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寒木春深担风雨,薪火相传见真章
汪细卫回到家又开始处理他没弄完的木把手,别看就是一根木棒,里面的技巧太多了,不同农具的把手是不一样的,有的长,有的短,要根据农具的用途、承受的力度还要调整粗细,还得有光滑有幅度。
潘高园则是在厨房忙碌,农村过年也有许多讲究,虽然现在家里条件困难,但是有家和没家是两个概念,有家就要按照家的规矩来。
一晃又是一天过去了,晚上洗嗽完,夫妻俩躺在被窝里,说着些悄悄话。
汪细卫搂着潘高园说,“高园,你说姐这么年轻,总不能一个人单着过一辈子吧?”
潘高园将身子向汪细卫怀里挤了挤,找了个舒服的位置,“这得看她自己啊,估计也是被姐夫伤透了心,现在不想嫁人了吧。”
汪细卫没有说话,人这一辈子,另一半是真的重要,男人再能干,如果娶了一个不会持家的婆娘,你挣个金山银山回来,也是守不住的,她能给你败光。
女人如果找一个不靠谱的男人,也是件特悲哀的事情,村里这样的男人也不少见,天天家里鸡飞狗跳的。
“你在想啥呢?”潘高园半天没听见汪细卫说话,就问他。
汪细卫摸摸她的后背,说道:“到时候我在工地上看看,有木有踏实可靠的,给姐介绍一个,她一个人总是不靠谱,压力太大了。”
潘高园心里暖暖的,抱汪细卫抱的更紧,胸前的柔软让汪细卫突然心猿意马起来。
夫妻的默契那是真的没得说,丈夫的反应潘高园感受到了,也觉得浑身有些发热,于是,一场异于平时的大战打响了!
这场战争持续性很好,两个人都体会到了以前没有享受到的乐趣。
“你今晚咋这么能干呢?”潘高园喘着气问道。
“啥意思?以前我不能干?”汪细卫按下心里的畅快,故意调戏自家婆娘。
潘高园脸红了,藏在他怀里,“以前也能干呢,今晚感觉不一样呢!”
这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了,汪细卫也在想着,确实今晚感觉不一样啊,为啥呢?
他又想到了沈老爷子给他,他们全家人都喝过的那副药,难道说的固本是这个意思?老爷子看出啥来了?
操劳过后人总是容易入睡的,这一晚又睡得非常香甜。
次日就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了,过了这一日,就迈入了九十年,所以这一天叫岁末,大家不管在哪里,都要赶回来一家人团聚,过个年。
汪细卫已经拒绝了他爹的邀请,他们一家人自己单独团年,所以这一天哪都没去,就在家里陪着潘高园做团年饭。
这是新家的第一次年夜饭,就三个人,还有一个是刚开始学会吃饭的小家伙,吃也吃不了多少,但是该有的一样都不能少。
该祭祖的祭祖,该拜神的拜神,猪头、猪尾、鸡、鱼、羊都有,伺候完那些先人和神仙,就该自己一家人吃饭。
那张瘸腿的小方桌上,摆满了各种菜肴,汪细卫还温了点糖酒,夫妻俩边吃边喝,还不时照顾下大狗子,这顿团年饭就算是吃完了。
夜里是守岁,喝的微醺的两人抱着孩子,拿着账本,在木屋里盘算今年一年的收益。
在师傅的照拂下,今年两口子挣了四千多点,回家来添置各种生活必需品花了差不多两百块,买猪肉花了快三百块,这是大头支出,加上其他的花销,花了差不多六百块。
存折上有三千五百块的数据,兜里还有百多块现金,这就是小两口的所有钱,要支撑他们起一个漂亮的院子。
够是够了,就是不太宽泛,汪细卫倒是很看得开,“咱俩一年能挣一个院子已经算是很赚了,住的地方弄好了,咱再挣钱去,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潘高园对这个从来不怀疑,当初她一定要出来,只是不想继续在老宅里过没有希望的日子。
