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的电脑屏幕上,数据流如细密的雨丝交织,十个技术系统正以毫秒级的速度拆解着纺织厂浴室的现场信息。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生成的三维模型里,积水在瓷砖地面上形成的涟漪被精准捕捉,系统用红色标注出异常区域:“花洒正下方水温38c,距其两米的角落水温22c,温差16c,不符合自然散热规律——存在人为干预痕迹。”
此时,林涛正带着陈诗羽穿过纺织厂的车间,机器运转的轰鸣声震得人耳膜发疼。陈诗羽的白大褂下摆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她攥着笔记本的手指微微发白——这是她第一次直面凶案现场,而传说中“冷到结冰”的秦明,已经在里面待了整整四十分钟。
“别紧张,秦科长对证据比对的要求比对人的态度严格十倍。”林涛试图缓和气氛,却被前方浴室门口飘来的消毒水味打断。推开门的瞬间,陈诗羽下意识屏住了呼吸:积水漫过脚踝,泛着浑浊的泡沫,几个警员踩着垫高的塑料板在勘查,而秦明蹲在淋浴区的正中央,背影在水汽中显得格外孤绝。
超动态视力技术捕捉到陈诗羽的瞳孔变化:初入时直径2.3毫米(标准惊恐值),12秒后收缩至1.8毫米(专业状态),系统在屏幕边缘标注“适应力指数85%,高于同资历法医平均水平”。她的目光扫过尸体时,下意识按住了白大褂领口的纽扣——这个动作与秦明五年前第一次出现场的监控画面重叠,超高模拟画像技术将两人的体态特征并置,肩宽比例、弯腰角度甚至指尖离地面的距离都惊人相似,匹配度达72%。
“死者王秀莲,42岁,颈部有索沟,胸口有锐器伤。”秦明的声音透过口罩传来,像冰块撞在金属上,“尸僵达下颌关节,角膜轻度浑浊,死亡时间初步判定在6至8小时之间。”他手里的红外测温仪正对着两根并排的水管,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被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同步收录:“热水管表面温度36c,冷水管28c,环境温度25c——热水管关闭时间不超过1小时,冷水管则至少关闭了5小时。”
陈诗羽蹲下身,指尖悬在尸体上方3厘米处(标准法医观察距离)。王秀莲的粉色背心被血染透,胸口的创口边缘有明显的挫伤带,形状不规则,像是被某种带棱角的器物反复戳刺。“索沟呈水平状,深浅不均,有重叠痕迹,说明凶手力气不大,且作案时情绪激动。”她翻开死者的眼睑,“结膜有出血点,符合机械性窒息特征,但胸口创口才是致命伤。”
“不对。”秦明突然开口,用探针拨开创口边缘的皮肤,“挫伤带里有金属碎屑,成分是45号钢,与车间梳棉机的钢筘一致。索沟里的纤维是尼龙材质,横截面呈三角形——这是包装车间专用的捆扎绳,不是你说的普通绳索。”技术证物扫描系统左侧面板弹出检测结果:“创口碎屑与钢筘样本成分匹配度98%,索沟纤维与包装车间捆扎绳完全一致。”
陈诗羽的笔尖在笔记本上顿了顿,留下一个深色的墨点。她想起入职前读过的秦明论文《特殊现场的微量物证分析》,里面提到“多创口案件中,最早形成的创口往往最接近凶手原始动机”。她抬头时,正对上秦明投来的目光——那眼神里没有温度,却带着审视,像在检查一件证物。
林涛在一旁汇报:“王秀莲上周举报车间主任张建军克扣工资,两人在会议室吵过架,张建军扬言‘让她好看’。”他调出的通话记录被李阳的黑客技术破解,录音文件里张建军的声纹波动剧烈,罪恶功能系统分析其愤怒情绪占比91%,威胁性词语出现频率是日常通话的8倍。
“但张建军的工装是蓝色涤卡,而死者指甲缝里的纤维是灰色棉纶。”秦明突然指向尸体的右手,“肥皂上的指纹被皂液破坏了,但皂体表面有压痕,是3号扳手的形状——车间只有维修组的人会随身携带3号扳手。”技术证物扫描系统右侧面板弹出维修组人员名单,其中一个叫刘斌的维修工上周因操作失误被王秀莲举报,扣了全月奖金。
追踪之瞳系统的蓝色轨迹线在屏幕上延伸:刘斌的手机信号在案发时间段出现在浴室附近,且他的考勤记录显示,那段时间本应在维修车间,却有47分钟的空白。更关键的是,他的储物柜登记信息显示,上周领用了一卷三角形横截面的尼龙捆扎绳,至今未归还。
陈诗羽看着秦明用镊子从积水里夹起一根头发丝粗细的纤维,放在载玻片上:“这是维修服上的玻璃纤维,只有接触过隔热棉的人才会沾到。”她突然明白,所谓“冷遇”不过是极致专注下的屏蔽——他不是冷漠,只是把所有的温度都给了证据。
“秦科长,”她递过自己的记录本,上面画着索沟和创口的示意图,标注着温度差和纤维特征,“我认为凶手是维修组的刘斌,动机是报复举报,作案工具是钢筘和捆扎绳,3号扳手可能是用来拧开水管阀门,故意放水破坏现场的。”
秦明的目光在图纸上停留了三秒,拿起笔在“温度差”三个字上画了个圈:“热水管余温说明他关闭水源时很仓促,可能听到了外面的动静。”这是他第一次对她的分析做出回应,声音依旧平淡,却让陈诗羽的心跳漏了一拍。
李阳将所有信息加密群发,郑一民、季洁等人的终端同时收到推送:【锁定嫌疑人刘斌,其储物柜位于维修车间b区3号,建议立即搜查】。案发现场字幕技术在屏幕底端缓缓滚动:【温差里的时间密码,纤维中的身份标识,新老法医的目光在证据上交汇,完成一场无声的传承】。
当林涛带着警员冲向维修车间时,陈诗羽看着秦明将那片玻璃纤维封进证物袋,突然想起导师说过的话:“真正的法医从不用言语证明自己,他们的专业就写在每一份尸检报告里。”她低头看了看笔记本上那个被圈住的“温差”,指尖轻轻摩挲着纸面——这是她法医生涯的第一颗星,冷冽,却足够明亮。
李阳的电脑屏幕上,罪恶功能系统的进度条爬至99%,旁边弹出一行字:【浴室的水汽会蒸发,现场的积水会退去,但那些被专业目光捕捉到的细节,将永远刻在真相里】。远处的车间传来机器停止运转的轰鸣,像是为这场跨越新旧的接力,奏响了短暂的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