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刚爬过食府的屋檐,两个穿着青色公服的小吏就迈着方步走了进来,腰间的铜牌在阳光下晃得人眼晕。为首的小吏姓赵,是县城负责“卫生巡查”的差役,他双手背在身后,眼神扫过大堂,语气带着几分傲慢:“余掌柜,奉命来检查卫生,后厨、储物间都要看看,别藏着掖着。”
余晚星心里一咯噔——按规矩,卫生巡查每月一次,上周才刚查过,怎么这周又来?她立刻想到了牛大海,恐怕是他暗中唆使,想找借口刁难。但她面上没露声色,笑着迎上去:“赵差役客气了,咱们食府一向注重卫生,您随便查,我这就带您去后厨。”
后厨里,李师傅正忙着炖鸡汤,案板上的食材摆放得整整齐齐,刀具用开水烫过,晾在竹架上;储物间里,粮油、干货分类存放,还挂着“防潮防虫”的木牌。赵差役绕着后厨走了一圈,没找到明显破绽,却故意蹲下身,指着灶台角落的一点灰迹:“你看这是什么?灶台都擦不干净,要是让客人看到,还以为你们多不讲究!”
余晚星早有准备,立刻让伙计拿来抹布和热水,当场把灰迹擦干净:“是我们疏忽了,以后一定更仔细。不过赵差役,这只是一点浮灰,不影响卫生,按《县城商户卫生条例》,不算违规吧?”她特意提起条例,就是为了让对方知道,自己懂规矩,不是好欺负的。
赵差役没想到她会搬出条例,脸色僵了一下,又走到食材架前,拿起一捆青菜:“这青菜看着倒新鲜,不过你们有‘食材采购记录’吗?万一用了不新鲜的,吃坏客人肚子怎么办?”
“当然有。”余晚星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本厚厚的账本,封面上写着“食材采购与验收记录”,“赵差役您看,这上面详细记录了每天的食材来源、采购时间、验收人,比如这捆青菜,是昨天从城外张农户家买的,还盖了张农户的手印,保证新鲜。”
赵差役翻了几页,记录得清清楚楚,连每次采购的铜钱数量都写得明明白白,找不到任何漏洞。他不甘心,又指着装灵泉水的陶罐:“这水是从哪里来的?有‘水质检验文书’吗?要是不干净,可是大问题!”
“这是深山引来的灵泉水,每月都请县城的郎中检验,确认水质干净才能用。”余晚星拿出郎中开具的检验文书,上面盖着郎中的私章,“您看,这是上个月的文书,这个月的还没下来,不过郎中昨天刚来过,说水质没问题,文书过几天就送过来。”
赵差役拿着文书看了半天,没找到任何借口,却还不死心:“就算这些都没问题,你们的伙计有没有‘健康证明’?万一有人有传染病,传给客人怎么办?”
“都有。”余晚星让伙计们拿出各自的健康证明,“咱们食府的伙计,每月都去医馆检查,确认健康才能上岗,您可以一一核对。”
赵差役核对完证明,彻底没了辙。他本想找个借口罚款或停业整改,却没想到余晚星准备得这么充分,连条例和文书都记得清清楚楚。他脸色难看地说:“既然这次没查出问题,那我们就走了,以后可要更注意,别让我们再抓到把柄!”
“一定一定,多谢赵差役提醒。”余晚星笑着送他们出门,心里却清楚,这次只是暂时躲过,牛大海肯定还会找其他机会。
果然,当天下午,又有两个小吏来“检查消防”,说食府的灭火水桶里的水太少,不符合规定。余晚星立刻让伙计加满水,还拿出“消防设备维护记录”,证明每天都会检查水桶和灭火器,对方没找到借口,只能悻悻离开。
接连几天,总有小吏以各种名义来检查,一会儿查“商户营业执照是否过期”,一会儿查“伙计是否持证上岗”,每次都想挑出毛病,却都被余晚星用合规的记录和文书挡了回去。伙计们都有些担心:“余姑娘,他们总这么来,也不是办法啊,耽误干活不说,还影响客人用餐。”
余晚星却很冷静:“他们就是想让咱们心烦意乱,出错漏。咱们只要守好规矩,做好记录,他们就没辙。再说,我已经把这事告诉王大人了,他说会跟县衙打招呼,让这些人别再乱找茬。”
没过多久,王大人就派人传来消息,说已经警告了赵差役等人,不准再无故刁难食府。果然,之后的半个月,再也没有小吏来乱检查,食府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可余晚星没注意到,牛大海在得知小吏刁难失败后,并没有放弃。他坐在酒楼里,阴沉着脸对管家说:“余晚星这女人,倒是懂规矩!不过没关系,她不是想评‘诚信商户’吗?我这就去跟评比的主考官送礼,让她就算符合条件,也评不上!”
管家连忙点头:“掌柜的,主考官是县丞石大人的小舅子,听说很贪财,只要咱们送足够的银子,肯定能成!”
牛大海笑着拍了拍桌子:“好!那就多准备些银子,一定要让余晚星失望!”
此时的余晚星,还在忙着准备“诚信商户”的申报材料,她仔细核对了食府的卫生记录、食材采购记录、客人评价,确保每一项都符合要求。她看着材料,心里满是期待,却丝毫没察觉到,牛大海已经把主意打到了评比主考官身上,一场针对“诚信商户”评比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要是评不上,不仅食府的名声会受影响,之前积累的客人信任,也可能大打折扣。