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一立于归墟之塬中央,周身气息已臻化神一重巅峰,圆融饱满,进无可进。
五行本源独缺火行未能彻底融入根基,那地火莲籽仍在储物戒中灼灼其华。
他心知,若不能将前番所得尽数消化融合,化为己用,便是空入宝山。
他翻手取出那枚地火莲籽。龙眼大小的籽实赤红如玉,内里仿佛有岩浆流动,散发出灼热精纯的火灵之力与一股磅礴生机。
此物性极暴烈,若直接吞服,化神二重修士亦可能被焚伤经脉,需以特殊法门徐徐炼化。
然道一并未急于吞服。他凝视莲籽,心中忽有所悟。五行之道,相生相克,绝非简单叠加。
土能晦火,亦能藏火。何不以此地戊土源气为基,包容炼化此火行至宝?
念及于此,他再度盘膝坐下,将地火莲籽置于掌心,并未吞入腹中,而是以双掌虚抱,运转《地藏归元诀》。
周身浑厚的戊土源气被引动,化作精纯温厚的土行灵力,如同大地母怀,缓缓包裹向掌中莲籽。
那莲籽似有灵性,察觉到外界灵力靠近,本能地爆发出灼热烈焰抗拒!嗤嗤声响,道一双掌瞬间赤红,剧痛传来。
道一不为所动,神色平静。他不再强行压制,反而引导那戊土灵力变得愈发温和、包容,如同无边厚土,默默承受着烈焰的灼烧,并不断渗透、融合。
土晦火之光,亦能养火之根。这是一个缓慢的磨合过程。
戊土灵力不断被灼热的火能淬炼,去芜存菁,变得更加精纯;而那地火莲籽的暴烈火性,也在戊土源气的不断温养包容下,渐渐褪去躁动,变得内敛而深沉,其蕴含的火行法则真意,却愈发清晰地展露出来。
道一的心神彻底沉浸其中。他仿佛化身为大地,怀中抱着一颗火种。
火种灼热,却也为大地带来温暖与生机。土与火,并非单纯相克,更有相生之情谊。
不知过了多久,他掌中烈焰渐熄,那地火莲籽竟缓缓软化,最终化作一团流动的、赤金色的液态能量,温顺地悬浮于掌心之上,再无丝毫暴烈,反而与周遭戊土灵气水乳交融,不分彼此。
火行本源,终被彻底降服,融入他的五行根基之中!
就在这一刹那,道一体内轰然剧震!
丹田之中,混沌元神大放光明,原本以土黄为主的色泽骤然变得绚烂多彩!代表着金行的白芒、木行的青气、水行的黑光、火行的赤焰、土行的黄霞,五色流转,相生相克,循环不息,最终尽数归于元神核心处那一点混沌之中!
五行圆满,根基大成!他的气息骤然暴涨一截,虽未直接突破至化神二重,但法力之精纯、深厚,对天地规则感应的清晰程度,已然远超片刻之前!
一种明悟涌上心头。五行之力尽在掌握,仿佛举手投足间,便可引动天地间这五种基本法则之力。
他福至心灵,骤然睁开双眼,眸中五色光华一闪而逝。他并指如剑,凌空虚划。
随着他指尖移动,周身五行灵力自然汇聚。庚金之气凝其锋,乙木之气赋其韧,癸水之气增其变,离火之气淬其威,戊土之气定其形!
霎时间,一座微缩的、仅尺许见方的山岳虚影于他指尖骤然成型!此山虽小,却棱角分明,既有金石之锐利,又有林木之生机,山体环绕水汽云雾,底座沉稳厚重如大地,山腹之内更隐隐有赤焰流光转动,散发出一种镇压万物、破灭万法的恐怖气息!五色光华于山体之上流转不定,玄妙非凡!
此非地元重山,而是他以自身对五行法则的感悟,凭空凝聚五行之力,自行开创的一式神通!
“五行轮转,演化万方,镇!”道一低喝一声,指尖微动。
那尺许大小的五行山岳虚影骤然消失,下一刻,便出现在百丈之外一座十数丈高的褐色巨岩之上,无声无息落下。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那巨岩被五行山虚影罩定,瞬间便如同沙堆遇水般,无声无息地坍塌、分解、湮灭!
先是金气削其形,继而火气焚其质,水气蚀其基,木气散其元,最终土气埋其痕!眨眼之间,偌大巨岩便彻底消失于天地之间,仿佛从未存在过,连一丝尘埃都未扬起!
道一脸色微微一白,体内法力竟瞬间耗去近三成!神识也传来一阵轻微疲惫感。
这“五行山”神通威力奇大,蕴含五行生灭之道,专克万物,但其消耗也极其恐怖,以他如今化神一重巅峰的修为,竟也仅能勉强施展一次,便需调息恢复。
“威力尚可,然消耗甚巨,尚需打磨。”道一微微蹙眉,并未因神通初成而自满。
此术虽强,却如同七伤拳,未伤敌先伤己,若不能速胜,自身便先陷入力竭之境,绝非善策。
他散去神通,那五行山虚影悄然消散,重归于天地灵气。他盘膝调息,心中不断推演方才凝聚五行、演化神通的每一个细节,寻找其中冗余与浪费之处,试图精简流程,减少消耗。
与此同时,他亦能感觉到,经过此番创法,自身对五行法则的理解又深了一层,那化神二重的瓶颈,似乎又松动了不少。
只是……他忽然心绪不宁,冥冥中似有一股压抑感自远方传来,仿佛有什么极其重要之事正在发生。
他抬头望向东面皇城方向,目光穿透重重山峦,却只见天高云阔。
山雨欲来风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