光粒子场力探测器支援项目。”苏晚晴的声音传来,“探测器可以精准检测到碎片内部的暗能量核心,有效避免类似的突发状况。”
两天后,光粒子场力探测器抵达现场,被安装在牵引舰和净化舰上。经过探测器的全面扫描,又发现了17个隐藏着暗能量核心的碎片。莱特带领净化舰提前清除了这些碎片表面的暗能量薄膜,确保了牵引工作的顺利进行。
项目启动后的第十天,暗能量聚集点被完全中和,大型空间碎片全部被牵引至回收通道。伊瑟尔星的量子重构网开始全力工作,将碎片转化为有用的材料。艾蕾娜向联合指挥中心汇报:“截至目前,已处理大型碎片78个,中型碎片3200个,提取金属材料约5.6x10^12吨,晶体材料1.8x10^11吨。这些材料已全部用于修复星穹星球的空间锚点和扩建回收通道。”
新星球的生态团队也传来了好消息:“碎片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已全部被分解,转化为无害的矿物质。我们在部分碎片上种植了‘空间适应性植物’,这类植物可以吸收残留的微量暗能量,进一步净化空间环境。”
卡顿看着屏幕上的空间锚点数据,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空间锚点的稳定性已从原来的65%提升至90%,达到了百万年前的水平!碎片带的扩散速度下降了80%,预计再过一个月,就能彻底清除所有危险碎片。”
一个月后,星际生态修复基金的首个项目圆满完成。星穹星球周边的空间碎片带被清理完毕,原本杂乱无章的碎片被转化为有用的资源,空间锚点的稳定性提升了25%,星穹星球的空间震颤彻底消失。五大文明在星穹星球举行了项目验收仪式,来自各个文明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跨文明协作的成果。
“这个项目的成功,充分证明了星际生态修复基金的价值。”林远舟在验收仪式上发言,“它不仅修复了星穹星球的空间生态,更开创了跨文明协作修复生态的新模式。地球的场力技术、伊瑟尔星的量子重构、光影文明的光粒子净化、星穹文明的工程建设、新星球的生态修复、星核文明的技术指导,六大力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卡顿的金属身躯微微前倾,电子音中带着激动:“感谢星际生态修复基金和各文明的支持!星穹星球已经摆脱了空间碎片的威胁,空间锚点的稳定为我们的文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们愿意将这次修复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受损文明,为银河系的空间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艾蕾娜体表折射出璀璨的光晕:“按照混元场论的观点,空间生态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个文明的生态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整个银河系。这次项目的成功,正是对这一观点的完美诠释。伊瑟尔星愿意继续为基金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帮助更多文明走出生态困境。”
莱特化作一道光流,在仪式现场盘旋一周,留下一串金色的光痕:“光影文明将扩大光粒子净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为基金后续的修复项目提供更多支持。同时,我们已经研发出新一代光粒子探测器,能够更精准地检测暗能量残留,为生态修复提供更可靠的技术保障。”
凌的意识投影在空中展开一幅银河系生态修复规划图,上面标注着未来将要开展的修复项目:“星核文明已经整理出银河系内所有受损空间生态的详细数据,结合这次项目的经验,我们制定了‘分区域、分阶段’的修复计划。下一步,基金可以重点关注三角座星系的暗能量侵蚀区,那里的文明已经面临生存危机。”
张详前的全息影像出现在仪式现场,他推了推眼镜,语气中满是欣慰:“这次项目的成功,也是统一场论在实践中的一次重大突破。从空间曲率公式指导通道设计,到能量转换原理优化净化流程,再到场力干扰补偿技术解决突发故障,统一场论为跨文明生态修复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相信,随着更多项目的开展,我们对宇宙空间本质的认知还会不断深化。”
验收仪式结束后,星际生态修复基金的“场力透明平台”上,公开了首个项目的完整数据报告——从资金流向到技术参数,从突发故障处理到最终修复成果,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查。这份报告迅速在银河系各文明中传播开来,引发了强烈反响。多个受损文明纷纷向基金提交修复申请,希望能获得技术和资金支持。
