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的小米粥冒着热气,许宝捧着小瓷碗,小口小口地喝着,嘴角沾了一圈米浆,像只满足的小猫咪。许亮坐在他身边,眼神却时不时瞟向余晚星,手里的勺子在碗里搅来搅去,心思根本不在吃饭上——自从昨天看到弟弟从昏昏沉沉变得蹦蹦跳跳,他心里就一直装着个疑问,憋得实在难受。
“娘,”许亮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压得很低,生怕被外人听到,“弟弟好得这么快,是不是全靠那‘安神水’呀?那水真的是镇上亲戚给的吗?”
余晚星正给许宝擦嘴角的手顿了一下,抬眼看向许亮。孩子的眼睛亮晶晶的,满是好奇,没有丝毫怀疑的恶意,只是单纯想知道答案。她心里软了软,放下手帕,伸手摸了摸许亮的头,没有立刻回答,反而先问他:“那你觉得,这水好不好呀?”
“好!”许亮用力点头,眼睛里闪着光,“弟弟喝了就不难受了,当然好!可是……我从来没听娘说过有这样的亲戚,也没见过有人来送水呀。”他说得直白,旁边的许兰和许明也停下了筷子,齐刷刷地看向余晚星,显然也和许亮有一样的疑惑。
余晚星心里早有准备,脸上露出一抹带着暖意的浅笑,语气轻轻的,像在说一件寻常小事:“是娘之前没跟你们说过,这位亲戚住得远,平时很少来往。这次也是娘着急,托人去求了才好不容易弄到的‘安神水’。”她顿了顿,故意叹了口气,带着点“侥幸”的语气补充道,“其实娘也没想到这水这么管用,只能说咱们运气好,刚好能帮到宝。”
她没有正面回应“没见过送水人”的疑问,而是把重点放在“亲戚远”“托人求”上,既给了孩子们一个合理的解释,又保留了几分模糊感。毕竟孩子们年纪小,对“托人办事”“远房亲戚”的概念本就模糊,这样的说法刚好能打消他们的疑虑,又不会留下新的破绽。
许亮似懂非懂地眨了眨眼,又追问:“那以后弟弟再生病,还能弄到这样的水吗?”
“不好说呀。”余晚星摇了摇头,语气里带着点无奈,“亲戚那边也不是总有这样的水,咱们还是盼着弟弟和你们都健健康康的,不用再用到它才好。”她说着,夹了一块蒸土豆放进许亮碗里,笑着转移话题,“快吃饭吧,土豆要凉了,吃完了咱们去看看院子里的红薯苗,说不定又长高了呢。”
许亮的注意力果然被红薯苗吸引了,不再追问“安神水”的事,拿起勺子大口吃起饭来。旁边的许明悄悄松了口气,他刚才还担心弟弟追问下去,娘会不好回答,现在看来,娘早就想好怎么应对了。他偷偷看了余晚星一眼,心里更坚定了要帮娘守护秘密的想法——娘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他不能给娘添麻烦。
饭后,孩子们跟着余晚星去院子里看红薯苗。雨后的阳光正好,嫩绿的小苗沾着水珠,看起来生机勃勃。许宝伸手想去摸叶子,被许明轻轻拦住了:“别碰,会把苗弄坏的,咱们就远远看着。”许宝听话地收回手,小脑袋凑过去,好奇地盯着小苗看。
余晚星看着孩子们的模样,心里暖暖的,却也没放松警惕。她知道,孩子们的疑惑暂时打消了,但黑影的试探绝不会停。果然,下午她去村口挑水时,听到几个村民在低声议论:“余家的孩子好得也太蹊跷了,哪有喝碗水就好的道理,该不会是用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吧?”
“就是啊,之前还说缺粮,现在不仅有小米粥喝,还有能治病的水,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议论声不大,却像针一样扎在余晚星心上。她知道,这肯定是黑影在背后散布的谣言,目的就是挑动村民的怀疑,逼她暴露空间的秘密。她没敢多停留,挑着水桶快步回了家,心里暗暗盘算:看来得尽快想个办法,彻底打消村民的疑虑,不然等黑影再添把火,说不定会引来更大的麻烦。
回到家时,许明正守在厨房门口,看到她回来,立刻迎上去小声说:“娘,刚才李婶过来,想问问弟弟的情况,还问有没有‘安神水’能给她孙子也试试,我跟她说‘水用完了’,把她打发走了。”
余晚星心里一紧,随即又松了口气——还好许明机灵,没露出破绽。但李婶的上门,也让她意识到,村民的好奇心已经被勾起来了,接下来的日子,只会更难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