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侯府千金外传
暮春的风总带着三分醉意,卷着沁芳园里晚樱的落瓣,黏在永宁侯府正厅的描金窗纱上,像是谁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今日是长房嫡女沈微婉及笄后的第一场家宴,名义上是“阖家叙旧”,实则是侯府众人借着酒局,想探探这位刚从庄子上回来、又得了陛下赏的“奇女子”,如今到底有几分底气。
沈微婉坐在次席,指尖漫不经心地划过青瓷杯沿。她穿了件月白绣缠枝莲的褙子,裙摆下露出一点银线绣的流云纹,既不抢主位上老夫人的风头,又比两侧庶出的姐妹多了几分清贵。这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看得斜对面的二夫人柳氏暗自咬牙——前几日她还听管事嬷嬷说,沈微婉在庄子上过得跟个村姑似的,如今瞧这气度,倒像是从宫里养出来的。
“婉丫头,”老夫人握着佛珠的手顿了顿,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笑意,“前儿陛下赏的那盒东珠,哀家瞧着颗颗圆润,你若是不嫌弃,便拿几颗给你妹妹们做首饰吧?”
这话听着是疼惜晚辈,实则是给沈微婉出了道难题。左边的三姑娘沈清莲立刻红了眼,怯生生地说:“姐姐若是舍不得,便罢了,妹妹们怎好夺人所爱。”右边的四姑娘沈清荷更是直接垂了泪,拿手帕按着眼角:“母亲常说,姐姐是嫡出,该让着我们些,可这东珠是陛下御赐的,姐姐若给了我们,怕是会惹陛下不快……”
这一唱一和,把“嫡庶有别”和“抗旨不尊”两个罪名悄悄扣了过来。满座人都屏住呼吸,等着看沈微婉如何应对——毕竟前几次家宴,这位嫡小姐要么沉默寡言,要么被挤兑得说不出话,如今总不能还像从前那样软柿子任人捏。
沈微婉却忽然笑了,她放下茶杯,声音清亮得像初春的泉水:“祖母说的是,妹妹们喜欢,做姐姐的自然该让。只是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她目光扫过沈清莲和沈清荷,眼底带着几分促狭,“前儿我去库房取东西,见着三妹妹的梳妆匣里,放着支成色极好的赤金点翠步摇,那样式,倒像是去年西域进贡给贵妃娘娘的贡品。四妹妹的首饰盒里,也有串南海珍珠,颗颗比陛下赏我的这东珠还大上一圈。”
这话一出,满座皆惊。柳氏脸色瞬间白了,忙打断道:“婉丫头休得胡言!你妹妹们哪来的那些贵重东西,定是你看错了!”
“哦?是我看错了?”沈微婉挑眉,转头对身后的丫鬟青黛说,“青黛,前几日你跟着我去库房,是不是也瞧见了?三妹妹那支步摇上的翠羽,还是罕见的孔雀蓝呢。”
青黛立刻上前一步,躬身道:“回老夫人、二夫人的话,奴婢确是瞧见了。不仅如此,奴婢还听库房的刘嬷嬷说,三姑娘上个月,还让管事的去绸缎庄,订了一匹只有宫里娘娘才用的云锦。”
沈清莲吓得差点从椅子上滑下去,指着青黛尖叫:“你胡说!我没有!”
“有没有,去库房查一查便知。”沈微婉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底气,“只是妹妹们若是真有这些东西,可得好好跟祖母和父亲说说,这些贡品是从哪来的。毕竟按大胤的律例,私藏贡品可是要治重罪的,弄不好,还会连累侯府满门。”
老夫人握着佛珠的手猛地收紧,脸色沉了下来。她活了大半辈子,哪里看不出这里面的门道?柳氏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拔尖,竟连私藏贡品这种事都敢做,若是真被捅出去,永宁侯府怕是要万劫不复。
就在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一个小厮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夫人!侯爷!不好了!西跨院的库房走水了!”
“什么?”永宁侯猛地站起来,脸色铁青,“怎么会走水?库房里不是有灭火的水龙吗?”
“是……是有人故意泼了油!”小厮声音发颤,“小的们去救火时,还瞧见库房门口有个油桶,里面的油都泼光了!”
柳氏听到“西跨院库房”,身子一软,差点晕过去。西跨院的库房,正是她偷偷存放那些贡品的地方!
沈微婉眼底闪过一丝冷笑。这把火,是她让青黛安排人放的。她早就知道柳氏私藏贡品,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揭穿,今日正好借家宴的机会,让柳氏自食恶果。
“二夫人,”沈微婉看向柳氏,语气带着几分关切,“西跨院的库房,不是一直由你管着吗?怎么会有人在那里泼油放火?莫不是得罪了什么人?”
柳氏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她现在脑子里一片混乱,只想着怎么把这件事压下去,若是让侯爷知道库房里有贡品,她和她的女儿们就全完了。
“快!去救火!”永宁侯怒吼一声,起身就往外走。老夫人也急了,忙吩咐身边的嬷嬷:“快去看看,库房里的东西有没有烧着!特别是那些账本和重要的物件!”