林远舟在联合指挥中心与基金监督委员会的成员召开会议,讨论下一步的工作规划。“首个项目的成功为基金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现在已有12个文明提交了修复申请。”苏晚晴调出申请列表,“其中,三角座星系的‘星岚文明’情况最为紧急,他们的星球被暗能量侵蚀了40%的表面积,大气结构已经开始崩溃。”
陈宇补充道:“我们对星岚文明的情况进行了初步评估,修复工作需要用到光影文明的光粒子净化技术、伊瑟尔星的量子重构技术,以及地球最新研发的‘场力生态重构设备’。资金方面,预计需要基金总规模的20%,目前基金的资金储备完全可以覆盖。”
卡顿点头表示赞同:“星穹文明愿意派出工程团队参与星岚星球的修复,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空间锚点加固和通道建设经验,可以为项目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我们建议在这个项目中尝试‘文明互助’模式,让星岚文明也参与到修复工作中,既可以降低项目成本,也能帮助他们掌握相关技术。”
艾蕾娜说道:“伊瑟尔星支持这个提议。按照混元场论的‘文明共生’理念,受损文明的主动参与的修复过程,更有利于修复后的生态维护。我们可以为星岚文明提供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量子重构技术的基础操作,参与碎片清理和资源转化工作。”
莱特补充道:“光影文明也同意这个方案。我们可以派出技术导师,为星岚文明培训光粒子探测和净化的操作人员。这样一来,项目完成后,星岚文明就能具备自主维护空间生态的能力,避免再次出现类似危机。”
凌的光团闪烁了一下:“星核文明可以为星岚文明提供定制化的生态监测方案,通过意识投影技术,实时指导他们应对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我们可以将星岚星球的修复过程作为案例,纳入混元学院的教学内容,为跨文明生态修复培养更多人才。”
经过讨论,监督委员会一致同意将星岚文明的修复项目列为基金的第二个资助项目,并采用“文明互助”模式开展工作。林远舟立刻联系星岚文明的代表,向他们传达了基金的决定。
星岚文明的代表是一位有着蓝色皮肤、头部覆盖着透明触须的外星生物,名叫卡娅。在跨文明通讯频道中,她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感谢银河系文明互助联盟和星际生态修复基金的支持!星岚星球的情况已经非常危急,如果再得不到修复,我们的文明可能在百年内灭绝。我们愿意全力配合项目,派出所有可用的人力参与修复工作。”
“请放心,我们会为你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林远舟的语气温和而坚定,“地球、伊瑟尔星、光影文明、星穹文明和星核文明将组成联合技术团队,为你们提供技术培训和设备支持。同时,基金将承担项目的全部资金成本,你们只需派出人员参与工作即可。”
接下来的一个月,联合技术团队前往星岚星球,开展了紧张的前期准备工作。地球的场力生态重构设备被运抵星球表面,伊瑟尔星的量子重构网在轨道上完成部署,光影文明的光粒子净化舰开始对暗能量侵蚀区进行初步清理,星穹文明的工程师则指导星岚文明的人员搭建修复通道,星核文明的意识投影则为星岚人员提供了系统的技术培训。
张详前也亲自前往星岚星球,结合统一场论和首个项目的经验,为修复方案进行优化:“星岚星球的空间曲率与星穹星球存在差异,按照统一场论的空间能量分布公式,我们需要调整场力设备的参数,将场力输出强度提升至6.2x10^12牛顿,才能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同时,暗能量侵蚀区的土壤结构已经发生改变,需要先用新星球的微生物改良土壤,再进行生态重构。”
新星球的生态团队负责人艾拉则带领团队,对星岚星球的土壤和大气进行了全面检测:“这里的土壤缺乏有机质,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仅为18%。我们已经培育出适应当地环境的‘暗能量分解菌’和‘固氮微生物’,可以在两个月内改善土壤和大气条件,为后续的生态重构打下基础。”
在技术培训过程中,星岚文明的人员展现出了极强的学习能力。卡娅作为星岚团队的负责人,很快就掌握了光粒子探测器的操作方法:“按照张教授的理论,光粒子的传播轨迹会受到暗能量的影响,通过分析轨迹偏差,就能精准定位暗能量的浓度和分布。这个技术太神奇了!”
“这正是跨文明技术融合的魅力。”林远舟笑着说道,“不同文明的技术和智慧相互碰撞,才能产生更多创新的解决方案。星岚文明对自身星球的环境最为了解,你们的参与,能让修复方案更加精准有效。”
然而,就在修复项目即将正式启动时,又一次突发状况出现了。星核文明的监测系统发现,星岚星球的暗能量侵蚀区突然出现了能量波动,暗能量浓度在短时间内上升了20%。“这是怎么回事?”凌的意识投影立刻将监测数据传输给联合指挥中心,“暗能量的来源并非星球内部,而是来自外部空间!”
