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室内,道一盘膝调息了整整一日一夜,方才将体内翻腾的气血与絮乱的灵力彻底平复。
经脉的隐痛逐渐消退,但那濒临崩溃的惊险一幕,却深深烙印在他心神之中。
自创功法,绝非易事。闭门造车,单凭一己之力冥思苦想,终究难免走入歧路,甚至万劫不复。
此次险死还生,若非那神秘烙印关键时刻再次显威,后果不堪设想。
“需得集思广益,融汇百家之长。”道一睁开眼,眸中少了些许独闯时的锐气,多了几分沉淀后的虚怀。他起身,再次走向紫荆族长所在的石殿。
紫荆正在处理部族事务,见道一前来,察觉到他气息似乎略有不同,不由关切问道:“恩公,可是修炼遇到了难关?脸色似乎不大好。”
道一苦笑一声,坦然道:“不瞒族长,确是如此。我欲改良功法以适应此界灵气,却险些酿成大祸。
此番前来,是想向族长请教贵族传承中,关于引动、安抚地脉之气,以及应对灵气冲击方面的心得。”
紫荆族长闻言,神色一肃,放下手中事务:“恩公救我全族,此等小事,何谈请教。我紫木部族虽传承浅薄,但世代居于此处,与山林大地为伴,于地脉之力的粗浅应用上,确有些许祖辈摸索出的土法子,恩公若不嫌弃,老身这便为您分说。”
她请道一坐下,沉吟片刻,缓缓道:“我族认为,大地有灵,地脉如川。引动地脉之力,非是强取豪夺,而当如溪流汇川,顺势而为。需以自身灵力为引,频率需与大地呼吸相合,急不得,躁不得…”
她言语朴实,并无高深术语,多是历代先人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如何通过观察草木长势、岩石纹理判断地气走向;如何以特定频率的灵力波动“叩问”大地,引动回应;
如何借助特定属性的灵材作为媒介,更安全地引导地脉之气;甚至还有一些利用草木生机之力,中和地脉躁动的小技巧。
“…至于应对能量冲击,我族功法孱弱,不敢如恩公般海纳百川,多是避其锋芒,导其宣泄。譬如山洪暴发,堵不如疏。可在体内预先构设‘泄洪’之径,将难以炼化的异种能量,引导至特定穴窍或经由肢体末端排出,虽损耗颇大,却可保经脉无虞…”
道一凝神静听,不时发问。紫荆族长自是知无不言,甚至唤来族中几位擅于此道的长老,一同探讨。
这些法门在道一看来,确实粗浅,甚至有些笨拙,但其中蕴含的因地制宜的智慧、以及对大地力量的敬畏与巧妙利用,却给了他极大的启发。
尤其是那“顺势而为”、“构建泄洪路径”的思路,与他构建“大地胎衣”的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却更为巧妙和安全。
他意识到自己之前过于追求“模拟法则之压”的宏大构架,却忽略了诸多细微处的精妙处理与安全冗余。地脉之力何其磅礴,欲要引其为己用,当如精工细琢,而非蛮力铸就。
“多谢族长与诸位长老解惑,令我受益匪浅。”道一起身,郑重行礼。此番请教,虽未得到什么惊天动地的秘法,却让他看到了另一条更稳妥、更贴近此界本质的道路。
“恩公言重了。”紫荆连忙还礼,“能对恩公有所助益,是我族之幸。”
回到静室,道一并未立刻再次尝试。而是将紫荆族长与众长老的心得,与自身所学、《混沌地元诀》的精义、以及对此界法则的感悟,细细融合、推演。
他不再执着于立刻构建出完美的“大地胎衣”,而是决定先从小处着手。尝试更精细地操控自身土行灵力,模拟出更契合大地呼吸的频率;
尝试在经脉之外,先构建几条简单的、用于引导和宣泄过剩能量的“临时渠”;尝试借鉴那利用草木生机中和躁动的方法,寻找能稳定地脉元气的辅助手段…
思路渐渐清晰,方向愈发明确。
他再次取出那盛放着各种属性灵材的皮袋,目光扫过那些铁线草、雷击石、寒水石…最后,落在了一小截紫荆族长赠送的、散发着温和生机波动的“凝神藤”上。
或许,下次尝试,可以此物为媒介。
道一闭上双目,心神再次沉入对力量的推演与整合之中,只是这一次,少了些冒进,多了份沉稳与周全。
洞外,月色如水,宁静祥和。
洞内,思绪如电,融汇百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