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局算数,卫东以匪夷所思的“方程”法和一道超纲难题彻底碾压了国子监的算学才子赵明远,秦族再下一城!两胜一平!胜利的天平已然倾斜!
柳文轩等文人脸色灰败,士气跌至冰点。他们引以为傲的诗词、算学,竟被这群“蛮夷”以如此诡异的方式击溃!耻辱!前所未有的耻辱!
“第四局!策论!”柳文轩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强行稳住心神,目光再次扫向秦族阵营。他需要一个突破口!一个能挽回颜面、提振士气的点!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又落在一个女红棍身上。
这女子约莫二十出头,身姿挺拔,穿着一身合体的秦族皮甲劲装,勾勒出矫健的线条。她面容姣好,却带着一股寻常女子没有的英气和冷冽。一头乌黑的长发束成利落的高马尾,几缕碎发垂在额前。她没有像辣妹子那样露出大片纹身,但脖颈处隐约可见一抹青色的藤蔓刺青延伸至衣领下。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眼神,平静,深邃,带着一种历经世事的淡漠和…不易察觉的锋芒。她安静地坐在前排,与周围喧闹的红棍形成鲜明对比,仿佛一柄藏在鞘中的利剑。
她是刘霞。秦族最早跟随秦哲的元老之一,如今掌管着一个重要堂口,是名副其实的“大姐大”。
柳文轩心中一动。又是女的!而且看起来比那个辣妹子更“文静”些?或许…可以借此做文章!若能赢下这局,不仅能扳回一城,更能打击秦族的气焰——你们连女人都派出来充数了!
“就你!”柳文轩指着刘霞,声音刻意拔高,带着一丝挑衅,“第四局,策论!我方出题!请这位…姑娘应战!”
他特意加重了“姑娘”二字,引得身后文人一阵低低的嗤笑,眼神中充满了轻蔑。
秦族这边,红棍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哄笑声和口哨声!
“卧槽!又挑女的!柳文轩你丫是不是不行啊?”
“哈哈哈!专挑软柿子捏?可惜啊,我们霞姐可不是软柿子!”
“霞姐!上!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刘霞缓缓抬起头,平静的目光扫过柳文轩和他身后那群面带讥讽的文人,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她站起身,动作不疾不徐,走到场中。她的步伐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久居上位的从容。
“请出题。”刘霞的声音清冷,如同山涧清泉,听不出喜怒。
柳文轩这边,一位以策论见长的中年文人站了出来,他是国子监的助教,姓周。周助教清了清嗓子,摆出一副师长的姿态,朗声道:“策论题:论‘民富’与‘国强’之关系。何者为先?何者为重?何以兼得?请姑娘阐述高见。”
这是一个经典的治国命题,看似简单,实则包罗万象,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民生等诸多方面。周助教自信满满,准备用一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儒家经典理论,碾压这个看似“文静”的女子。
刘霞听完题目,并未立刻作答。她微微垂眸,似乎在思索。片刻后,她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周助教,开口问道:“敢问先生,何为‘民富’?何为‘国强’?”
周助教一愣,随即有些不耐烦:“民富,自然是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国强,自然是兵强马壮,府库充盈,四夷宾服!”
刘霞点点头,声音依旧清冷:“先生所言甚是。然则,民何以富?国何以强?”
她不等周助教回答,便自问自答,语速平缓,却字字清晰:“民富,非凭空而来。需有田可耕,有工可做,有商可通。田需水利,工需技艺,商需货殖流通。此三者,皆需朝廷清明,吏治不贪,律法公正,护佑百姓辛勤所得不被盘剥掠夺!”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包括角落里安静观战的李世民等人:“国强,亦非空中楼阁。兵强需甲胄锋利,粮饷充足;马壮需牧场丰美,饲养得法;府库充盈需赋税合理,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四夷宾服需边关稳固,将士用命,更需…国中无乱,民心所向!”
“故而,”刘霞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民富与国强,非先后之分,实乃一体两面!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
“民不富,则国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纵有强兵,亦是穷兵黩武,终将耗尽民力,自取灭亡!秦之强弩,二世而亡,便是明证!”
“国不强,则民如待宰羔羊!纵有万贯家财,亦难挡外寇劫掠,内贼横行!五胡乱华,衣冠南渡,血泪斑斑,岂能忘怀?!”
她的声音并不激昂,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和冰冷的现实感,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周助教脸上的自信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凝重。他没想到,这个看似冷冽的女子,竟有如此见识!
