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荔让大军在原地休息,他心中充满疑惑,走到热嘎须身边,轻声问道:“热族长,这陇山有什么讲究?为何是地龙之所在?”
热嘎须虽然身体虚弱,但还是强打起精神,缓缓说道:“回禀德乾,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当时天下妖魔横行,百姓苦不堪言。一位大神为了拯救苍生,带领众神来到这里,耗尽心血,铸成护法大阵,将妖魔封印在大山深处,从此这里便灵力充盈,有了经久不衰的地脉灵息,成为练功绝佳之地。
“龙魂的呼吸韵律镌刻在每一寸山骨中,这气脉自昆仑祖源蜿蜒而来,在秦晋之间凝为九道地脉经络,每道皆以阴阳双穴为枢,吞吐日月精华。
“曾经有一位年轻的道士听闻陇山之奇,便来这里修炼。他在山中寻觅良久,终于找到一处地脉经络的阴阳双穴,然后在那里潜心修炼,吸收着日月精华和地脉灵息,几年之后修为大增,成为一代宗师。
“当春分日的第一缕阳光剖开山雾,地脉便如苏醒的巨蟒,将蛰伏的灵息沿岩隙推涌而上。
“有一次,一位采药的老人在春分日这天来到陇山,亲眼目睹了神奇的一幕,只见冰泉瞬间变成碧玉,古松抽出新芽,绝壁上弥漫着仙雾,心中充满了敬畏。
“灵气最浓处,莫过于山下的太极渊。此处两峰对峙成阙,渊底常年聚着一泓混金色泽的灵泉,水面浮动着八卦爻纹的虚影。
“据说一位仙人曾经在太极渊中修炼,吸收了此处的灵气,功力大增,后来飞升成仙,留下许多传说。
“有一位樵夫在山中砍柴,看到一只白鹤飞到太极渊边,衔起一口灵泉,眨眼间羽翎泛出七彩光晕,在云间留下一道金丝轨迹。
“更为神奇的是渊畔灵息壁,青石表面布满蚕丝般纹路,以掌贴壁,能感受到地脉的搏动,相传此乃龙脉与人间交感的气门。
“至若秋露沉降之夜,灵气便化作可闻可触的实体。山巅的星斗坪,露凝为珠,缀满草茎。曾经有一位隐士在星斗坪隐居,在秋露沉降之夜,听到露滴坠地的声响,他用心记录下这些声响,经过整理,竟成宫商角徵羽五音,合为《地龙吟》。
“而山南的回灵谷,夜风裹着灵气游弋,有一位书生因仕途不顺,心情烦闷,来到回灵谷,深吸一口气,只觉胸中的浊气一扫而空,灵台清明如月,重新振作起来。
“这灵气更孕养出此山独有的生灵共脉奇观。曾经有一位探险者来到灵猿崖,看到一群金丝猴。这些猴子的毛在灵气的浸染下泛着鎏金光泽,它们的啼声清脆悦耳,与山涧的回响共鸣成乐。
“药王谷中的千岁芝,菌伞纹路暗合六十四卦。有一位采芝人,为寻找千岁灵芝,来到药王谷,他按照前人之法,用铜铃召引灵气,果然有一株千岁灵芝破土而出。
“最玄妙的是龙脉渡人。迷途者若得灵气引路,终能循脉而出。有一位商人在山中迷路,就在他绝望之际,突然看到雾中现出一道灵光,他顺着灵光指引,终于走出大山。
“此间灵气流转不息,随节气轮转,应星斗变幻,循环往复,终年不息。正如《山经》所载:秦岳之脉,天地之喉。”
“酋长又是如何知道这些的?”子荔好奇地问道。
“回德乾,在下的师父乃老子门徒空明真人。老子在崆同修道,参悟天地大道、万物生灭机缘。他整日在山中冥想,与天地沟通,领悟宇宙奥秘。
“老子圆寂后,师祖万念俱灰,一路西行来到我族,看到此处百姓淳朴善良,便决定留下来,收在下为徒,传授天地至理。“他经常带我在山中行走,给我讲述此山的故事和灵气的奥秘。他老人家圆寂前,将此鞭赠予在下,临别赠言,告诫此鞭须小心使用。在下不听师父遗言,以致闯下如此大祸。”热嘎须满脸懊悔地说道。
“酋长别太过自责,还是保重身体为要。”子荔安慰道。
热嘎须点了点头,闭上眼睛,开始调养身体,而子荔则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此山之神秘,心中暗想,既然此山有这么多神奇之处,尤其是太极渊的灵泉,今后若有机会,定要到这里好好修炼一番,以提高功力。
二人正思忖,突然一阵龙吟之声从远处传来,如闷雷般在天边滚动,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众将士不禁心生敬畏,仿佛看到那条巨龙在云中翱翔,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