众人一窝蜂地往外跑,只剩下沈微婉和青黛还坐在原位。青黛压低声音问:“小姐,咱们接下来怎么办?”
沈微婉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上面的浮沫,笑道:“别急,好戏还在后头呢。”
果然,没过多久,外面就传来一阵争吵声。沈微婉和青黛走出去一看,只见几个救火的小厮正围着一个穿着灰布衣裳的丫鬟,那丫鬟怀里还抱着一个烧焦的盒子,盒子里露出半块赤金点翠的步摇——正是沈清莲的那支。
“就是她!”一个小厮指着那丫鬟喊道,“小的们救火时,瞧见她从库房里跑出来,怀里还抱着东西!”
那丫鬟吓得脸色惨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柳氏哭道:“夫人!奴婢不是故意的!是三姑娘让奴婢去库房拿东西,说怕火太大烧了她的步摇,奴婢刚拿到手,就被他们抓住了!”
沈清莲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那丫鬟骂道:“你胡说!我什么时候让你去拿步摇了?你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
“三姑娘,您怎么能不认账呢?”那丫鬟哭得更凶了,“您早上还跟我说,那支步摇是您的命根子,若是库房走水,一定要先把它拿出来。奴婢……奴婢都是按您的吩咐做的啊!”
这一番话,把沈清莲的退路彻底堵死了。永宁侯气得脸色铁青,指着柳氏和沈清莲,半天说不出话来:“你们……你们真是胆大包天!私藏贡品还不够,竟然还敢在侯府里放火!你们是想把永宁侯府推向火坑吗?”
柳氏知道大势已去,“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着求饶:“侯爷!我错了!我只是想让莲儿风光些,没有想过要连累侯府啊!求侯爷饶了我们母女吧!”
沈清莲也跟着跪倒在地,哭得梨花带雨:“父亲!女儿知道错了!求父亲饶了女儿这一次吧!”
老夫人看着眼前的景象,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柳氏骂道:“你这个毒妇!哀家当初真是瞎了眼,才会让你进侯府的门!你不仅害了婉丫头,还想毁了整个侯府!今日若是不处置你们,哀家还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永宁侯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对身边的管家说:“把二夫人和三姑娘关进柴房,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准见她们!另外,派人去宫里禀报,就说侯府出了内贼,私藏贡品,已经被我们拿下,恳请陛下降罪!”
管家忙应了声“是”,带着几个小厮上前,就要把柳氏和沈清莲拉走。柳氏挣扎着,指着沈微婉骂道:“沈微婉!是你!是你害了我和莲儿!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的!”
沈微婉冷冷地看着她,语气平淡却带着几分威慑:“二夫人,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若不是你和三妹妹贪心不足,私藏贡品,又怎么会有今日的下场?这都是你们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柳氏还想再骂,却被小厮捂住了嘴,强行拉了下去。沈清莲也哭哭啼啼地被拉走了,原本热闹的家宴,瞬间变得一片狼藉。
老夫人看着沈微婉,眼神里带着几分复杂。她没想到,这个曾经被她忽视的嫡孙女,如今竟然有如此大的能耐,不仅能揭穿柳氏的阴谋,还能在关键时刻稳住局面。看来,以后侯府的重担,怕是要交到她的手上了。
“婉丫头,”老夫人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许多,“今日之事,多亏了你。若不是你及时揭穿,侯府怕是真的要出事了。”
沈微婉躬身行了一礼,语气恭敬:“祖母言重了。孙女儿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不想让侯府因为某些人的贪心而毁于一旦。”
永宁侯也走上前,看着沈微婉,眼神里带着几分愧疚和欣慰:“婉儿,以前是父亲忽略了你,让你受了不少委屈。以后,父亲不会再让任何人欺负你了。”
沈微婉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一副感动的样子:“父亲言重了。只要侯府能平平安安,孙女儿受点委屈不算什么。”
就在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紧接着,一个太监的声音传了进来:“陛下有旨,宣永宁侯府嫡女沈微婉即刻进宫!”
众人都是一愣,没想到陛下会在这个时候宣沈微婉进宫。永宁侯忙上前接旨,心中却有些忐忑——陛下这个时候宣婉儿进宫,是为了贡品的事,还是有其他的原因?
沈微婉却并不慌张,她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对永宁侯和老夫人说:“父亲,祖母,孙女儿去去就回。”
老夫人点了点头,叮嘱道:“路上小心,到了宫里,一定要谨言慎行,不可失了侯府的体面。”
沈微婉应了声“是”,跟着太监走出了侯府。坐在马车上,她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她知道,陛下宣她进宫,肯定不是为了贡品的事,而是为了前几日她呈上去的那本关于改良水稻的奏折。
果然,到了宫里,沈微婉被直接带到了御书房。陛下正坐在龙椅上,手里拿着一本奏折,见她进来,便笑着说:“沈爱卿,你呈上来的那本关于改良水稻的奏折,朕看了,写得很好。你提出的那些方法,若是真能实现,定能解决我大胤的粮食问题。”
沈微婉躬身行了一礼,语气恭敬:“陛下过奖了。臣女只是根据在庄子上的所见所闻,提出了一些浅薄的见解,还望陛下不要见笑。”
“你太过谦虚了。”陛下放下奏折,看着沈微婉,眼神里带着几分赞赏,“朕听说,你在庄子上的时候,就亲自带领百姓种庄稼,还发明了一些新的农具?”
