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晚星几乎是一路小跑冲回家里,关上门的瞬间,才敢扶着门框大口喘气。许明听到动静,赶紧从屋里跑出来:“娘,怎么了?是不是遇到那个黑袍人了?”
“没直接遇上,但他在村口跟李婶说话,还往这边看了。”余晚星擦了擦额头的冷汗,把竹篮放在墙角,“以后你出门也得小心,看到穿黑袍的人,赶紧躲远些。”许明用力点头,攥着衣角的手紧了紧——他虽然年纪小,却也知道,那个黑袍人是冲着娘来的。
平复好心情后,余晚星走到堂屋,坐在小板凳上,开始认真琢磨“细粮变现”的事。她从床底的木箱里翻出一小袋空间精粉——这是上次磨好后,特意留着自家吃的,雪白细腻的粉末,轻轻一捻就簌簌往下掉,还带着浓郁的麦香,和普通面粉的粗糙感截然不同。
“要是直接卖这种精粉,肯定不行。”余晚星小声嘀咕,手指在面粉袋上轻轻摩挲,“太细了,一看就不是普通农户能磨出来的,只要有人多问一句‘你家怎么磨出这么好的粉’,就露馅了。”之前卖混装面粉时,她还能靠“掺了点陈麦磨的粉”蒙混过关,可纯空间精粉的优势太明显,根本藏不住。
那只卖混粉呢?余晚星又拿出一袋普通面粉,倒出少量和空间精粉混合。可混合后,空间精粉的细腻口感被普通面粉的粗粝感盖过了大半,要是按这个比例卖给点心铺或顾客,根本体现不出“优质细粮”的优势,也就赚不到比普通面粉更高的利润,反而白白浪费了空间精粉的价值。
“卖粉不行,那卖做好的面食呢?”一个念头突然从余晚星脑子里冒出来。她猛地站起身,走到灶台边——馒头、面条、花卷这些半加工面食,顾客吃的是口感和味道,不会去深究面粉的“细腻程度”,只要说是“自家改良了磨粉和发酵的手艺”,就能把空间精粉的优势伪装成“手工技巧”,既安全又能卖出好价钱。
这个想法让余晚星眼前一亮,她赶紧在心里盘算细节:首先是面粉比例,空间精粉和普通面粉按3:7混合最合适——既能保留空间精粉的香甜松软,让面食口感远超普通产品,又不会因为精粉占比太高,导致面食外观过于“精致”而露馅。其次是品类选择,先从最基础的馒头入手,馒头是家家户户都吃的主食,接受度高,制作过程也简单,不容易出岔子;等后续市场打开了,再慢慢推出面条、花卷。
可风险也随之而来。余晚星坐在灶台边,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制作面食需要大量时间,要是每天做太多,会不会被邻居怀疑“一个农户家,哪来这么多时间做馒头卖”?而且制作过程中,空间精粉的麦香太浓,飘到院子外面,会不会引来别人的好奇?还有送货,之前送蔬菜、禽肉可以让许明代劳,可馒头是热食,需要当天做当天送,要是许明送晚了,馒头凉了影响口感,反而会砸了招牌。
“得一步一步来,先试做少量,看看情况再说。”余晚星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顾虑。她决定先做10个馒头试试——用3斤混合面粉(空间精粉0.9斤、普通面粉2.1斤),刚好能做10个中等大小的馒头,既不会因为量太少看不出效果,也不会因为量太多引起怀疑。
当天下午,余晚星就开始准备做馒头。她把混合面粉倒进大面盆,加温水、酵母,开始揉面。空间精粉的黏性很好,揉出来的面团光滑又有弹性,没一会儿,浓郁的麦香就飘满了堂屋。许兰和许宝围在旁边,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面盆:“娘,好香啊!是不是要做馒头了?”
“是啊,等做好了,让你们先尝尝。”余晚星笑着点头,手上的动作没停。可就在面团发酵的时候,院门外突然传来李婶的声音:“晚星在家吗?我来借点盐。”
余晚星心里一紧——刚才黑袍人跟李婶说话,现在李婶又突然来借盐,会不会是黑袍人让她来打探消息的?她赶紧擦了擦手上的面粉,对许明说:“你去把盐拿给李婶,就说我在忙,别让她进来。”许明点点头,快步去拿盐,余晚星则赶紧把面盆藏到灶台后面,又用布盖住——她可不想让李婶看到正在发酵的面团,引来不必要的追问。
许明很快就回来了,手里拿着空盐罐:“娘,李婶拿走盐了,她还问你在忙什么,我说你在缝衣服。”余晚星松了口气,可心里的担忧却没减少——李婶平时很少来借盐,这次来得这么巧,说不定真有问题。她看着灶台后面的面盆,心里暗暗想:看来做面食的事,得更小心才行,绝不能让黑袍人通过这些细节,察觉到她的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