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雨丝淅淅沥沥,打在院墙上溅起细碎的水花。余晚星推开房门,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她下意识皱了皱眉——这雨已经下了三天,村里储存的野菜怕是要坏了。果不其然,刚走到村口,就听到刘婶的大嗓门:“这破雨再下下去,家里的野菜都要长霉了,往后可咋吃饭啊!”
余晚星心里早有准备,转身回了家。她走进柴房,掀开角落里的旧麻袋——里面装的是从空间取出来的红薯和土豆,表皮还沾着干燥的泥土,丝毫没受潮湿天气影响。但她没有立刻动用这些“家底”,反而走到厨房,从米缸里舀出少量玉米面,又拿出昨天晒好的一小把野菜干,打算煮一锅野菜玉米粥当早饭。
“娘,今天还吃野菜粥吗?”许明走进厨房,看着锅里翻滚的野菜,小声问。他知道家里有“藏起来的粮食”,却没说破——娘这么做,肯定有她的道理。余晚星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现在村里很多人家都吃不上干饭,咱们省着点吃,才能帮衬更多人。等雨停了,娘就去镇上换粮,给你们做红薯吃。”许明点点头,主动拿起勺子,帮娘搅拌锅里的粥。
早饭做好后,孩子们围坐在桌边,捧着粗瓷碗喝着稀粥。最小的许宝皱着小脸,把碗里的野菜挑出来:“娘,野菜不好吃,我想吃红薯。”余晚星心里一软,却还是耐心哄道:“宝乖,等雨停了,娘就给你蒸红薯。现在咱们要省着点,不然邻居家的弟弟妹妹就要饿肚子了。”许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乖乖把粥喝了下去。
饭后,余晚星把剩下的玉米面和野菜干仔细收好,又去柴房整理空间食材。她将红薯和土豆分装在三个破旧麻袋里,每个麻袋只装半满,还在表面铺了一层潮湿的稻草——这样既能掩盖食材的干燥,又能让麻袋看起来“像是刚从地里挖出来,没来得及晒干”。整理好后,她把麻袋塞进柴房最深处的柴火堆里,用几根粗木柴挡住,确保从外面看不到。
刚收拾完,院门外就传来了敲门声。“晚星在家吗?我来看看你家有没有多余的野菜干。”是隔壁张嫂的声音。余晚星定了定神,打开院门:“张嫂,快进来坐。我家也就剩一点野菜干了,刚够煮两顿粥。”她一边说,一边引着张嫂往厨房走,故意让她看到米缸里仅剩的小半袋玉米面和碗里没洗的稀粥碗。
张嫂看到这一幕,心里顿时明白了——余晚星家也不好过。她叹了口气:“这雨再下下去可咋整,我家的野菜都开始发霉了,扔了可惜,吃了又怕生病。”余晚星顺着她的话茬说:“是啊,我昨天还扔了一把发霉的野菜。要是雨停了,咱们再一起去后山挖点新鲜的,晒成干菜存着。”张嫂点点头,又闲聊了几句,便起身离开了。
送张嫂出门时,余晚星看到村里的几个妇女围在大槐树下,手里拿着发霉的野菜,愁眉苦脸地议论着。她没有过去凑热闹,而是转身回了家——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低调,不能让人看出她家里有充足的粮食。
回到家后,余晚星把许明叫到身边:“明哥,以后要是有人问起家里的粮食,你就说咱们只有一点玉米面和野菜干,知道吗?”许明用力点头:“娘,我知道了。我不会跟别人说咱们有红薯和土豆的。”余晚星欣慰地笑了笑,摸了摸他的头——孩子越来越懂事,这让她心里多了几分底气。
可她不知道,此刻村外的破庙里,黑袍人正听着黑影的汇报。“余晚星家每天都只煮稀粥,看起来和其他人家一样缺粮。”黑影低着头说,“但我总觉得不对劲,她之前总背着麻袋去后山,肯定藏了粮食,说不定就藏在她家柴房里。”黑袍人冷笑一声:“继续盯着她,等雨停了,找个机会去她家柴房看看,我就不信找不到她藏粮的证据!”
黑影点点头:“我知道了,大人。我会安排人盯着,只要她有动静,立刻向您汇报。”黑袍人挥了挥手,让黑影退下,自己则坐在阴影里,眼神阴鸷——他就不信,余晚星能一直把粮食藏下去,总有一天,他会找到证据,揭开她的秘密。
而这一切,余晚星还一无所知。她正坐在窗边,看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心里暗暗盘算:等雨停了,就去镇上把攒好的食材变现,换些钱和粮食回来,既能应对村里的粮食危机,又能给孩子们改善伙食。可她没料到,一场针对她柴房的“探查”,已经在黑袍人的计划中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