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最后一位顾客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余晚星捶着酸痛的腰,看着满屋子狼藉的桌椅和后厨堆积的厨具,长长地叹了口气。连续几天的客流暴涨,让她和牛婶、许明、许亮四人彻底陷入了超负荷运转的状态。
牛婶一边收拾碗筷,一边揉着发红的眼睛,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晚星妹子,这几天可真是累坏了!每天从早忙到晚,连口气都喘不过来,再这样下去,我这老骨头都要散架了。”许明也擦着额头的汗水,附和道:“娘,今天有好几位顾客因为等得太久,都有点不高兴了,要是再这样下去,怕是会影响生意。”
一旁的许亮,原本总是活力满满,此刻也蔫蔫地坐在椅子上,小脸上满是倦意,却还是强撑着说:“娘,我还能坚持!”看着孩子们疲惫的模样,余晚星心里一阵心疼。她知道,不能再让大家这样硬扛下去了——人手紧缺已经成了制约小吃铺发展的最大问题,扩招帮工,迫在眉睫。
当天晚上,等孩子们都睡熟后,余晚星坐在灯下,仔细盘算着扩招的事情。她心里清楚,帮工不仅要手脚麻利、能吃苦,更重要的是人品要可靠——小吃铺的食材、账目都需要人经手,要是招到心思不正的人,反而会带来更多麻烦。
经过一番思考,她决定先张贴招工启事,明确招聘要求:年龄在二十到四十岁之间,手脚麻利,能吃苦耐劳,为人诚实可靠,有餐饮经验者优先。薪酬方面,她也打算给得比镇上其他店铺稍高一些,再加上包一顿午餐,这样才能吸引到合适的人。
第二天一早,余晚星就让许明写了几张招工启事,张贴在小吃铺门口和镇上的几个显眼位置。启事刚贴出去没多久,就有不少人围过来看。一位路过的农村妇女,看着启事,犹豫着问道:“老板娘,我能应聘吗?我手脚麻利,也能吃苦,就是没做过餐饮。”
余晚星笑着说:“大姐,没关系!没做过餐饮也可以,只要你肯学,我可以教你!不过我得先了解一下你的情况,你家是哪里的?之前做过什么活?”妇女连忙回答:“我叫刘嫂,家就在隔壁村,之前一直在家里种地,也帮人做过针线活,绝对是个实在人!”
余晚星点了点头,让刘嫂留下了联系方式,说等招聘结束后,会统一安排面试。接下来的几天,又有不少人前来咨询应聘,其中有年轻的小伙,也有中年妇女,还有几位有过餐饮经验的人。
看着越来越多的应聘者,余晚星心里既高兴又谨慎。她知道,这次扩招对小吃铺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必须挑选出最适合的人。于是,她决定分两步筛选:第一步,先通过面谈,了解应聘者的基本情况和人品;第二步,让合适的应聘者来店里试工一天,考察他们的干活能力和适应程度。
可就在她紧锣密鼓地准备筛选帮工时,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难题——有几位应聘者虽然看起来手脚麻利,但通过熟客打听后,得知他们要么做事懒散,要么人品不太好;而几位人品可靠的应聘者,又要么没有餐饮经验,要么因为家庭原因,无法长时间工作。
看着手里的应聘者名单,余晚星有些犯愁。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既靠谱又能干的帮工,来缓解小吃铺的人手危机。一场关于“选人”的考验,就这样摆在了她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