哪怕是跟着汪细卫出来住岩洞,自己也坚持着出来了,从来也没有想过会通过两口子一年的时间就能挣回来这么多钱。
她更不怀疑以后会挣更多的钱,会过更好的日子。
新房子,新院子,新家具,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自己亲手挣回来的……
两口子仔细的盘算着,买多少砖够用,得花多少钱,买水泥钢筋得多少钱,瓦得多少钱,请工得花多少钱,吃喝开销得多少钱……
算来算去,最后还能剩下一点,能剩下三四百块,已经超出了汪细卫和潘高园两口子的预料。
随着木屋外的鞭炮声响起,这一年就算是走完了,熄灭火塘里面的柴火,夫妻俩抱着已经睡熟的大狗子汪务实上了床。
睡觉的时候,已经是新年,是90年的第一天,又是一个新的轮回。
90年属马年,新年第一天,汪细卫是要带着老婆孩子拜年的。
第一站就是去父母住的老宅拜年,母亲再不堪,对自己这一家再不好那也是自己的母亲,礼数上自己不能短,拜年是必须去的。
他们也没有再老宅多待,完全就是流程化的上门拜年,让汪务实给爷爷奶奶磕头,小孩子还不懂事,是小两口扶着做的。
在汪家老宅里稍坐,两口子就带着大狗子在汪家坳大院里面,挨家挨户的拜年,嘴里说着吉祥话,吃着农家自己准备的年货。
一圈下来,就已经到了中午,拒绝了老杨家的留饭,一家人匆忙向着师傅家赶去。
师傅家今天必须去,而且去的迟了都不像话,小孩兜里装着院子里邻居们给的方便携带的零嘴,怀里揣着邻居长辈们送的红包,匆忙向师傅家赶。
红包数额都不会很大,五毛一块的,就是新年图个吉祥,就这,爷爷奶奶都没有准备。
汪细卫和潘高园都没有说什么,心里有些疙瘩是肯定的,但是都已经习惯了钱左秀的做派,没有才是正常的,有了红包两人才会思考,为啥会给红包?
来到了师傅家,师傅家里院子门口贴着对联,还有两个大大的福字,汪细卫推开虚掩的门,在院子门外点燃了一挂鞭,扔在地上,就拉着潘高园进了院门。
往年汪细卫都是一个人来拜年,今年是带着老婆孩子一起来。
进了门,规规矩矩的跪在堂屋中间,给师傅师娘拜年,这可比在老宅规矩多了。
没办法,从汪细卫跟着李池卫开始学习以来,就是这样的规矩,师傅说过,跪的不是自己,拜的也是传承。
不能说自己当了爹了,就可以省去这个,就师傅对他的恩情,这一跪也是要有的,人不能知恩图报,那能算是人嘛!?
天地君亲师,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上跪天,下跪地,跪的是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祈求风调雨顺。
跪拜君,体现的是自己对国家稳定的盼望,也是对传统理论遵从的观念。
跪拜亲,是指自己对给予自己生命的感恩,对于养育之恩的感谢,是孝道的一种体现。
而对师道的跪拜,则是感谢师傅对自己的教化,体现出对知识、智慧的尊重。
汪细卫在老宅没有跪拜父母,不是自己没有孝道,他把孝放在自己的心里,体现在行为当中。
他去年回家来两次,心里虽然对父母有很多怨气,受着村里人的笑话,但是依然带着人帮家里把过冬的柴火给弄齐。
这就是汪细卫他自己的孝,而不是在表面上跪一跪,实际上对父母的需求置之不理。
而对师傅一直以来的教导,他是真心实意的感恩,师傅没有亏待过他,传他技术,带他挣钱,教他为人处世,哪一样都值得他跪下感激师傅的恩情。
李池卫坐着享受了汪细卫和潘高园带着大狗子的磕头,师娘则是赶紧上前将两个大人拉起来,给三个人都塞了红包。
大家这才走向火塘屋,在屋里坐下来,师娘去泡茶,潘高园赶紧站起来跟着师娘帮忙。
李池卫则是坐着和汪细卫说话,“大狗子马上快满一岁了吧?”
