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县,春节的年味还没散尽,县委大院里就传来了一个让干部们振奋的消息——市委决定组织“农业产业化赴美考察团”,前往美国学习现代农业种植、农产品深加工及品牌运营经验,重点考察全球马铃薯产业巨头辛普劳公司,全县仅有2个参与名额,一个分配给农业系统干部,一个留给配套的技术或产业骨干。
消息传到青石乡时,李泽岚正在种薯库检查温控设备。赵书记拿着县委办公室的通知,一路小跑找到他:“泽岚!好机会!市里组织去美国考察,专门看马铃薯产业,还能去辛普劳公司,咱们县有两个名额,你得争取一下!”
李泽岚接过通知,目光落在“重点考察辛普劳公司马铃薯全产业链运营”这句话上,心脏忍不住加速跳动。他早就听说过辛普劳——这家公司从小小的马铃薯种植园起步,发展成覆盖种薯繁育、精深加工、全球销售的产业巨头,尤其是在脱毒种薯培育和马铃薯制品标准化生产上,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青石乡现在正推进深加工园区建设,要是能实地看看辛普劳的生产线、听听他们的产业布局,说不定能给青石乡的马铃薯产业找到新方向。
“赵书记,我想试试。”李泽岚把通知折好放进兜里,语气坚定,“但咱们县农业系统的老领导不少,还有搞了一辈子马铃薯研究的专家,我怕竞争不过。”
“怕什么!你有底气!”赵书记拍着他的胳膊,“青石乡的马铃薯产业是全县的样板,你从种薯危机到建乡企、搞招商,全链条都干过,比光搞理论的专家更接地气;再说,你年轻,学习能力强,去了能把真东西学回来。我这就给谷书记打电话,帮你推荐!”
当天下午,赵书记就带着李泽岚去了县委。谷书记正在办公室看农业报表,听两人说明来意,笑着放下钢笔:“泽岚,你想去,我很支持。这次考察不是‘福利’,是去学真本事,要能把辛普劳的经验转化成咱们县的产业实践,才不算白去。不过人选得走程序,县委要开班子会讨论,还要征求市农业局的意见,你得先准备一份申请材料,把你去考察的目的、想学习的重点写清楚。”
李泽岚连夜写好了申请材料。他没写空话套话,而是结合青石乡的实际需求,列出了三个重点学习方向:一是辛普劳的脱毒种薯繁育技术,尤其是病毒检测和组培苗标准化培育流程,想用来优化青石乡组培中心的技术体系;二是辛普劳的农产品深加工模式,重点看他们如何把马铃薯加工成速冻薯条、薯片等产品,以及如何控制成本、保证品质,为青石乡的深加工园区提供借鉴;三是辛普劳的品牌运营和市场渠道建设,学习他们如何打造全球品牌、如何对接商超和餐饮企业,帮助“青石马铃薯”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材料交上去的第三天,县委班子会就讨论了考察人选。会上,谷书记率先发言:“李泽岚同志的申请材料,我看了三遍,每一条学习重点都紧扣咱们县的产业需求,不是为了‘出国镀金’,是真想去学东西。青石乡的产业能有今天,靠的就是他这种‘问题导向’的实干劲,让他去,我放心。”
其他县委常委也纷纷附和:“李泽岚懂产业、接地气,去了能跟辛普劳的人聊到点子上,比派纯行政干部去强;”“他能把学到的东西用在青石乡,再推广到全县,考察效果能最大化。”
最终,县委一致同意推荐李泽岚作为宜都县农业系统干部代表,参加赴美考察团。另一个名额则给了县农委的老专家张工——他从事马铃薯研究30年,熟悉种薯育种技术,能和李泽岚形成“实践+理论”的互补。
消息传到青石乡,老乡们都替李泽岚高兴。王大爷拎着一篮子刚蒸好的土豆,送到乡党委:“李乡长,你去美国学本事,可得把人家种土豆、做土豆的好法子学回来,咱们青石乡的土豆也能卖向全世界!”
