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市委常委的第一次会议,看不见的硝烟与无声的站队!
星海市委大楼,九层。
走廊幽深,铺着厚重的暗红色地毯,将所有脚步声都吞噬得一干二净。空气里浮动着一种混合了陈年木料、高级纸张和淡淡茶香的特殊气味,这是权力的气味。
陆远在走廊的尽头停下脚步,他面前是一扇厚重的双开红木门,门上没有悬挂任何牌子,但星海市稍有级别的人都知道,这扇门背后,是这座城市真正的权力中枢——市委常委会会议室。
他的新办公室就在隔壁,秘书刚刚已经领他看过。办公室很大,窗外就是市府广场,视野开阔。但陆远清楚,那间办公室的风景再好,也只是前台,这里才是真正的后台。
他抬手看了看表,距离会议开始还有三分钟。
【系统提示:S级剧本《常委山的攀登者》第一幕已开启。】
【场景:星海市最高权力会议室。】
【当前角色卡激活:【沉默的观察者】。】
【角色能力:大幅提升环境洞察力与人物微表情分析能力,降低自身存在感,进入“被动观察”模式。】
【演出目标:在无声的站队中,绘制出第一张权力关系图谱。】
陆远整理了一下西装的领口,那枚崭新的党徽在走廊幽暗的光线下,反射出一点温润的红光。他没有让秘书通报,而是自己伸出手,轻轻推开了那扇沉重的门。
门轴转动,没有发出一丝声响,如同一次无声的潜入。
房间内的景象,瞬间映入眼帘。
一张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材质是和门一样的红木,打磨得光可鉴人,能清晰地倒映出天花板上那盏低调而典雅的水晶灯。桌子周围,已经坐了七八个人。
随着陆远的进入,房间里原本低声的交谈戛然而止。十几道目光,如同探照灯一般,齐刷刷地汇聚到他身上。
这些目光的主人,都是他过去只能在电视新闻和报纸头版上见到的人物。每一个名字,都足以让星海市的官场为之震动。
陆远脸上挂着谦逊而得体的微笑,目光在房间里环视一圈,微微躬身,算作是无声的问候。
“陆常委来了,快请坐。”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
说话的是坐在椭圆形桌子一端,稍稍偏离主位的一个中年男人。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气质儒雅,是市委专职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罗正信。他的示好,像是一阵温暖的春风,稍稍缓和了房间里骤然绷紧的气氛。
陆远冲他感激地点了点头,目光顺着会议桌寻找自己的位置。
很简单,就在最末端。
那里的桌面上,摆着一个崭新的、还带着墨香的姓名牌——陆远。旁边,是一套崭新的会议用品:未拆封的笔记本,削得尖尖的几支铅笔,还有一个崭新的白瓷茶杯。
这套“新”,与桌上其他位置那些或多或少带着使用痕迹的旧物件,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无声地诉说着他“后来者”的身份。
他安静地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腰背挺直,双手平放在膝盖上,没有多余的动作。他就像一个初入课堂的学生,用最规矩的坐姿,表达着对这个课堂的敬畏。
但【沉默的观察者】的视角,早已如同最高清的摄像机,开始无声地扫描和记录。
主位空着,那是市委书记周怀安的位置。
主位左手边第一位,坐着一个身形微胖、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男人。他正低头看着一份文件,眼皮都没抬一下。他就是星海市的二号人物,市长杨建功。陆远能感觉到,从自己进门到现在,这位市长的目光,从未在自己身上停留超过半秒。那不是无视,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属于同级别对手之间的审慎。
主位右手边第一位,则坐着一个与杨市长截然不同的人。他约莫五十出头,身材保持得很好,穿着一身合体的夹克,没打领带,领口的扣子随意地解开一颗,显得颇有几分不羁。他没有看文件,也没有看陆远,而是端着茶杯,慢悠悠地吹着水面上的浮沫,眼神似乎在看着茶杯里的茶叶,又似乎穿透了茶杯,在思索着什么。
他就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常鸿。那个在系统判定中,自己当前阶段的主要对手。
陆远进门时,常鸿的嘴角似乎动了一下,像是一个极淡的、转瞬即逝的笑意,但那笑意里,没有丝毫温度。
其他人,则构成了这个权力场中的不同声部。
纪委书记钱学民,表情严肃,不苟言笑,像一块沉默的铁;组织部长孙慧,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性,脸上始终带着和煦的微笑,但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扫过时,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无声的考察;宣传部长方文博,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文人,正和身边的统战部长低声交流着什么,神态轻松。
还有一位,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肩上扛着金色的松枝和一颗将星,端坐在那里,自成一个气场。他就是星海警备区的司令员,军方常委。他从陆远进来后,就一直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他,眼神里带着军人特有的直率和好奇。
这是一个微缩的生态系统。
陆远安静地观察着,就像一个生物学家,在观察一片从未涉足过的雨林。他能感受到,市长杨建功和常务副市长常鸿之间,似乎隐隐有一道无形的屏障。而其他常委,则像一颗颗行星,围绕着不同的引力中心,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动态平衡。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再次被推开。
