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基地的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蒲凝转译的“共鸣编织法”指导下,每个人都在摸索着与自身特质相契合的规则应用方式。
雷栋站在指挥中心外新开辟的“编织实践区”。他闭目凝神,不再试图用精神力强行约束能量,而是将意识沉入自身对“结构”与“秩序”的理解之中。他想象着建筑的骨架、能量的回路、信息的脉络。渐渐地,他周身散发出一种沉稳、规律的精神波动。周围空气中流淌的温和规则能量,如同铁屑遇到磁铁,开始自发地向他汇聚,并依照他精神波动的韵律,编织成一道道纤细但极其稳固的光丝。这些光丝在他意念引导下,如同灵巧的织工,开始修补一处能量矩阵节点上肉眼难辨的微小裂隙,效率远超之前强行驱动能量的方式。
“成功了!”雷栋睁开眼,看着那处节点变得浑然一体,光芒流转更加顺畅,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纯粹属于技术突破的喜悦。“共鸣编织,关键在于‘认同’而非‘命令’。我们不是规则的统治者,而是……协调者。”
不远处,赵猛的方法则截然不同。他低吼一声,双拳对撞,一股带着些许混乱、但却充满爆发力的气息扩散开来。他没有试图编织什么精细的结构,而是将这股气息轰入脚下的大地。顿时,他周围一小片区域的能量变得活跃而躁动,地面微微震颤,一些原本沉淀的、惰性的能量被强行激发、活化,然后又被周围稳定的矩阵快速吸收、平复。他这种方式看似粗暴,却有效地清理了一片能量流转迟滞的区域,为矩阵注入了额外的活力。
“哈哈!这法子带劲!”赵猛抹了把汗,虽然精神消耗不小,但感觉畅快淋漓。他的“混沌共鸣”,在这种特定情境下,成了最好的“清道夫”和“活化剂”。
孙小胖则在蒲凝的亲自指导下,尝试更精细的操作。他伸出微微发颤的手指,小心翼翼地引导着一缕光丝,试图编织一个最简单的“预警符文”。他的规则感知让他能清晰地“看”到能量流动的细微差别,但精准控制仍需练习。好几次,符文在即将成型时溃散,但他毫不气馁,一次次重新开始。终于,一个闪烁着微光的、结构简单的符文在他指尖下方稳定存在。
“我做到了!蒲凝姐!”孙小胖兴奋地抬头,脸色因精神力消耗而发白,但眼睛亮得惊人。
蒲凝微笑着点头,赞许道:“很好,小胖。你的感知天赋会让你在精细编织方面进步神速。”她抬头望向平衡界域那流光溢彩的天空,感受着源点之种持续传来的、温暖而浩瀚的信息流。陈凌的存在,如同一位沉默的老师,不断提供着知识的源泉和方向的指引。
与此同时,在韩屿的“方舟核心”(位于前哨基地地下,与能源矩阵深度融合)空间内。
这里并非实体房间,而是一片由纯净数据和柔和光芒构成的信息海洋。韩屿的意识体悬浮其中,如同中枢神经,处理着来自基地各处传感器、能量读数以及外部边界监控点的海量信息。
他“看”到了雷栋和赵猛的成功,也“听”到了孙小胖的喜悦。这些正面的反馈被记录下来,融入他对基地整体运行状态的评估中。
然而,他的主要注意力,却锁定在西北边界传来的那份持续且诡异的规则扰动上。
那个被标记为“目标a”的侦察单位,行为模式极其古怪。它并非直线徘徊,而是以一种看似随机,实则隐含某种数学规律的方式,在边界外约五至八公里的范围内游弋。它极其谨慎,从未尝试触碰边界屏障,甚至会在屏障能量自然波动稍微增强时,迅速远遁,仿佛对规则变化敏感到了极致。
韩屿调动方舟数据库进行深度比对分析。
“能量签名低相似度匹配:‘神谕之序’——‘静默观察者’序列(低阶)。行为模式匹配度:37%。存在显着偏差。”
“偏差分析:目标a对‘静滞’规则残留表现出异常亲和力,其移动轨迹疑似在采集‘静滞’环境数据。其核心能量特征……夹杂着未被记录的未知频谱。”
这不是单纯的神谕之序成员。更像是一个……被某种东西影响,或者搭载了未知技术的混合体。
韩屿将分析结果共享给了蒲凝和雷栋。
“它在学习。”韩屿的意识传递出冷静的判断,“学习我们的屏障特性,学习平衡界域对外部规则的辐射模式。它的目的可能不是 immediate invasion(立即入侵),而是情报收集。并且,收集者可能不止它一个。”
雷栋的虚影在信息空间中凝聚,面色凝重:“如果它在研究我们,那我们必须假设,它背后的势力已经注意到了这片‘新生之地’。我们的技术突破,尤其是稳态能量矩阵和规则编织,可能会成为它们眼中的关键目标。”
蒲凝的意识也连接进来,带着源自源点之种的更深层感知:“韩屿,雷栋,源点之种传递了一丝微弱的‘警示’。它感知到远方……有一种与‘静滞’同源,但却更加‘刻意’、更加‘冰冷’的意志在活动。并非归寂之主本身,更像是……某种利用‘静滞’规则的造物或仆从。”
三方信息汇总,一个模糊但令人不安的图景逐渐浮现。
平衡界域之外,并非只有过去的敌人。静滞期的世界,孕育出了新的、未知的威胁。这个“目标a”,很可能就是某个新兴或潜伏势力派出的探针。
“我们需要加快‘预警网络’的建设。”韩屿总结道,“在稳态能量矩阵完全建成后,必须立刻部署覆盖范围更广、感知更敏锐的规则感应器。同时,我们需要考虑发展一些……非致命的、干扰性的规则编织应用,用于反侦察和驱逐。”
建设与发展依然是主题,但外部环境的微妙变化,给这份欣欣向荣的氛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他们不仅是在重建家园,更是在一个危机四伏的新世界中,为文明的火焰构筑一道坚固的壁垒。
前哨基地的灯光在平衡界域的暮色中坚定地亮着,而在远方的黑暗中,窥探的目光并未移开,反而更加专注。重构之路,从第一步起,就注定不会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