“回陛下,臣女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沈微婉说,“臣女觉得,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让百姓吃饱穿暖,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陛下点了点头,赞同道:“你说得很对。朕一直想找一个能为百姓办实事的人,如今看来,你倒是个合适的人选。朕决定,封你为‘惠民县主’,赐你黄金百两,绸缎千匹,另外,再赏你一座庄子,让你继续研究改良水稻的方法。”
沈微婉心中一喜,连忙躬身谢恩:“臣女谢陛下隆恩!臣女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定会尽心尽力为百姓办实事!”
“好!好!”陛下笑着说,“你有这份心就好。朕还有一件事要交给你去办。近日,江南一带发生了水灾,百姓流离失所,朕想派你去江南赈灾,你愿意去吗?”
沈微婉毫不犹豫地说:“臣女愿意!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解难,是臣女的荣幸!”
陛下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好!朕就知道你不会让朕失望。你明日就可以启程,朕会派一些官员和士兵跟着你,协助你赈灾。”
“臣女遵旨!”
从御书房出来,沈微婉的心情格外舒畅。她不仅得到了陛下的赏识,还被封为了县主,更重要的是,她有了机会去江南赈灾,这不仅能让她积累更多的声望,还能让她结识更多的有识之士。
回到侯府,沈微婉把陛下封她为县主,并派她去江南赈灾的事告诉了永宁侯和老夫人。两人都是又惊又喜,连忙吩咐下人准备庆功宴。
沈微婉却笑着说:“父亲,祖母,庆功宴就不必了。明日我就要启程去江南赈灾,时间紧迫,还是先准备赈灾的事宜吧。”
永宁侯和老夫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欣慰。他们知道,沈微婉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娇生惯养的嫡小姐了,她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抱负的女子。
接下来的几天,沈微婉忙着准备赈灾的事宜。她不仅从侯府拿出了一部分钱财和粮食,还联系了京城的一些富商,让他们捐钱捐物。在她的努力下,很快就筹集到了大量的钱财和粮食。
出发那天,永宁侯和老夫人亲自到城门口送她。看着沈微婉坐在马车上,带着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离开,永宁侯感慨地说:“婉儿长大了,真是侯府的福气啊。”
老夫人点了点头,说:“是啊,有婉儿在,咱们侯府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沈微婉坐在马车上,回头看了一眼京城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坚定的笑容。她知道,江南之行一定会充满挑战,但她有信心,她一定能顺利完成陛下交给她的任务,为百姓谋福祉,也为自己的未来铺平道路。
马车缓缓驶离了京城,朝着江南的方向而去。沈微婉靠在车厢上,闭上眼睛,开始思考江南赈灾的计划。她知道,这只是她人生中的一个新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她,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属于她的辉煌人生。
一路南下,沈微婉看到了许多因水灾而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有的甚至连一口饱饭都吃不上。看到这一幕,沈微婉的心中更加坚定了赈灾的决心。
到达江南后,沈微婉立刻召开了赈灾会议,与当地的官员一起商讨赈灾的方案。她提出了“以工代赈”的方法,让百姓们通过修建堤坝、疏通河道等工作来换取粮食和钱财,这样不仅能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还能为江南的水利建设做出贡献。
当地的官员们对沈微婉的这个方法赞不绝口,纷纷表示愿意配合她的工作。在沈微婉的带领下,江南的赈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百姓们有了饭吃,有了活干,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笑容。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就在沈微婉忙着赈灾的时候,一些当地的贪官污吏却开始从中作梗。他们不仅克扣赈灾的粮食和钱财,还故意拖延工程的进度,想要从中谋取私利。
沈微婉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她知道,若是不惩治这些贪官污吏,赈灾工作就无法顺利进行,百姓们也无法真正得到实惠。于是,她决定亲自调查此事,将这些贪官污吏绳之以法。
经过几天的调查,沈微婉终于掌握了这些贪官污吏的罪证。她将这些罪证整理好,派人快马加鞭送到了京城,交给了陛下。陛下看了之后,非常愤怒,立刻下旨,将这些贪官污吏革职查办,并派了新的官员来江南协助沈微婉赈灾。
解决了贪官污吏的问题后,江南的赈灾工作进展得更加顺利了。在沈微婉的努力下,堤坝很快就修建好了,河道也疏通了,百姓们也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开始重建家园。
几个月后,江南的灾情终于得到了缓解。百姓们为了感谢沈微婉的帮助,纷纷给她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沈微婉看着这些锦旗和感谢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真正地为百姓做了实事。
就在沈微婉准备启程回京城的时候,陛下却派人传来了圣旨,让她继续留在江南,负责江南的农业生产和经济恢复工作。沈微婉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她知道,江南是大胤的粮仓,只有让江南的农业生产和经济恢复起来,大胤才能真正地稳定发展。
在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