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院落印象中是邻居金忠叔家的老宅子。
原本是他父母的宅子,十多年前老人去世之后这处院子也就荒废下来。
待会儿去他家问问,看看这处宅基地卖不卖。
幸亏他从老木匠家里弄了20块大洋,要不然回到村子里他还真没办法折腾这些。
他先是简单收拾了一下那间还没有倒塌的屋子,把他带回来的行李铺到炕上。
然后他就带着6个二合面大馒头,半斤猪肉,还有一小坛子散酒,去了旁边的刘金忠家。
见到刘金忠之后他说明了来意:
“金忠叔,我这刚回来,也没有办法开火。
今天晚上我就想在你家吃。
我带了几个馒头,还有半斤肉,让婶子热一热做个菜。
这儿还有一坛子散酒,正好咱们俩喝两盅。”
虽然是二合面馒头,但是这在天牛庙村已经是顶好的干粮了。
再加上还有半斤肉,再配上一些时令蔬菜也能熬一锅好菜。
更不用说还有一坛子酒,虽然他打的是散酒,但是对普通百姓来说这也是轻易喝不上的。
对于高树林来访,刘金忠还是挺欢迎的。
不过看到他手里拎的东西,他就有些受宠若惊了。
这些吃的喝的太过奢侈了。
刘金忠涨红了脸,一边说着欢迎的话,一边儿埋怨高树林大手大脚。
“木头,你上门就上门,带这么多东西干什么!
这也太浪费了,又是馒头又是肉的,还有酒,得花多少钱!
我是你叔,我和你爹的关系是一块光屁股长大的。
你是我侄子,上门还不能管你一顿饭?
这些东西你都拿回去,省着点,还能吃好几顿。”
高树林知道刘金忠家的日子也不好过。
他家一家五口人,他们两口子加上两儿一女。
家里也没有多少地,总共也就有三亩地还不是好地。
他家种的地大部分都是租的宁学祥家的。
佃农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每年在田间地头累死累活打的粮食很大部分都得交给宁家。
剩下的除了种子也留不下多少。
刘家一家五口人的日子也就将就着过。
他要是上门,人家还得拿出平常舍不得吃的东西招待他,他可不想占人家便宜。
再说这些东西他也没放在心上。
“金忠叔,你是长辈,我家又没别人了。
以后我要在村子里面生活还得需要你多多看顾。
我作为晚辈上门,带点儿东西孝敬孝敬你也是应该的。
再说东西也不多,也让大海,大河和小花他们几个解解馋。
你看他们几个太瘦了。
你就不用客气了。”
刘金忠一听这个,再看看自己家瘦的像麻杆儿似的三个儿女,他也就不忍心再拒绝了。
他有三个孩子,大海是大儿子,小花是女儿,大河是二儿子。
他们确实一个个面黄肌瘦的,脑袋挺大身子却瘦的像木棍。
身上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看着就很可怜。
其实这就是天牛庙村普通农民正常的生活状态。
村子里能吃上饭吃饱饭的人家可不多。
除了村里面的12家地主,像是封二家那样的,还算日子不错的。
封二家有18亩地,虽然都不是好地,但是他家一家三口都是成年人。
三个劳力一年农活干下来,他家吃饱肚子是不成问题的。
而且他家还有个大院子,屋子也不少。
封二家在整个天牛庙村也算是中等人家了。
大海,大河,还有小花三个人,瞪着大眼睛死死的盯着那6个大馒头,还有那半斤肥肉。
尤其是那半斤肥肉,油亮光泽颤颤巍巍的太诱人了。
他们家已经很长时间没吃过肉了。
自从过年的时候吃过一顿带肉馅的饺子,直到现在都将近一年了再也没有吃过一顿带荤腥的。
唾液不知不觉就在他们的嘴里分泌,然后又大口大口地咽下去。
看到这几个不成器的孩子,刘金忠心里面既惭愧又懊恼,对着几个孩子就嚷嚷:
“真是不争气,没见过好东西的样子,还不赶紧见过你们的木头哥!”
大海13岁了他是老大,带着弟弟妹妹给高树林打招呼:
“木头哥!”
村里面就是这样,喜欢叫人外号,如果真的叫名字反而觉得生分。
木头这个名字还行,只要外号不是特别侮辱人,高树林倒也不反对。
“大海,一年不见你也长高了,是个大小伙子了。
小花和大河你们两个也长高了。
去玩儿吧,一会儿做好了就回来吃饭。”
刘金忠又对着自家媳妇吩咐:
“带着孩子们去做饭吧。
今天有肉,还有二合面馒头,都是木头带过来的。
你再添点菜,贴几个玉米饼子,让木头好好吃一顿。
今天木头还带酒了,我们叔侄俩好好喝一顿。”
刘金忠的媳妇叫翠花。
翠花婶子是一个老实人,平常只知道干活话也不多。
她听见自家当家人的吩咐自然是答应下来:
“木头,让你叔陪你说话,婶子去做饭了。”
简单打了个招呼之后,翠花婶子就带着孩子们去忙活了。
平常天牛庙村的农户晚饭可没有吃干粮的传统。
晚饭都是一顿玉米糊糊再配上几根咸菜。
今天的晚饭对于刘金忠家来说实在是太过丰盛了,过年的时候也不过就是这样。
饭菜好了之后大海他们几个吃的狼吞虎咽。
刘金忠有些尴尬,不过他也知道这怨不得孩子们。
谁让他没本事,家里的条件不好,几乎就没吃过饱饭。
现在有了这样的好饭菜,孩子们自然是忍不住。
他很惭愧。
“木头,让你见笑了。
你叔家里条件不好,我没本事,孩子们也跟着我挨饿。
这样的好东西过年也吃不上,这几个孩子实在是忍不住。”
高树林当然不会笑话别人。
“金忠叔,我理解。
咱们老百姓日子过得都难,孩子们确实也受苦了。”
然后两个人就交流起来。
高树林诉说了他这一年来的遭遇,还有将来的打算。
刘金忠则是讲述了这一年多天牛庙村发生的各种事儿,并且对高树林回村的决定给予充分支持。
要不说山东人喝酒的本事可能都是天生的呢。
平常小老百姓很少有机会能喝上酒,但是偶尔喝一顿,酒量一个个都是杠杠的。
一坛子酒下肚,每个人都喝了半斤多。
这可是烈度酒,高树林和刘金忠两个人谁都没有事儿。
刘金忠可满意极了。
多长时间没喝过酒了?
就算是过年的时候他也只是咬了咬牙打了二两散酒过了一下嘴瘾。
他摸着自己的下巴笑呵呵的很高兴的样子。
“木头,叔今天托你的福,又喝上酒了。
这酒真是好东西。”
高树林喝了半斤散酒,虽然没事不过也有了反应,有点微晕状态正好。
趁着酒劲,他说出了自己想要购买宅基地的事:
“金忠叔,有个事情想跟你商量商量。
我这不是打算做木工活吗,家里的院子太小没有空间。
我就想把我家后面,你那处老宅子给买下来。
也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你家那处老宅子还有别的用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