市委书记周怀安走了进来。
他身后跟着秘书长陈良。周怀安的步伐稳健,目光在室内环视一周,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
当他的目光落在陆远身上时,停留了片刻,微微点了点头,眼神里带着一丝鼓励和肯定。这个细微的动作,立刻被在场的所有人捕捉到。
周怀an走到主位坐下,清了清嗓子。
“同志们都到齐了,那我们就开会。”他的声音不高,却自带一种让全场安静下来的力量。
“在开始今天的议程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我们常委会的新同志。”周怀安的手,朝着陆远的方向示意了一下,“陆远同志,经市委全会选举,增补为市委常委。从今天起,就和我们大家一起共事了。大家欢迎。”
一阵掌声响起。
掌声不算特别热烈,但很整齐,透着一种程式化的礼貌。
陆远站起身,再次向着众人微微鞠躬。“谢谢书记,谢谢各位领导。我是常委会里最年轻的,经验和能力都有很多不足,以后还请各位领导多多批评、多多帮助。”
他的姿态放得很低,话说得滴水不漏。
“呵呵,年轻好啊。”市长杨建功终于开了口,他放下了手里的文件,脸上露出公式化的笑容,“我们市委班子,是需要补充一些新鲜血液,增加活力。不过啊,”他话锋一转,看向陆远,“常委的担子,可不轻啊。小陆同志在区里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但市里的工作,和区里又不一样,要看全局,要考虑平衡。希望小陆同志能尽快转换角色,适应新的岗位。”
这番话,听起来是勉励,是提点,但字里行间,却透着一股居高临下的敲打意味。
“看全局”、“考虑平衡”,这几个词,咬得格外重。仿佛是在提醒陆远,这里不是东林区,更不是金ah区,不是你可以一个人说了算的地方。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变得有些微妙。
常务副市长常鸿这时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发出一点轻微的声响,像是在为杨市长的话做一个无声的注脚。
周怀安的脸色没有变化,他只是笑了笑,接过了话头:“建功市长说得对,担子确实不轻。不过,我相信陆远同志的能力。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嘛。年轻人,多压压担子,成长得才快。”
他轻描淡写地将杨建功话里的“刺”给拔掉了,顺便又捧了陆远一句。
一来一回,不见刀光剑影,却已经完成了一次无声的角力。
陆远始终保持着微笑,认真地点头:“谢谢杨市长的教诲,谢谢周书记的信任。我一定多听多看,多学习,尽快熟悉情况,不辜负组织的期望。”
他像一块海绵,将所有或软或硬的话语都吸收了进去,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
这场简短的开场白,像是一场无声的资格审查。陆远知道,自己算是初步过关了。
接下来,会议进入了正式议程。
第一个议题,是关于市里明年的财政预算初步方案。
这个议题,由常务副市长常鸿主讲。他拿出一份厚厚的报告,开始汇报。他的声音洪亮,条理清晰,对各种复杂的数据信手拈来,展现出了一个掌控全市经济命脉的常务副市长应有的专业和强势。
陆远安静地听着,手里的铅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
他没有去看常鸿,而是观察着其他人的反应。
市长杨建功听得很认真,时不时在自己的本子上写着什么。
纪委书记钱学民面无表情,像是在听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
组织部长孙慧则不时地看看主讲的常鸿,又看看主位的周怀安,眼神里透着一丝探寻。
陆远的心里,那张权力关系图谱,正在被一点点地勾勒出来。常鸿,作为经济工作的实际操盘手,显然是杨建功市长在政府这盘棋上,最重要的一颗棋子。而周怀安作为市委书记,如何在这份由政府主导的“钱袋子”方案上,体现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就是他需要平衡的艺术。
常鸿的汇报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当他讲完最后一个字,合上报告时,整个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周怀安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市长杨建功。
“建功同志,你是政府的班长,你先说说看法吧。”
杨建功清了清嗓子,身体微微前倾,沉稳地开口:“我基本同意常鸿同志拿出的这个初步方案。方案总体上考虑到了我们市当前的财政状况和明年的发展需求,重点突出,兼顾了一般……”
他的发言四平八稳,对方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个议题将要顺利通过时,杨建功的话锋却突然一转。
“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陆远,“方案里,对东林区老城改造和金海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专项资金支持,是不是……略显保守了?”
一句话,让会议室里刚刚缓和的气氛,再次变得微妙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又一次聚焦到了那个坐在末位的年轻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