刘霞继续道:“何以兼得?唯‘治’一字!治吏!治贪!治乱!治军!治学!”
“吏治清明,则民安;贪腐绝迹,则民富;乱象不生,则民聚;军纪严明,则国安;教化昌明,则民智开,国力长盛不衰!”
“此非空谈!我秦族龙首原,便是明证!”刘霞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收流民,授技艺,开荒田,通商贾。民有工做,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此为民富!”
“造利器,练精兵,筑坚城,守一方安宁。令宵小不敢犯,外敌不敢窥!此为国强!”
“民富国强,相辅相成!此乃秦族之道!亦是…强国富民之正道!”
她最后一番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将秦族龙首原的实践作为论据,极具说服力!更隐隐点出了秦族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全场鸦雀无声!连秦族这边的红棍们都听得目瞪口呆!他们只知道霞姐能打,管账厉害,没想到讲起治国道理来,也这么牛逼?!
周助教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他准备好的那些引经据典、华丽辞藻,在刘霞这番朴实无华却直指核心、逻辑严密、论据充分的论述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张了张嘴,竟发现自己无话可说!
“好!!”秦哲第一个带头鼓掌,哈哈大笑,“霞姐说得好!民富国强!缺一不可!这才是硬道理!”
“霞姐牛逼!!”
“说得好!!”
秦族阵营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玉玲珑在楼上,看着场中那个英姿飒爽、侃侃而谈的女子,眼中异彩连连。角落里的李世民,更是目光灼灼,看向刘霞的眼神充满了欣赏和…一丝探究。此女见识不凡,绝非池中之物!
“第四局!秦族胜!”玉玲珑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
柳文轩等人面如死灰,摇摇欲坠。四局下来,两胜一平一负(策论算他们出题,刘霞应对,评判自然倾向刘霞),秦族已然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局!灯谜!”柳文轩几乎是咬着牙挤出这几个字。他必须赢!否则颜面扫地!
双方各出一谜。文人这边绞尽脑汁,出了一个极其晦涩的典故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日!”(画太阳是圆的,写“日”字是方的,冬天日照短,夏天日照长。)
秦族这边,一个平时喜欢琢磨机关巧术的红棍笑嘻嘻地站出来,出了一个让所有文人抓狂的谜面:“远看像电扇,近看像电扇,电扇是电扇,就是不能转!——打一物!”
文人们面面相觑,苦思冥想。电扇?何物?闻所未闻!最终时间到,无人猜出。秦族红棍得意洋洋揭晓谜底:“是…没插电的电扇!哈哈哈!”(纯属恶搞,但古人确实无法理解)
文人这边气得吐血!这算什么灯谜?!第五局,秦族再胜!三胜一平一负!大局已定!
“第六局!”一个苍老而威严的声音响起。国子监祭酒,孔颖达的亲传弟子,当代大儒郑玄清(与之前辩论的郑博士同族),缓缓走了出来。他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眼神锐利如鹰,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宗师气度。他直接无视了秦哲,目光如电,锁定了场中一个看起来颇为沉稳、眼神中带着书卷气的红棍
“老夫出题,考校尔等,对圣人之言,可解其真意否?”郑祭酒的声音如同洪钟,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他缓缓开口,声音传遍整个群芳阁:“孔子曰:‘有教无类。’然《礼记》云:‘礼不下庶人。’此二者,看似矛盾,实乃一体两面。圣人教化,泽被苍生,然礼法森严,尊卑有序,不可僭越。庶人当安守本分,勤勉劳作,自有其福。若强求礼法加身,反生祸乱。此乃圣人微言大义,汝可知否?”
此言一出,全场瞬间寂静!落针可闻!
这已不是简单的比试!这是直指核心的礼法之争!是阶层固化的理论基石!郑祭酒搬出圣人经典,以“有教无类”与“礼不下庶人”这对看似矛盾实则被儒家解释为“一体两面”的命题,质问秦族!其用意,直指秦族收容流民、传授技艺、甚至让女子抛头露面参与“文墨”的“僭越”行为!是在质问:你们秦族,懂不懂规矩?懂不懂尊卑?!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被点名的红棍身上。那红棍脸色微变,显然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虽读过些书,但面对当世大儒引经据典的诘问,一时竟不知如何作答。
李世民在角落,眉头紧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亦是面色凝重。这个问题太敏感了!触及了统治根基!
就在那红棍额头冒汗,张口结舌之际,一个清冷而坚定的声音再次响起:
“我来答。”
刘霞,再次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