“是的呢,师傅,还有十来天就满一岁了。”汪细卫将大狗子抱在膝上,他却不乐意,在汪细卫怀里扭来扭去。
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这时最想的就是下地走几步,想他安稳点,可是不容易的事情。
“会喊爸爸妈妈了吗?”
汪细卫很自豪的说:“会喊妈了,发音还不明确就是,会走路了。”
李池卫笑着说:“先会走路好啊,贵人语迟嘛,先会走路的孩子大人少操心呢,稳重踏实,有担当呢。”
汪细卫也嘿嘿笑着说:“感谢师傅的吉言,希望孩子能像师傅说的这样,让我们少操心。”
他想起沈老爷子对孩子的评价,有慧根,心头一热,难道自己的孩子以后是个有出息的?
还好他平时话少,比较稳重,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和沈老爷子的事情讲出来。
这事老爷子说了要等孩子三岁再定,三年以后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楚,还是不说为好。
潘高园是第一次来师傅家,没一会就跟师娘好的跟母女一样,帮着师娘拿东西,帮师娘做事,和师娘说话。
这倒是给了汪细卫和师傅说话的时间和空间。
李池卫开始关心汪细卫家修房子的准备工作,“你都准备了些啥,说来我听听。”
汪细卫就开始给师傅讲自己的准备,“房子大料都是在姐姐潘高洁家山上弄的,粗料有一百多根,大料是够了。”
李池卫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吃了一惊,那片林子他是知道的,也眼羡了好久,但是赵思德一直不松口,谁都不给,谁也不卖,说自己要起房子用的,没想到便宜了自己徒弟。
“给钱了嘛?”李池卫本来对汪细卫的为人还是有信心的,但是又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在钱财面前,谁能保证自己一定不会贪心呢?
“给了,我开始算了给四百七,可姐姐死活不要,说要给钱就不给我用了。年前我和高园去了姐姐家,先给了两百块,说是给娃儿们的学费,也说了好久她才收下,剩下的等她家里有什么需要的时候再给她。”
李池卫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姊妹间的帮助,也确实不能直接变成利益关系。
汪细卫接着说:“其他的木头我砍了许多,不过要弄回来弄成板材,还需要花好多时间呢。”
李池卫点上一根纸烟,点燃吞了口,“这个不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理解你当时想要弄水泥屋的想法,掏钱就能搞定,不耗时间,但是钱花的太多了,而且农村不适用,我这才阻止你。”
他又吸了一口,一只烟直接去了半截,“房子先盖起来,装修放后面慢慢做,一年做一点,没几年就完全弄好了,别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你要记住你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慢慢来,急不得滴。”
汪细卫将一直挣扎的大狗子放在地上,让他自己蹒跚着追他妈妈去了。
“师傅教训的是,红砖我已经定了,瓦我也定了,现在最急需的就是把椽子和门窗上面的抗压板给弄好,大框架起来没有什么问题。”
李池卫点点头,“你回来这个多月确实没闲着,比工地上还累呢。你过完年得自己抓紧时间,我又在谈一个活,要是下来了,你还得来跟着我学下桥是如何弄的。”
“啊?师傅,哪里的桥啊?”汪细卫心里高兴坏了,跟着师傅这么些年,一直没有修过桥,这次可是有机会跟着师傅做了。
“现在还没有谈好,你就等着消息吧,修桥是个大事,也是大活,弄不好还得高园他们去做饭呢。”
继续求大家给五星好评,真的对这本书来说很重要,耽搁大家几分钟,给个评价和五星好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