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寨大捷的消息像长了翅膀般传回根据地。当刘肖率领特别作战团凯旋时,整个山谷都沸腾了。战士们不仅带回了急需的武器装备,更带回了必胜的信念。
庆功会后第三天,刘肖站在训练场的高台上,望着正在进行毕业演习的学员们。这是第一期学员的最后一次大考,也是检验他教学成果的关键时刻。
开始!刘肖挥动红旗。
演习场地设在根据地东侧的复杂山地,模拟了黑风寨的地形特征。红蓝两军在方圆五里的区域内展开对抗,林中虎指挥红军,徐远山则率领蓝军。
赵立仁站在刘肖身边,举着望远镜:林中虎的部署很大胆,他把主力放在了侧翼。
刘肖点头:他学到了黑风寨战役的精髓——出其不意。
果然,战斗一开始,林中虎就采取了冒险的战术。他只用一个小队正面佯攻,主力却沿着一条险峻的小路迂回到蓝军侧后。
报告!蓝军右翼发现敌军!通信兵向徐远山报告。
徐远山面色不变,立即调整部署:命令二连抢占制高点,三连向左翼移动,形成交叉火力。
他的应对堪称教科书般标准,但林中虎的攻势太过凌厉。红军如同猛虎下山,迅速突破了蓝军的防线。
刘肖吹响哨子,第一回合,红军胜。
林中虎的脸上却没有喜色,他快步走到沙盘前:我的伤亡太大,如果这是真实战斗,我们连打扫战场的人手都不够。
徐远山也走过来:我的防守太被动了,应该主动出击,打乱你的进攻节奏。
两个年轻人立即在沙盘前讨论起来,完全忘记了这是在考核。刘肖与周文相视一笑,这正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善于总结,勇于反思。
第二回合的演习更加精彩。徐远山改变了策略,采取主动进攻。而林中虎则展现了出色的防守才能,他巧妙地利用地形,设置了多重防线。
了不起。程铁军忍不住赞叹,这两个小子,将来都是独当一面的人才。
演习持续到黄昏,最终以平局收场。但每个人都明白,真正的赢家是根据地,是革命事业——因为这些年轻军官正在快速成长。
晚上,刘肖在灯下批阅学员们的演习总结。林中虎的报告格外引人注目,他不仅分析了战术得失,还提出了改进训练方法的建议。
应该增加夜间作战的训练比重,他在报告中写道,现代战争不会只在白天进行。
徐远山的报告则展现了另一种风格,他详细计算了弹药消耗、补给线路、伤员运送等后勤数据,提出了优化方案。
这些都是未来的将才。周文不知何时来到刘肖身后,你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肖放下报告,目光深邃:但他们还需要经历真正的战火洗礼。理论知识再丰富,不上战场终究是纸上谈兵。
三天后,毕业典礼在英烈广场举行。与往届不同,这一期学员将直接分配到各主力部队,有些甚至要远赴其他根据地。
同志们,刘肖的声音在广场上空回荡,你们是我教过的最优秀的一期学员。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革命军队的未来。
他逐一念出优秀学员的名字,每念到一个,台下就响起热烈的掌声。
林中虎,以战术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经研究决定,任命你为红三团一营营长。
徐远山,以指挥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任命你为红五团参谋长。
......
授衔仪式结束后,刘肖把几个最优秀的学员叫到办公室。
知道为什么把你们分配到不同的部队吗?刘肖问。
林中虎立即回答:为了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传播出去。
没错。刘肖点头,你们就像种子,要在各个部队生根发芽。要记住,一个优秀的指挥员,不仅要会打仗,更要会培养人。
徐远山郑重地说:我们一定不辜负教育的期望。
临走前,林中虎从背包里取出一个笔记本:教育,这是我这段时间总结的战术心得,留给下一期的学弟们。
徐远山也拿出了一叠资料:这是我整理的训练大纲,或许对根据地的建设有帮助。
刘肖接过这些凝聚着心血的资料,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加沉重。这些年轻人把最宝贵的东西留给了他,他必须让这些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天清晨,毕业学员们陆续出发。与往日的依依惜别不同,这次的送别充满了豪情。
同志们!刘肖站在路口,向即将远行的学员们敬礼,让我们在不同的战场上,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
革命必胜!学员们齐声高呼,转身踏上征途。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刘肖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将星正在冉冉升起。这些经过系统培训的年轻军官,将在不久的将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周文拍拍他的肩膀:怎么,舍不得?
刘肖摇头,我是高兴。你看,他们比我们当年强多了。
是啊,周文感慨地说,我们当年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却有了系统的理论指导。这都是你的功劳。
训练场上,新一期学员已经开始训练。他们的动作还显稚嫩,但每个人都练得格外认真。因为他们知道,前辈们已经树立了榜样,他们必须加倍努力。
刘肖走到训练场边,看着这些新的面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他的使命,就是为革命培养更多的人才。
教育!一个新学员跑过来,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我们能像学长们一样优秀吗?
刘肖看着他稚气未脱却充满渴望的脸庞,郑重地回答:只要用心学习,勇于实践,你们一定会比他们更优秀。
夕阳西下,训练场上的口号声依然响亮。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将星正在成长,革命的事业正在传承。而刘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更大的舞台正在前方等待着这些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