陈宇迅速启动场力雷达进行扫描,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是域外文明的探测器!他们在星岚星球的轨道附近部署了隐形探测器,正在向侵蚀区注入暗能量,试图干扰我们的修复工作!”
“域外文明竟然如此嚣张!”莱特的光流变得有些躁动,“他们之前在暗能量抑制装置项目中失败,现在又来破坏生态修复,必须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林远舟立刻冷静下来:“现在不是冲动的时候。域外文明的目的是阻止我们修复空间生态,破坏银河系的空间平衡。我们不能让他们得逞。陈宇,立刻调动地球的星际舰队,将域外文明的探测器摧毁;莱特,带领净化舰加强对侵蚀区的光粒子净化,中和注入的暗能量;凌,用意识投影技术干扰探测器的信号,阻止他们向母星传递数据。”
各方迅速行动起来。地球的星际舰队发射了量子导弹,精准命中了域外文明的隐形探测器,探测器在爆炸声中化为灰烬。莱特带领净化舰,加大光粒子束的输出强度,将注入的暗能量快速中和。凌的意识投影则侵入了探测器的残余信号,成功阻止了数据传输。
经过三个小时的紧急处理,星岚星球的暗能量浓度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卡娅看着屏幕上的数据,脸上露出了后怕的神情:“幸好你们及时发现,否则我们的修复工作就要前功尽弃了。域外文明为什么要阻止我们修复生态?”
“因为他们害怕银河系的文明强大起来。”林远舟的语气变得严肃,“域外文明的目标是掌控银河系的空间能量,而健康的空间生态是我们发展的基础。他们试图通过破坏生态修复,让我们陷入内耗,从而实现他们的野心。”
“我们绝不会让他们得逞!”卡娅的眼神变得坚定,“星岚文明愿意加入银河系文明互助联盟,与各文明携手对抗域外文明的威胁。我们虽然实力有限,但会全力支持联盟的各项行动。”
凌的光团闪烁了一下:“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团结起来,才能抵御域外文明的入侵。星核文明会为星岚文明提供空间防御技术支持,帮助你们建立起自己的防御体系。”
处理完域外文明的干扰后,星岚星球的修复项目正式启动。在联合技术团队和星岚文明的共同努力下,修复工作进展顺利。三个月后,星岚星球的暗能量侵蚀区被成功净化,土壤和大气条件得到显着改善,空间生态逐渐恢复平衡。
星际生态修复基金的成功,不仅帮助了受损文明摆脱困境,更让银河系各文明意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文明加入了基金,为基金注入了新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基金的“场力透明机制”也成为了跨文明合作的典范,被广泛应用于其他跨文明项目中。
在星岚星球的修复项目验收仪式上,林远舟站在重新焕发生机的土地上,看着远处郁郁葱葱的森林和翱翔在天空中的星岚生物,心中充满了感慨:“星际生态修复基金的意义,不仅在于修复受损的空间生态,更在于搭建起一座跨文明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在这里,不同文明放下差异,共享技术、整合资源,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正是混元场论和统一场论所倡导的——宇宙万物相互联系、共生共荣。”
苏晚晴走到林远舟身边,看着眼前的景象,轻声说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域外文明的威胁依然存在,还有更多受损的文明需要帮助。但只要我们坚持跨文明合作,秉持‘科技向善’的理念,就一定能守护好银河系的空间生态,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艾蕾娜体表折射出柔和的光晕,声音中带着憧憬:“伊瑟尔星的古老预言说,当银河系的文明携手共进,就能解锁宇宙的终极奥秘。我相信,这个预言正在成为现实。星际生态修复基金,就是我们迈向终极奥秘的第一步。”
莱特化作一道金色的光流,在天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声音传遍整个仪式现场:“让我们携手同行,用跨文明的智慧和力量,修复每一片受损的空间,抵御每一次未来的威胁,共同书写银河系文明的新篇章!”
远处的星空中,银河系的璀璨星光与各文明的飞船灯光交相辉映,仿佛在为这场跨文明的伟大事业喝彩。星际生态修复基金的故事,也将作为一段传奇,在银河系的各个文明中代代相传,激励着更多的文明加入到守护宇宙生态、追求共同发展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