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周延和陈向北的公司都奋战到了最后一刻。但辛苦是值得的,两人都拿到了颇为丰厚的年终奖励,算是给忙碌的一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夜幕降临时,城市笼罩在节日的暖光与零星炸响的鞭炮声中。
陈向北提着两瓶好酒,出现在了周延和林南笙的家门口。开门的是周延,他脸上带着忙碌后的疲惫,但更多的是过节的喜悦,看到陈向北,他爽朗地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来了!就等你了!”
林南笙也从厨房探出头,系着围裙,手上还沾着面粉,笑着打招呼:“班长,快进来,菜马上就好。”
屋内的气氛温暖而热闹,餐桌上已经摆了几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三人围坐吃饭,聊着一年来的趣事、公司的八卦、对新年的展望。周延和陈向北互相调侃,林南笙偶尔插话,气氛看似和谐融洽,但细品之下,总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微妙在空气中流淌——尤其是陈向北的目光,总会不经意地、快速地掠过林南笙,带着一种复杂的、已然沉淀的欣赏和一丝难以完全抹去的怅惘。
陈向北顺势说出年后的新项目需要他频繁往返于省外,可能有大半年都要在外奔波。
“这么说,以后想找你喝酒都不容易了?”周延给他倒了杯酒,语气里带着真诚的惋惜。
陈向北笑了笑,有些感慨:“是啊,机会是挺好,就是以后聚少离多了。”
临近零点,电视里春晚的倒计时声响起。作为桌上唯一的南方人,林南笙却主动承担了煮饺子的任务,说是要让他们尝尝她的手艺。两个北方男人看着她像模像样地把白白胖胖的饺子下进滚水里,厨房蒸汽氤氲,映着她专注的侧脸,心里都莫名地暖烘烘的。
这一刻,地域差异消弭无形,只剩下“家”的温暖。
“新年快乐!”零点钟声敲响,三人举杯同庆,窗外是零星炸响的鞭炮声。
饺子端上桌,更令人惊喜的是,几乎有一半的饺子里面都包着干净的硬币!
“嚯!笙笙,你这手气可以啊!”周延吃到一个,惊喜地叫道。
陈向北也接连吃到了两个,他看着碗里的硬币,又看向林南笙,眼神里带着询问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动容。
林南笙弯着眼睛,脸上是温柔的笑意,说着吉祥话:“吃到硬币好呀,祝你们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工作顺利,平平安安!”她的话是对着两个人说的,目光清澈而真诚。
饭后,周延兴致勃勃地提议拍一张合照留念。他设置好相机定时,然后跑回沙发,紧紧搂住林南笙。陈向北站在沙发的另一侧,笑容一如既往的爽朗,但姿势稍微有些拘谨。
“咔嚓”几声,照片定格。在周延去查看照片效果时,林南笙自然地走到衣架旁,拿起陈向北的外套,动作极其迅速而又不着痕迹地,将一个大大的、厚厚的红包塞进了他的外套口袋。她的动作轻巧而隐蔽,仿佛只是顺手整理一下衣物。
聚会散场,陈向北走到楼下,寒风吹来,他下意识地将手伸进口袋取暖,却摸到了那个突兀的红包。他愣了一下,拿出来,借着路灯看清了厚度,也摸到了里面硬硬的硬币轮廓——她连“压岁”和“平安”的寓意都细心地包了进去。
他独自站在寒冷的夜色里,摩挲着那个红包,指尖仿佛能感受到残留的、属于那个家的温度。心中百感交集,最终化为一声释然的叹息和一丝暖透四肢百骸的慰藉。
“原来……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以何种身份,在她心里,我陈向北,终究还是占着一席位置的。”
这席位置,不再是恋人未满的暧昧,也不是耿耿于怀的执念,而是蜕变成了更珍贵的东西——是曾经并肩的青春记忆,是相互扶持的旧友情谊,是一份被她珍重对待的、如同家人般的牵挂。
这个认知,像除夕夜的暖饺和红包一样,熨帖了他心中最后的那点不甘和怅惘。他将红包仔细收好,抬头望了望那扇亮着温暖灯光的窗户,然后转身,大步融入夜色,走向属于他自己的、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