李泽岚接过土豆,笑着点头:“王大爷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学,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就在李泽岚忙着准备签证材料时,又一个好消息传来——此次考察团的跟队记者,正是苏晴。原来,苏晴所在的新华社分社接到了市委的邀请,需要派一名熟悉农业领域、有基层采访经验的记者,随行记录考察过程,宣传报道美国现代农业经验,分社领导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苏晴——她不仅报道过青石乡的马铃薯产业,还跟李泽岚、陈教授等基层干部、专家打过多次交道,对农业产业有深入理解。
苏晴接到通知时,正在北京整理青石乡的产业报道。她看到“赴美考察辛普劳公司”的行程,立刻给李泽岚发了短信:“告诉你个好消息!我是这次考察团的跟队记者,咱们又能一起‘并肩作战’了!到了美国,你负责学技术,我负责记录,咱们把辛普劳的经验好好挖一挖,既能帮青石乡,也能给其他乡镇提供借鉴。”
李泽岚看到短信,心里瞬间亮堂起来。苏晴不仅懂农业,还擅长挖掘产业背后的逻辑和故事,有她在,不仅能帮他记录学习重点,还能从记者的视角提出问题,让他的考察更全面。他连忙回短信:“太好了!有你在,我更有底气了。咱们提前列个学习清单,到了辛普劳,争取多问、多看、多记。”
出发前一周,考察团在市里召开了行前准备会。团长是市农业局的王局长,他拿着行程表,跟12名团员强调:“这次考察时间紧、任务重,咱们要去辛普劳的种薯繁育基地、深加工工厂、物流中心三个地方,每天至少安排两场座谈。大家要提前做功课,把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列出来,不要等人家介绍完了,才想起有问题要问。”
会上,王局长还特意介绍了李泽岚和苏晴:“李泽岚同志是宜都县青石乡的乡长,他们乡的‘乡集体+农户+技术团队’模式,是咱们市的农业样板;苏晴同志是新华社的记者,报道过多个基层农业典型,经验丰富。希望你们俩能发挥优势,多跟辛普劳的人员交流,也多跟其他团员分享基层经验。”
散会后,苏晴找到李泽岚,递给他一份打印好的“辛普劳公司资料摘要”:“我查了很多资料,把辛普劳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主要产品都整理出来了,你看看,有不明白的地方咱们再讨论。对了,我还列了几个想采访的方向,比如他们如何平衡企业利润和农户利益、如何应对市场波动,这些可能对你搞乡企有帮助。”
李泽岚接过资料,只见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重点,还有苏晴手写的批注:“此处可结合青石乡组培中心现状提问”“需了解其深加工产品的成本构成”。他心里一暖,笑着说:“你想得太周到了,有这份资料,我心里更有底了。咱们到了辛普劳,分工合作,你负责采访提问,我负责记录技术细节,争取把他们的‘真经’都取回来。”
出发前一天,李泽岚特意去了组培中心和种薯库。陈教授正在指导技术人员培育新的组培苗,看到他来,笑着说:“泽岚,去了美国,别忘了跟辛普劳的专家请教一下‘马铃薯病毒快速检测技术’,咱们现在的检测方法还是有点慢,要是能引进更高效的技术,明年的种薯品质还能再提升一个档次。”
“您放心,我记下来了,一定问清楚。”李泽岚掏出笔记本,认真记下“请教病毒快速检测技术”这一条。
在种薯库,小马正跟仓储管理员核对明年的种薯发放计划。“李乡长,您去美国安心学习,公司的事有我和赵书记盯着,明年的扩种和深加工园区建设,我们都按计划推进,绝不会拖后腿。”
李泽岚拍了拍小马的肩膀:“我相信你。等我回来,咱们一起把学到的经验用在公司运营上,让‘青石薯源’也能像辛普劳一样,把产业链做长、做扎实。”
回到宿舍,李泽岚把行李收拾好,又把苏晴给的资料和自己列的学习清单放进包里。窗外的月光洒在桌上,他看着桌上的“青石马铃薯”品牌Logo,心里满是期待——这次赴美考察,不仅是他个人的学习机会,更是青石乡、宜都县马铃薯产业升级的契机。他一定要把辛普劳的先进经验学回来,让青石乡的脱毒马铃薯,不仅能成为“中国脱毒马铃薯之乡”的名片,还能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老乡们的腰包越来越鼓,让基层产业的路越走越宽。
睡前,他给苏晴发了条短信:“行李收拾好了,资料也看完了,明天见。期待这次‘跨国学习之旅’,更期待咱们能一起把好经验带回来,帮青石乡、帮宜都县的老乡们干更多实事。”
苏晴很快回了短信:“明天见!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咱们去美国‘取真经’!”
李泽岚放下手机,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辛普劳种薯基地的画面,浮现出青石乡深加工园区投产的场景,浮现出老乡们捧着优质马铃薯笑得满脸皱纹的样子。他知道,这次考察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着他,但只要他保持着“实干为民”的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就一定能实现心中的目标,让青石乡的马铃薯产业,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