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还挂在院角的草叶上时,张衍之已站在小院门口,望着被“暗影卫”撞坏的木栅栏,眉头紧蹙。昨夜审讯俘虏时,虽没问出更多关于鹰嘴崖陷阱的细节,但那支涂毒的短箭让他清醒——小院的防御只够应对零星偷袭,若石渊残部发动大规模进攻,现有的工事根本挡不住。
“必须尽快加固防御,不能再给他们可乘之机。”张衍之转身对赶来的赵峰和亲兵们说,“今天先挖环绕小院的防御沟壑,再改造农具做武器,务必要在日落前完成初步布局。”
赵峰立刻带人去仓库搬工具,余晚星则召集乡亲们帮忙——男人们跟着亲兵挖沟,女人们负责准备午饭和开水,连孩子们都在一旁捡拾石块,帮着把削尖的硬木搬到沟边。小院里瞬间忙碌起来,铁锹铲土的“沙沙”声、木槌夯打的“咚咚”声交织在一起,反倒驱散了此前偷袭留下的压抑。
张衍之亲自丈量小院周长,用石灰在地上画出沟壑的轮廓,再三叮嘱:“沟要挖够1.5米深、1米宽,底部每隔半米插一根削尖的硬木,木尖朝上,一定要埋牢,不能让敌人轻易拔出来。”他蹲下身,拿起铁锹示范铲土的角度:“这样斜着挖,沟壁更稳固,不容易塌方。”
李忠和陈武伤口刚愈合,也主动加入挖沟队伍。李忠力气大,一铁锹下去就能铲起满满一捧土;陈武则细心,负责将硬木削得更尖,还在木尖上裹了一层烧红的铁屑——他说这样既能防锈,又能让伤口更难愈合,增加敌人的忌惮。
余晚星看着众人汗流浃背,从空间里取出几大桶灵泉水,分装在陶罐里递给大家:“喝点水歇会儿,别累坏了。”她走到张衍之身边,递上擦汗的布巾:“要不要先休息一下?你从昨天回来就没合过眼。”
张衍之接过布巾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摇头:“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多挖一寸,大家就多一分安全。”他看向正在帮着递硬木的许明,又补充道,“等沟壑挖好,还要教孩子们怎么避开危险区域,不能让他们靠近沟边。”
正午时分,防御沟壑的雏形已显现。张衍之让大家先吃饭,自己则带着赵峰和两名亲兵,去小镇的农具房挑选适合改造的农具。仓库里堆着十几把镰刀、锄头和斧头,大多是乡亲们平时种地用的,刀刃虽有些钝,却足够坚硬。
“把这些镰刀都绑在长木杆上,做成‘长柄斩刀’。”张衍之拿起一把镰刀,比划着长度,“木杆要选3米左右的,够长才能在敌人靠近前挡住他们,适合乡亲们用。”他又拿起一把锄头,指着锄头刃:“这个可以把刃打磨锋利,加装防滑木柄,既能劈砍,又能用来砸开敌人的盾牌。”
赵峰立刻安排人找木杆、磨刀刃,余晚星则从空间里找出之前收集的粗麻绳,用来固定镰刀和木杆。她还特意在木杆的握柄处缠了几层布条,防止使用时打滑。乡亲们吃完饭也赶来帮忙,有的打磨刀刃,有的捆绑木杆,连许亮都在一旁帮忙递布条,小院里再次热闹起来。
夕阳西下时,防御沟壑终于挖完,沟底的硬木排列得整整齐齐,在余晖下泛着冷光。改造好的武器也堆放在院门口,十几把长柄斩刀和长柄斧并排摆放,看着就充满威慑力。张衍之站在沟壑边,满意地点了点头:“明天再在沟边种上带刺的荆棘,再把木栅栏修得更高些,防御就更完善了。”
就在这时,负责暗哨的亲兵匆匆跑过来,脸色凝重:“将军,我们在小镇西边的山林里,发现了几处新的脚印,看起来像是‘暗影卫’的,而且数量不少,好像在勘察地形。”
张衍之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没想到,石渊的残部竟然这么快就又有了动作,还在勘察小镇的地形,显然是在为接下来的进攻做准备。“加强暗哨的巡逻力度,尤其是西边和北边的方向,一旦有异常,立刻发信号。”他下令道,心里却隐隐有些不安——石渊的残部突然勘察地形,难道是想提前发动进攻,而不是等明天去鹰嘴崖赎人?
可他不知道的是,这些“暗影卫”其实是在为鹰嘴崖的陷阱做补充准备。他们不仅在鹰嘴崖的必经之路上挖了更大的陷阱,还在陷阱周围布置了大量的毒箭,就等着张衍之他们明天自投罗网。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